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江苏徐州高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季氏将伐颛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孔子的“礼治”主张。

    B.《陈情表》选自南朝梁代萧统主编的《文选》,《文选》又名《昭明文选》。“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C.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代表作《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D.《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第一部大型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巴黎圣母院》,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 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全部不同的一项是

    A. 尝从人事/ 郡县逼迫/拜臣郎中

    B.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千里逢迎/于是怅然慷慨

    C. 阮籍猖狂/晨光之熹微/臣生当陨首

    D. 臣之辛苦/海运则将徙于南溟/于时风波未静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①昆曲是中国古典戏剧之集大成者,是古典戏剧的最后一个峰巅。昆曲的演出环境与酒宴关系密切;昆曲的剧作家、艺人、票友中,好酒者比比皆是;历史上许多关于酒的故事被搬上昆曲舞台,有的成了经典折子戏。酒与昆曲,既是两者精神文化生活的结晶,又对铸造其各自的精神世界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②回顾昆曲成长的历程,其成长的文化环境充满了歌与酒两大元素,可以说,酒生活是昆曲的摇篮,昆曲是浸泡在酒里长大的。

    ③中国向来有“歌舞当宴”的饮食传统,所谓“有酒无乐不欢”,这可谓是中国传统娱乐文化的一大特点了。昆曲的前身昆山腔,在明代的四大声腔中是比较晚起的。在昆曲之前,士大夫酒宴上,多听到的是“海盐腔”。有此传统,致使昆山腔一面世,就主要在酒席宴上存身。万历年间,南京昆曲名丑刘淮在一达官贵人家演《绣襦记·卖兴》,他演得来兴特别感人,致使主人家打断他的演出,把他叫下台来赏他一杯酒,让他不要这样伤心了。事之有无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确考,但是那演剧当宴的氛围,可以让我们相信。昆曲,就这样常常用来陪酒。

    ④提到昆曲的成长,不能不说到苏州昆曲最盛大的活动——中秋虎丘歌会。可以说,虎丘歌会是昆曲的摇篮。袁宏道、张岱等大文豪都写过著名的散文记载这样的盛况。袁文有“置酒交衢间”的话,说明那天苏州城大街小巷的交叉路口都放着酒坛酒瓶,随便喝,想喝多少喝多少。在商品经济发达,人们比较精明“小气”的江南,也有这么大方的时候,美酒也不知由谁提供,也不管让谁喝了去,这不是件奇事么?其实,这正是中秋歌会“月亮神崇拜”的遗痕。这个时候的酒,首先是供奉神的供品,神品尝过了以后,人再去喝,喝了,神力也一同进了体内,对人是有好处的。基于这样的信仰,所以人们在这一天会特别的慷慨大方。中秋歌会总是先众人唱,“唱者千百”,一堆一堆的竞唱,一轮一轮的淘汰,到三更天夜已深时,最后只剩一人,是这次歌会的优胜者。这个人唱的时候,所有的伴奏乐都停止,“声出如丝,裂石穿云”,观众席鸦雀无声,没人敢鼓掌喝彩,只允许点头称许。这一现象,也说明了中秋歌会的月崇祀性质。因为古人相信歌能通神。远古巫觋都是用歌声来与神交流、传达神的旨意的。任何一项民俗活动,只有其保持信仰崇拜的底蕴,才能长久。虎丘歌会也是如此。

    ⑤值得注意的是:虎丘歌会上唱的歌不全部是清唱,许多剧曲也在会上竞唱过,如《流纱记》《西厢记》《拜月亭》,有的剧作者新编了剧本,也会首先想到拿到虎丘上去扩大影响,如卜大荒的《冬青记》,王光鲁的《想当然》等。这就使虎丘歌会与昆曲剧演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了。

    ⑥这样的社会生活使得“有酒无乐不欢”的风气日盛一日。明清两代的皇帝贵族,许多亦是酒与昆曲这物质精神两大享乐的爱好者。明王朝缔造者朱元璋,得天下后曾经召见昆山一个107岁老人:“闻昆山腔甚嘉,尔亦能讴否?”明武宗常常“扮戏侑酒,醉即宿其处”,跟艺人混迹一起。南明王朝可以说是在酒气和昆曲声中结束的。待清王朝得了天下,昆曲进入清廷迎来了她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康熙下江南第一件要事就是看昆曲,到苏州首先想到的就是听虎丘歌会。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怎不叫昆曲与酒携手再携手,直至“双赢”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昆曲与酒关系密切,从表现形式上看,具体有:其演出环境常有酒宴,不少剧作家、艺人、票友好酒,许多关于酒的故事被搬上昆曲舞台。

    B.昆曲成长的文化环境离不开酒元素,昆曲与酒相辅相成,它们对铸造昆曲精神世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C.昆曲是浸泡在酒里长大的,所以说,没有酒就没有昆曲,酒的历史有多悠久、多厚重,昆曲的历史就有多悠久、多厚重。

    D.中秋虎丘歌会是苏州昆曲最盛大的活动,这一歌会虽然体现的是月亮神崇拜,但许多昆曲剧目的上演才是歌会的高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①、②段指出昆曲是中国戏剧之集大成者,是古典戏剧的最后一个峰巅,回顾昆曲成长的历程,歌与酒两大元素伴随着昆曲文化的成长。

    B.文章第③段论述了中国有“歌舞当宴”的饮食传统,在昆曲之前,士大夫酒宴上多听到的是“海盐腔”,昆山腔出现后主要也在酒宴上存身这一观点。

    C.作者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刘淮演出时被主人打断赏酒一事,是为了证明“昆山腔一面世,就主要在酒席宴上存身”这一论点。

    D.文章最后列举朱元璋、明武宗、康熙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明清两代的皇帝贵族,许多都是酒与昆曲这物质精神两大享乐的爱好者,“有酒无乐不欢”的社会风气促进了昆曲与酒的双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曲的发展与苏州中秋虎丘歌会须臾不可分离,虎丘歌会促进了昆曲的大发展,昆曲也改变了江南人“小气”的习性。

    B.虎丘歌会上,最后那个歌手唱的时候,伴奏乐停止,歌手演唱得精妙绝伦,没人鼓掌喝彩,只能点头称许,叹为观止。

    C.虎丘歌会这一民俗活动受人欢迎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不仅是因为歌手唱功高超,还因为古人相信歌能通神。

    D.朱元璋曾经向昆山老人打听昆曲,明武宗常常“扮戏侑酒”,康熙下江南第一件要事就是看昆曲,可见昆曲的魅力之大。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田的畅快心情。

    (2)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地逍遥游。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客至》中表现寂寞之中嘉客临门而喜出望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引用晋成公绥《乌赋并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项脊轩志》中借物抒情,表现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在项脊轩年日之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兰亭集序》中一开始就点明聚会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表现作者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的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7)在《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分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按要求填空。

    (1)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论语·______》)

    (2)孔子提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意诚而后心正。(《______•大学》)

    (4)《〈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树木生长现象设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大事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道理。

    (5)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____________。(《老子》,又称《____________》)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写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内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表达诗人愿顺遂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卒彰显志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

    (4)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秋日傍晚开阔江面上美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

    (5)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山岭平原辽阔,河流湖泽纡回的壮丽图景

    (6)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情此景正应了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颜渊》中表明“仁”的最高境界即在于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而非强加于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①

    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②挼(ruó):形容江水的清澈。③兰桡(raó):兰舟,船的美称。妃: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

    1秦观,字太虚,号_____________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首句写眼前景,次句由眼前景引出“昔日”楚国旧事,暗示自己如今正步当年诗人的痕迹,在千里潇湘之上走着迁谪的行程。

    B.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此处用典,写出了这潇湘之夜似幻似真的泠泠声,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心境。

    C. “新声含尽古今情”这是古今有情人共同的心声,不仅是湘妃的,也包含了词人的对于爱人的思慕之情。

    D. 以景语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曲终之后词人更深一层的怅惘之感。

    3“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一句用了移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也。少有志操,介特。习《鲁诗》,师博士许晃。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太守刘咸强召之,业乃载病诣门,咸怒,出教曰:“贤者不避害,譬犹彀弩射市,薄命者先死。闻业名称,故欲与之为治,而反托疾乎?”令诣狱养病,欲杀之。客有说咸曰:“赵杀鸣犊。,孔子临河而逝。未闻求贤而胁以牢狱者也”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数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今数年不起,猜疑寇心,凶祸立加,非计之得者也,”业乃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投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述闻业死,大惊,又耻有杀贤之名,乃遣使吊祠,赙赠百匹,业子犟,逃避不受。蜀平,光武下诏表其闾,《益部纪》载其高节,图画形象。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注]①彀(gu):使劲张弓。②赵杀鸣犊:赵简子杀其大夫鸣铵。鸣犊,人名,《孔子世家》作窦鸣犊,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B.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来&

    C.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D.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选举官员的科目。其实,察举各科都有经学内容,把“明经”特立一科,说明经学在汉代政治中的地位。[来

    B.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来又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如文中的公孙述于建武元年在蜀地称帝,并立国号为“成家”。

    D.居摄,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皇后或太子、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历史上“居摄”都是为篡位耍的花招,如王莽。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业致力经学,政治志向明确。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拜博士许晃为老师学习《鲁诗》,最终得到社会承认,以“明经”科目被推荐,并被授予为郎官。

    B.李业为人孤高,不愿追随世俗。在王莽代理朝政期间,太守刘咸强迫他出来做官,他托病推辞,实是他不愿意与刘咸之类的人同流合污,而有辱自己的名声。

    C.李业刚正不屈,严守做人底线。面对公孙述授予他公侯爵位的诱惑,不为所动;面对尹融根据公孙述旨意的劝说,也不肯屈从,最终毫不畏惧地饮下毒酒而死。

    D.李业节操高尚,受到光武嘉奖。公孙述在得知李业死后,怕承担杀贤者的罪名,就亲自前去吊唁祭祀。后来光武帝下诏书在他家门口建造碑坊予以表彰。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

    (2)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中说:“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