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江苏扬州高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年暑假,我和二十多年不见的学生在西藏纳木错萍水相逢,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B. 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窝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C. 开口“三个代表”,闭口“为人民服务”,这位正人君子台上一套,背后一套,实在令人讨厌。

    D. 班主任告诉我们,我们班的语文将由特级教师王军来上,这真是大快人心的消息。

     

  • 2、数字阅读、听书等新型阅读方式的兴起,让读书变得更加便捷、自由。新型阅读方式提高了阅读效率,也往往让原作的营养白白流失。手机上半个小时看完漫画《红楼梦》,如何传达出那些藏在桃花流水间的百转千回?在通勤路上听完一本《人类简史》,要是当作背景音乐而不入心,那么所谓的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恐怕只能沦为自欺欺人的笑话。

    依据逻辑的基本规律,上述材料可以推出(     

    A.阅读纸质书籍优越于数字阅读

    B.新型阅读方式需要慎重地对待

    C.自由、便捷属于新型阅读方式

    D.碎片化阅读往往缺乏深入思考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穿布衣的纪念馆

    伍宜前

    ①“啊呀……万八千岁哪,天开地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左执凿,右持斧,哗啦……开州啊,开天辟地第一州;盛山哪,……”离乡多年以后,我驾车过万州,驶回开州时,心里奔涌的都是老父亲吟唱的天地传说。

    ②大地在川东注定烘托一段传奇。大巴山脉特意在这儿多打了几个皱褶,于是山脉来来回回旋转,将一块一块的小平坝围得严严实实。平坝之外峦麓跌宕,溪涧幽深;水凶滩激,山高路险。远祖賨人,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板楯蛮,骠勇善战,尝出川执干戚舞,助武王伐纣。这股子要杀出去的狠劲,流淌在川东人的血液里,川东硬汉天堑架桥,凌空南北。桥在穷山恶水中富有弹性地延伸,在险峻的环境中孕育了生命的沟通。

    ③只有在父亲的吟唱中,我才有勇气驾车驶过这些高架桥,到达开州,过迎宾街,绕北环路,大约就到了“盛山哪”。

    ④这座山,形如“盛”字,故名盛山。山脚下,有一座石堡坎,坎上筑石梯,呈双“之”字形层层叠叠而上。石梯起步两旁雕有仿唐式大型石狮一对,石梯斜倚的堡坎壁上,是红色花岗石与黑色大理石镶嵌的大型壁画《山河颂》。在堡坎上镶画,也是全国首创,这画就是半阙豪壮的辛词:山石流云,青松挺拔,海潮东去连天涌,旭日落照。

    ⑤缘石阶而上,走过这一片山河,是一座仿古建筑,门楹上挂匾额,上有邓小平题写的“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几个大字。纪念馆分内外两进院落。入门可直入内院,似乎可忽略由外院入内院的那一段短短的甬道。内院有展厅6间,以回廊相连,呈仿古四合院型。环绕展厅的是外院,依次是水池、歼六战斗机、凉亭、流水松风馆、功勋柱,将展厅团团围在中间。据说,水池以前叫功勋池、凉亭叫元帅亭。而整个纪念馆又掩映在盛山大片墨绿色的桔林之中。由外院到内院,由展厅走到桔林的绿荫里,恍然间就几步路。

    ⑥桔枝扶疏,日影斑驳,我忿忿然走向大门;就这么转一圈,仅30多分钟,走完了一个元帅的一生。纪念馆纪念的可是刘伯承哪,叶剑英说他“遍体弹痕余只眼”,德国医生叫他军神;毛泽东称他“孙武”,他硬是在光秃秃的神头岭上打伏击战,又破了用兵不复的兵法,叠伏七亘村;1945年至1948年,刘邓中原野战军共歼灭敌军13个军,居于五大野战军战绩之冠。太寒碜了,这纪念馆!寒碜得配不上老父那句“盛山哪”。

    ⑦走了,走了,脚步缭乱间,我跨出大门,一尊青铜铸像静静地站在那儿,纪念馆门前小广场的左方。他双手包抄在胸前,默默地看着我进去,再让我蓦然之间看见他。他穿着一件布衣,一件解放军战士都穿的布衣,青铜的皱褶并没有把这件布衣变得坚挺和厚实,在时间的剥蚀中,布衣上有了浅绿漆与亚黑漆,仿佛刚刚走出战火。

    ⑧雕像中的刘伯承,大多穿一件布衣,站在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凉山西昌市中心广场,南京胜利广场,上海志愿军纪念广场,河南淮海战役纪念馆,河北邯郸将军岭……甚至在大别山北麓光山县城以西三四十华里的北向店的刘伯承遇险纪念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北向店以4000余人抗击国民党13000余人的数十次进攻。之后,刘伯承诙谐地说:“我带着野战军直属队、中原局机关一大摊子转移,真好比是李逵背娘,这一回我差点当了李逵,让老虎把娘吃掉。可要汲取教训啊!”特地为一个人遇险修一个纪念馆,这很不布衣,但我以为,他一定是穿着布衣说这番话的。

    ⑨我沉默了,在雕像前退后了几步。在这样一个知道退的人面前,站得太近,是看不全他布衣的底色的。禁不住再退一步,差点撞上几个穿蓝色卡其布的工人,他们正提着几罐灰白的维修泥浆。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豁然明了,刘伯承纪念馆肯定是要有灰白的布衣的底色的,才应和得上那句“盛山哪”。

    ⑩或许,他并不希望我如此近迫地去瞻仰他缅怀他,我默默地退后,转身走向堡坎石梯。几个开州人提着鸟笼,从下面缓步上来,消失在纪念馆旁边的小径里,洒下一串细碎的啼叫。沿着石梯而下,偶见一两个人闲散地坐着,看着石梯下大片的湖景山色。

    在三峡大移民之前,石梯堡坎下是开州最热闹的一条街,晨曦中,农人担着缀满露水的白菜萝卜,刚一搁地上,大爷大婆们就团团围了过来;屠户砧板上的牛肉猪肉,都还有微微的热气;不知哪家的孩子钻得不见了人影,母亲在人群中吼叫,声音很快就淹没在小贩们的叫卖声中了。现在,大半个开州迁移,为三峡工程退到小江支流上游重建,这些阜盛人烟已随着三峡蓄水恍然退去,1390年历史的繁华退到了湖底,留下一大片淡远的湖水,鸥鹭翩然。

    这一篇山河啊,才是真正的“盛山哪”。

    注释:①叠伏,即在同一地方打伏击,是兵家大忌;但刘伯承创造了三天之内,在同一地点、同一山沟连续两次设伏歼灭日军的经典战例,并命名为“重叠待伏”法。②刘伯承,开州赵家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相继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建国后,辞去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去南京创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即南京军事学院,担任院长兼政治委员,亲自培训教师、撰写审定和翻译教材,创立了陆军、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防化兵、情报等系,为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的歌声“盛山哪”,从开头第一自然段,一直反复出现到最后一个自然段,串联起了纪念馆、元帅的一生和开州移民等内容。

    B.第五自然段中的纪念馆,与元帅的一生是极不相符的,作者最初对这样的纪念馆持否定态度。这有利于文章曲折感的形成。

    C.第六自然段中,“就这么转一圈,仅30多分钟,走完了一个元帅的一生”,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就是,只需要花极短的时间,游人就能在纪念馆中了解元帅的一生。

    D.开州人民在三峡移民中,所表现的“退”的精神,与元帅“退”的精神是一致的。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自然段,从川东的地理人文角度,突显了川东人的骠勇善战,狠劲敢闯,与后文的“退”形成了悖论反差的关系。

    B.“德国医生叫他军神”,涉及的是刘伯承担心影响以后的指挥,为保护脑神经,在对眼睛做手术时坚持不用麻药的事迹。

    C.文中写到“几个穿蓝色卡其布的工人,他们正提着几罐灰白的维修泥浆”是为了表达对某些部门不重视刘伯承纪念馆的批判。

    D.文末,作者用实写的笔法,描写了三峡移民之前开州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为了突出他们的舍弃与牺牲,进而深化主题。

    【3】请结合文本思路谈谈“盛山啊”的意蕴。

    【4】《滕王阁序》中说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然、历史往往会创造人,而人反过来又能改变一方水土。请你结合文本谈谈,人与自然、历史的关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一文中,作者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设想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倦鸟归林的诗句是:_________

    (3)《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文章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________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这和《滕王阁序》中     表达早年时光虽已逝去,珍惜未来岁月为时不晚,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勃代表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往日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为学第一》)

    ⑵后生可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第九》)

    ⑶夫仁者,_______________,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第六》)

    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第二》)

    ⑸有为者辟若掘井,_______________,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_______________,智者睹未形。(《赵世家》)

    ⑺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李将军列传》)

    _______________,未数数然也!(《逍遥游》)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远古传说中的古蜀国,来表明蜀道开辟之久远。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间的潮水洗尽历史铅华,让曾经辉煌的人事渐次淡去。《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表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写的景象与王勃《滕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所写的景象相近。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了刘裕当年北伐的赫赫战功。

    (3)杜甫的《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夏江村

    [明]高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 ②纬车即缲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鸟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 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 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颈联紧承上联写景;颔联则由写物转入写人,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 “渡头正见横渔艇”一句化用了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

    E. 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包括词性、结构相对,也包括声调平仄相对。依此要求看,本诗的对仗极不工稳。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此不救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已之罪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子产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遣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B.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C.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D.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做官之人,孟子也说孙叔敖是从海滨隐居之地被推举为官的。

    B.竖子,木义为童仆,又用于对人的蔑称,范增就曾在鸿门宴后怒曰“竖子不足与谋”。

    C.斑白,指头发花白,又用来指年老,孟子的王道理想就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博士,指精通经典的博学之人,后世地方官学也设有博士,与今天的学位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叔敖善于教导百姓,担任楚国宰相三个月,就使得楚国成为远近效法的楷模。

    B.子产受到百姓拥戴,担任郑国宰相二十六年,他去世之日,老人的儿子为他啼哭。

    C.公仪休为官清廉,担任鲁国宰相时,要求官员不与民争利,以身作则绝不受贿。

    D.石奢执法严明,担任楚国宰相时,放走杀人的父亲,之后不听楚王之劝而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2)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5】孙叔敖对待宰相之位的态度如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你可能委屈,你可能不服,但是你被淘汰了。”这是央视“挑战主持人”马东送给挑战者下台时的一句话。面对失败,有人说我还会再来,有人说我能走上这个舞台就是成功。

    面对生活,人们有不同的心态。请以“生活的态度”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拘泥于材料,字数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