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黑龙江黑河高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再次强调,要注意发现违反党的组织原则、搞“一言堂”、________以及违规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②父母无原则、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就使得孩子变成________、为所欲为的人。

    ③安倍“拜鬼”之举招致中韩两国的反对,他给外界留下了一个缺乏充分的外交策略、________的印象。

    A. 专横跋扈  独断专行  一意孤行

    B. 专横跋扈  一意孤行  独断专行

    C. 独断专行  专横跋扈  一意孤行

    D. 独断专行  一意孤行  专横跋扈

     

  • 2、“登第”指登进士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这种说法(    

    A.正确 B.错误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务院新闻办2019年10月14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白皮书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白皮书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白皮书指出,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

    白皮书说,确保粮食安全,中国与世界命运休戚与共。中国将继续遵循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努力构建粮食对外开放新格局,与世界各国一道,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不懈努力。

    (编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新华网”2019年10月,有删改)

    材料二:

    近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多国政府宣布限制粮食出口,一部分公众因而陷入了焦灼的情绪,唯恐粮食短缺、粮价上涨,便吆喝着亲戚朋友一起囤粮。但,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

    食品工程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崔凯长期关注中国农业发展,在他看来,焦虑之前,不妨看看这些数字。

    崔凯表示,决定粮价的根本要素是供求关系。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进口粮食1.06亿吨,这两组数据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一直很平稳。在6.64亿吨的粮食总产量中,三大主粮(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比例合计超过90%,达到6亿吨。而我们合计进口的稻谷、小麦和玉米只有1083万吨,不到国内总产量的2%。少量进口稻谷和小麦主要是补充细分市场的高端需求,并不是说中国存在2%的主粮缺口。

    2019年10月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谷物自给率超过95%,近几年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还有人可能会担心:2020年的粮食生产是否会受到疫情影响?

    对此,崔凯表示,我国的粮食战略是“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相信政府今年对粮食生产会格外重视,进行统筹管理。“农田里地广人稀,不需要像城市那样进行隔离、管控,因此可以进行正常的种植生产活动。”

    (摘编自《疫情影响粮食安全?焦虑前,不妨看看这些关键数字》,“新华网”2020年5月,有删改)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政协委员时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靠的是亿万人民的汗水和智慧。70年来,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李振声等农业科学家们,用汗水向世人证明科技能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发展科学技术就是提升农业生产力。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这些成就的取得,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是中国人民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坚持不懈重农抓粮。目前,稳固农业基础,对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将农业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党员干部要开拓眼界,加强农民农业技术培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指导农民发展优势产业,调整农产品结构。党员干部要主动为农民代言,为本地农副产品代言,通过网拍、直播等网络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全心全意为农民增收着想。稳固农业基础,“提”质量是关键。要创新作为,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产出效益,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生产资金投入,提高农民农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摘编自《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壁垒》,“人民论坛网”2020年6月,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皮书从多个方面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粮食安全事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B.白皮书介绍了中国“藏粮于地”的思想,耕地保护措施是史上最严,因为土地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

    C.白皮书显示,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生产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D.白皮书向世界分享中国粮食安全经验,为全人类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体现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概括地介绍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的主要内容;材料三侧重分析中国实现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的成功经验。

    B.材料二引用数据直观地说明我国近几年粮食产量稳定,不存在主粮缺口。崔凯认为,疫情不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粮食短缺、粮价上涨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

    C.“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对党中央提出的“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的形象阐释。

    D.在抖音、淘宝等平台,我们常可以看到政府官员当起了带货主播,为当地农产品代言,这体现了各地政府响应号召,为稳固农业基础积极作为。

    【3】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是我们的国家自信,中国是如何做到的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5)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关雎》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挺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在《逍遥游》中,点出能够做到“无所待”而“逍遥游”的最高境界是“_______________。”

    (5)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6)《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7)《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以两种生命极为短暂的小生物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之情。

  • 7、名篇背诵默写

    (1)归隐后的陶渊明不仅有亲情欢娱、琴书雅趣,春天到来的时候,他还要享受春耕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2)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雍》),这些均源自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徒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

    (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必须重视积累,并从反面打比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按要求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

    (1)《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佩上繁多而芳香的饰品,使身上更加芬芳,表现了作者修身洁行,使品格更趋高贵的思想。

    (2)《逍遥游》中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山曲

    谢眺

    天明开秀愕,澜光媚碧堤。

    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

    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

    升峤既小鲁,登峦且怅齐

    王孙尚游衍,蕙草正萋萋

    [注]①小鲁,语出《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②怅齐,语出《晏子春秋·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涛去此而死乎?”。③末二句化用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招隐士》极言深山老林环境险恶,招募隐士出山做官。尚,爱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以“光”喻水,以“碧”写岸,“媚”字活画出“澜光”“碧堤”的生机。

    B.三、四句写风使莺乱,行云被芳树吸引,写出了风的顽皮和云的多情。

    C.五、六句由写景转叙游。“暮春”总括前四句写景,又暗示此时节正合登临游赏。

    D.七、八句由叙游转抒情。诗人登山想到孔子和齐景公,感慨应该建功立业。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天下土崩瓦解。法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溆州,为参谋,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太祖。复为太祖布诚,使皆得自安。有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遂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其罪奏黜之。中丞刘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皆获罪,善长事寄如故。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元纲既紊:混乱

    B.机画 预:参与

    C.复为太祖布诚 款:诚意

    D.其罪奏黜之     按:依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为   吾还也

    B.太祖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

    C.事力相龃龉者   卒吾郡之发愤一击

    D.中丞刘基争法而诟   嬴而不助五国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

    (2)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

    (3)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

    4根据选文最后一段,概括李善长在为人方面的缺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有两条线。“能”是一条线。一个人的能,指的是其生存能力。人生之中,若处处皆能,自然最为圆满。但人无完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一个人再能,也总有不能之处。于是,除了能之外,人还得有第二条线。这第二条线,便是“忍”。不能之处,就得忍。人生之中,令一个人感到不快的,大多源于自己的不能。可一个人的能力,只要有不能企及之处,就难免有不快之意。要做全能之人,自然是镜花水月。更现实的处理方式是,接受且忍下来。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能与不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