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安徽铜陵高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据剧情发展,再揣摩人物的心情与神态,请判断:下面一段文字中所缺的“舞台说明”,填写最准确的一项是()

    周朴园(①)你来干什么?

    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侍萍(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的!

    周朴园(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侍萍(④)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A.忽然严厉地     愤怒     冷冷地          悲愤

    B.忽然严厉地     悲愤     冷冷地          怨愤

    C.冷冷地          悲愤       忽然严厉地   怨愤

    D.冷冷地          愤怒       忽然严厉地     悲愤

  • 2、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沛公安在

    C.不吾知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3、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检查

    B. 顺风而呼,声非加也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C. 故业,因遗策   蒙:继承

    D. 作《师说》以之   贻:赠送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其中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诗中主要人物刘兰芝性格鲜明,与《木兰辞》中的主要人物花木兰,并称为“乐府双璧”。《古诗十九首》是南北朝时期文人五言诗选辑,最早见于《文选》。

    C.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集序》帖被称“天下第一行书”。陶渊明,东晋诗人、散文家,开田园诗一派,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

    D.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他们的作品影响深 远,苏轼《赤壁赋》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都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 5、下列诗句中,黄河“意象”的特点与语段中的不相同的一项是(     

    光未然虽然走了,但《黄河大合唱》却一直在华夏的上空激扬回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我相信,气贯长虹的《黄河大合唱》,未来也将像千古黄河一样永远地流传下去!

    A.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B.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C.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D.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近些年文艺市场有诸多佳作。从《红海行动》等爆款电影,到《大江大河》等优秀电视剧作,再到《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燃”是它们共有的标签。“燃作”正以火热的流行姿态,走红于当下文艺市场。

    ②一部作品“燃”,必是作品中生起一团火,令人振奋,引人共鸣。剥离创作手法和叙事技巧的外壳,火种就是作品中极具感染力的正能量精神。《大江大河》中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励志拼搏、《我在故宫修文物》数年如一日打磨一件国宝的工匠精神……看这样的作品,我们与其说被一个个人物故事“燃”到,不如说被涌动其间的进取、勇敢、专注的精神气质感染。“燃作”流行,折射出人们对正能量文艺作品的旺盛需求和热情接受,在当下丰富多元、竞争激烈的文艺市场,正能量题材依然是“刚需”。

    ③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文艺成就,那些至今为人称道、传播甚广的文艺佳作,很多都充溢饱满的正能量精神。以《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精神养分;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平凡的世界》里主人公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在多少人的青春记忆里闪闪发光;《亮剑》《横空出世》等影视剧作,总让人内心激动、热血沸腾。这些“燃作”题材不同,形式多样,但无一不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无一不传递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④有人说,时代在变,现如今媒介日益发达,生活节奏显著加快,海量信息冲击之下,文艺还执着于正能量是否已经过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平台普及,文艺创作门槛在逐渐降低,确有一些不良创作风气,或以颓废为美,或以恶搞为能事。但事实证明,于思想上无精进、于情感上无促进的文艺作品最终会被市场和受众抛弃。无论时代怎么变,人们对真善美的需求只会持续炽热,对文艺作品“走心”的需求只会更加强烈。如何引领正向价值,呼应大众对现实人生的积极追求,是今天创作者的重要使命。正能量最易感染人,经由感染人实现提升人,正是文艺创作的永恒目的。从这个角度看,正能量题材拥有更高远的艺术追求、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⑤当然,并非有正能量就是成功的“燃作”,还须有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做支撑。正能量的故事若要避免主题先行,真正打动受众,需要精良的艺术水准、精妙的讲述能力。电影《战狼Ⅱ》成为标杆“燃作”,依靠的不只是家国情怀和英雄精神,还有紧凑跌宕的故事剧情、引人赞叹的视效呈现。《林海雪原》若没有生动曲折的线索铺垫和故事设计,杨子荣的正气形象也难以生动鲜活。柴好方能火旺,好的内容设计、艺术手法就是一捆捆好柴,保证正能量的故事越燃越旺。

    ⑥如今,大众文化形态日益丰富,我们有太多文艺样式可以为正能量题材赋能。一部影片可以收获几十亿票房、一条暖心的短视频可以收获数百万点赞,5G时代,我们诠释、展现正能量故事的手段会更加多元。此时,更需要文艺创作者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真挚动情、振奋人心的好故事、好素材,以更丰富的艺术形式,创作出一批批精品“燃作”,满足大众对优质正能量作品的真切期待。这是时代的呼吁,也是文艺创作者应尽的职责。

    (摘编自王子潇《正能量文艺是刚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剥离创作手法和叙事技巧的外壳,使得正能量成了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来源。

    B.近些年来,“燃作”因为题材不同,形式多样,而为人称道,传播甚广。

    C.主题先行的作品没有“走心”,虽然故事扎实,终究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D.正能量作品带给人们精神养分,帮助人们提升自我,有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现象写起,然后归纳其特点,再阐述形成原因,逐步推进,由浅入深。

    B.第3段列举众多艺术作品,是为了证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创作成就突出。

    C.第4段论述大众对现实人生的积极追求决定了正能量文艺必然成为“刚需”。

    D.用“柴好方能火旺”来证明好的内容设计、艺术手法很重要,生动形象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进取、勇敢、专注等精神气质,是成就“燃作”的捷径。

    B.于思想上无精进、于情感上无促进的作品,可以向现实生活寻求改造优化途径。

    C.随着“燃作”的流行,以颓废为美和以恶搞为能事的作品会逐步改变创作风格。

    D.5G时代,文化形态丰富、文艺样式多样,成功推动了众多 “燃作”火热流行。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君子不讲究饮食和居处,但行事方面却是“________________”,所以被称为好学。

    (2)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明确指出“________________”是错误的做法,表现出注重调查研究的务实精神。

    (3)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无数“逆行者”用大爱撑起生命的托付,为社会树立起道德精神的丰碑。可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他们可比日月的精神。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好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生动的比喻推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谓喻巧而理至。

    (3)《诗经·大雅》中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告诉人们要善始善终,《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论述了同样的道理。

    (4)古典诗词中常用“流水”这一意象比喻时光的流逝,或代指知音,或表达不尽的愁情,或以景衬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这首词中描摹了洞庭月色,并抒发了自己的怀抱,他“____________”的胸怀,与洞庭月下“____________”的气象融合,超越了世俗的宠辱得失,体现出词人高洁的人格。

    (7)《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杜甫面对国家动荡不安而报国无门的哀伤。

    (8)《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听到《牡丹亭·游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戏中女子思索如何度过美好的春天,感叹何人才有这欢心愉快。黛玉听后不觉点头自叹。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 ,功在不舍。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⑤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诚不得已。

    ⑥ 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____,弃脂水也。

    ⑦ 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周瑜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形象。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调动听觉、视觉来描写乐声由婉转流畅变为滞塞难通。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的高尚节操,揭示全诗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的环境。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在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含着词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

    白居易

    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

    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

    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

    四十著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磋砣。

    注】①本诗写于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期。②奏记:汉时朝官对三公,州郡百姓对长官陈述书面的意见称“奏记”③著绯:穿红色的官服。唐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④军司马:职官名,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设置此职,相当于现在的参谋长职务。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门见山,交代写作缘起,“谁能”二字看似发问,实则肯定友人卓越的才能。

    B.颔联正面描写赞美李景俭“文可治世,武可定邦”的才华,对其充满敬佩之情。

    C.尾联表达了诗人虽居低位,被贬江州司马,但仍思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D.诗歌整体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升迁的欣喜之情。

    【2】诗歌颈联不仅手法精妙,而且意蕴深刻,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段成式《酉阳杂俎》节选)

    (乙)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中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阻也。

    (薛福成《登泰山记》节选)

    (丙)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姚鼐《登泰山记》)

    [注释]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曾国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秦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2】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怪而问之”的“而”与韩愈《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的“而”字,含义与用法都相同。

    B.(乙)文中“同治”,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提到“戊申晦”干支纪年一样,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

    C.(乙)文中“折而东行”的“东”与苏轼《赤壁赋》“顺流而东也”的“东”字,含义不同。

    D.(乙)文中“不可以中阻也”的“中”与《短歌行》“忧从中来”的“中”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

    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C.泰山给人创作灵感。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

    D.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写景如出一辙,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

    (2)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5】(乙)(丙)二文都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从中你悟出哪些道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