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江苏徐州高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表达和推理无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A.两天两夜一直没有停过的毛毛细雨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

    B.梅雨季节,江南的农村、平原、山区和城镇都阴雨连绵。

    C.如果他是教授,他就有学问;他有学问,所以他是教授。

    D.只有到了深秋,枫叶才会红:正是夏天,枫叶应该没红。

  • 2、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的是(  )。

    A.《陌上桑》

    B.《长歌行》

    C.《孔雀东南飞》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含蓄之美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是中国古诗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不能不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蓄大;另一方面则与儒、道两家的思想有关。儒家诗教主张的”“,都要求委婉曲折,温柔敦厚,乐而不淫,怨而不怒。道家则认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并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儒、道两家上述思想有相通之处,即都重视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相通之处反映到诗学上面,就都以含蓄”“蕴藉”“空灵为美,以直语、铺排语、说尽语为不美。

    含蓄这一说法,较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所谓文约”“辞微,指诗里说出来的比较简约;所谓指大”“义远,指所暗示出来的意味丰富深远。到了唐代,探讨含蓄美成为诗学发展的时尚,如皎然《诗式》中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白居易《文苑诗格》中为诗宜精搜,不得语剩而智穷,须令语尽而意远等。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他把含蓄作为其中的一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唐后,像梅圣俞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苏轼的以一点红表现无边春、王士祯的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尾等说法,都未超出司空图的概括。对含蓄美的重视,成为中国诗学的一大传统。

    含蓄的艺术之美,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诗人面对的社会生活和心中涌动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诗人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生活和流动多变的感情全部直说出来。诗人所采取的策略,必然是以个别概括一般,即以少总多”“万取一收,企望在言外建立起一个以有限表现无限的艺术世界。

    含蓄的艺术之美,又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其心理机制就是读者对诗作中空白的填充与投射。相信读者能充分地把握诗歌字面以外的景象和意味,对作品的思而得之,会获得再创造的愉悦。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追求含蓄之美是诗人成熟的标志。郑板桥说过:始余画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层功力,最为难也。近六十外,始知减枝减叶之法。(《郑板桥集》)所谓减枝减叶之法就是含蓄之法。这是以切身体会来说明含蓄美是艺术的高格和极致,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可能要花毕生的精力才能够追求到它。

    (取材于童庆炳《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

    材料二

    文学作品大概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情。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指出与此类似的分别,不过他把叫做精神叫做物质:物质恰足表现精神的是古典艺术,例如希腊雕刻,体肤恰足以表现心灵;精神溢于物质的是浪漫艺术,例如中世纪哥特式雕刻和建筑,热烈的情感与崇高的希望似乎不能受具体形象的限制,磅礴四射;物质溢于精神的是象征艺术,例如埃及金字塔,以极笨重庞大的物质堆积在那里,我们只能依稀见出它所要表现的精神。

    黑格尔最推尊古典艺术,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和顺积中,英华外发,我们的古圣古贤也是如此主张。不过,情溢乎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艺术的作用在于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拿绘画来打比,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都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在于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秕糠。

    在普通情境之下,辞溢乎情总不免是一个大毛病。我们看到一大堆漂亮的辞藻,期望在里面玩味出来和它相称的情感思想,略经咀嚼,就知道它索然乏味,心里仿佛觉得受了一回骗,作者原来是一个穷人要摆富贵架子!不过辞溢乎情有时也别有胜境。汉魏六朝的骈俪文就大体说,都是辞溢乎情。固然也有一派人骂那些作品一文不值,可是真正爱好文艺而不夹成见的虚心读者,必能感觉到它们自有一种特殊的风味。我曾平心静气地玩味庾子山的赋、温飞卿的词、李义山的诗和商籁、弥尔顿的长短诗,觉得他们的好处有一大半在辞藻的高华与精妙,而里面所表现的情趣往往很普通。我最初无法在理论上找到一个圆满的解释。我放眼看一看大自然,天上灿烂的繁星,大地在盛夏时所呈现葱茏的花卉,我们就不能借它们娱目赏心么?再看一看艺术,中国古瓷上的花鸟,波斯地毡上的图案,不也都美丽得令人欣喜?我们欣赏它们所表现的情趣居多呢,还是欣赏它们的形象居多呢?我因而想起,辞藻也可以供人欣赏。辞溢乎情的文章如能做到这地步,我们似也毋庸反对。

    (取材于朱光潜《谈文学》)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诗有字句长度的限制,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

    B.儒、道两家思想都重视“无”与“有”、“言”与“意”的辩证关系。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人的感情流动多变,难以全部直说。

    D.含蓄美是诗人成熟的标志,年龄越大的诗人写出的作品越具含蓄美。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相较于希腊雕刻而言,黑格尔更推尊中世纪的“哥特式”雕刻。

    B.情溢乎辞的作品虽意味不深永,却能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C.画家用大笔头画法描画人物,比画匠工笔细描的更显生动有趣。

    D.真正爱好文艺的虚心读者,会认为“辞溢乎情”的作品才最好。

    【3】材料中的下列论述,与“含蓄美”无关的一项是(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但见情性,不睹文字

    C.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D.和顺积中,英华外发

    【4】在追求文学辞藻上,两则材料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5】苏轼评价陶渊明的诗“质而实绮,癯(qú即瘦)而实腴”。意思是说他的诗表面质朴简单,内在美丽丰富。请以《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为例,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苏评陶诗的理解。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⑴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⑵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 ”;对自身 “___________”。

     

  • 5、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剪影式地再现了曹操自信豪迈、文武双全的风姿。

    (2)杜牧《阿房宫赋》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反问的手法,批判秦人大肆搜刮,挥霍无度。

    (3)边塞诗里经常出现“红旗”的意象,用“红旗”代指军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_____”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_______”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 7、补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据传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回。《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借用了这个典故。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写明母孙二人实难相离的原因。

  • 8、补写出下面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3)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5)《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滕王阁序》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8)《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 9、阅读下面的题目,完成下列默写题。

    (1)《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李白借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先民们开通蜀道的历史。

    (3)《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形。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注)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因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无一点风色”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

    B.“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两句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

    C.下阙“尽挹西江”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

    D.本词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全都和谐相融,给人以光明澄澈之感。

    【2】下列与张词相关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舟”多承载着诗人漂泊思乡的意绪,张词中的扁舟却充溢着天人合一的自由精神。

    B.诗词中的“月”意蕴丰富,或幽美、或凄凉。本词中“素月”即皓月,写出月色澄澈之美。

    C.“北斗”指的是北斗星,不仅是方向的指引,还常被喻为理想,本词包含了这两种含义。

    D.“沧溟”常常指青苍色的水,词人借助它写出了洞庭茫茫、烟波浩渺,给人以空旷之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之船乘也。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岂特船乘哉!

    齐景公问于孔子曰:秦穆公其国小,处僻而霸,何也?对曰:其国小而志大,虽处僻而其政中,其举,其谋和,其令不偷。亲举五段大夫(注:指百里奚)于系缧之中,与之语三日而授之政,以此取之,王可也,霸则小矣。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恒公,故有管仲;今恒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周公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执赞所师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所见者四十九人,时进善者百人,教士者千人,官朝者万人。当此之时,诚使周公骄而且吝,则天下贤士至者寡矣。苟有至者,则必贪而尸禄者也,尸禄之臣,不能存君矣。

    卫君问于田让曰:寡人封侯尽千里之地,赏赐尽御府缯帛而士不至,何也?田让对曰:君之赏赐,不可以功及也;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犹举杖而呼狗,张弓而祝鸡矣;虽有香饵而不能致者,害之必也。

    (节选自《说苑·尊贤》,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B.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C.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D.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垂荣名者”与“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两句中的“垂”字含义不同。

    B.“其举果”与“汝不果来”(《祭十二郎文》)两句中的“果”字含义不同。

    C.“虽王可也”与“虽无风,亦浪涌”(《过小孤山大孤山》)两句中的“虽”含义相同。

    D.“周公摄天子位七年”与“摄乎大国之间”(《论语·先进》)两句中的“摄”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向孔子询问秦穆公国小地僻却能称霸的原因,孔子认为穆公志向远大,为政恰当,能在囚犯中选拔并重用百里奚,像他这样做都可以称王了,何况称霸。

    B.齐景公感叹当年桓公凭借八百辆兵车称霸诸侯,而如今自己兵车超过桓公却不敢长久呆在岐堤,是因为没有管仲。弦章指出君明则臣忠,有桓公才有管仲。

    C.周公非常礼贤下士,曾多次携带礼物去拜见平民百姓,按时举荐贤才,亲自教导士人,假如周公傲慢而且吝啬,那么前来投奔的贤士就会少得多。

    D.卫君觉得自己封赏非常大方,可贤士仍不来,有点想不通。田让认为他公私不分,奖赏不能凭功获得,处罚不能靠理避开,必然受到伤害,所以贤士不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岂特船乘哉!

    (2)苟有至者,则必贪而尸禄者也,尸禄之臣,不能存君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也有人说,事必亲见者,视野狭隘,不屑他人之声,终难观其全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