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映带:映衬、围绕。
B.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列坐:排列而坐。
C.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惠风:很好的风。
D. 所以游目骋怀 骋怀:开畅胸怀。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夜缒而出 ②与郑人盟 ③烛之武退秦师 ④使使以闻大王 ⑤晋军函陵 ⑥太子迟之 ⑦函封之 ⑧群臣怪之
A.①②/⑤⑦/③④⑥/⑧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C.①②/⑤⑦/③⑥⑧/④ 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B.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C.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时间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两鬓的白发,他不由得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B.近一段时间来,乱港分子不断散布谣言,中伤政府,离间警民,同时美化犯罪,开脱罪责,乱港分子的用心水落石出。
C.我们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对古代先贤的思想,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一概否定,而是要抽丝剥茧地梳理和提炼。
D.课间,我们津津有味地聊起“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做的“浮力消失实验”,大家不由自主地感慨,太空真是太奇妙啦!
5、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2003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于6月20日在福州圆满结束。
B. 记者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亲眼目睹了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感人的工作场面。
C.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
D. 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鲜为人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雷雨(节选)
曹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周朴园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侍萍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周朴园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吗?
鲁侍萍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鲁侍萍 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周朴园 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
鲁侍萍 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
周朴园 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吗?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鲁侍萍 (低头)哦。
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鲁侍萍 (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傻话请你不必说了。
周朴园 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鲁侍萍 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鲁侍萍 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周朴园 那双方面都好。再有,我要问你的,你自己带走的儿子在哪儿?
鲁侍萍 他在你的矿上做工。
周朴园 我问,他现在在哪儿?
鲁侍萍 就在门房等着见你呢。
周朴园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鲁侍萍 他的脚趾头因为你的不小心,现在还是少一个的。
周朴园 (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励罢工,反对我!
鲁侍萍 他跟你现在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
周朴园 (沉静)他还是我的儿子。
鲁侍萍 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作父亲。
周朴园 (忽然)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 什么?
周朴园 留着你养老。
鲁侍萍 (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吗?
周朴园 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不过——
鲁侍萍 你不要怕,你以为我会用这种关系来敲诈你吗?你放心,我不会的。大后天我就带着四凤回到我原来的地方。这是一场梦,这地方我绝对不会再住下去。
周朴园 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费用,都归我担负。
鲁侍萍 什么?
周朴园 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
鲁侍萍 你?(笑)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
周朴园 好,好,好,那么你现在要什么?
鲁侍萍 (停一停)我,我要点东西。
周朴园什么?说吧?
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周朴园 你想见他?
鲁侍萍 嗯,他在哪儿?
周朴园 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
鲁侍萍 不过是什么?
周朴园 他很大了。
鲁侍萍 (追忆)他大概是二十八了吧?我记得他比大海只大一岁。
周朴园 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鲁侍萍 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吗?我不会那样傻的。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自己也不愿意认我的。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至于再见你。
周朴园 (由衣内取出皮实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 (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周朴园 可是你——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不必哭哭啼啼的”看似温情脉脉,实则是周朴园为了控制局面而有意缓和气氛。
B.“我没有找你”“我要提”“我的报应”三处使用了反复的手法,句式短促,语气强烈,更能突出鲁侍萍的愤恨。
C.鲁侍萍说“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因为她知道这隐私不光彩,担心说出去会让自己和周朴园不堪。
D.鲁侍萍明明白白地告诉周朴园,只想看一看萍儿,不指望萍儿认她这个母亲,显示她对亲情与现实的清醒认识。
【2】下列对文中括号里的舞台说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作说明“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演员脸上表情应呆滞、木讷、无变化。
B.动作说明“叹一口气”,演员在表演叹气时要能让观众体验到鲁侍萍不为所动的平静。
C.动作说明“苦笑”,演员在表演时要让观众感受到鲁侍萍被周朴园误解时的无奈和悲愤。
D.动作说明“慢慢撕碎支票”,演员要面向观众,让观众清晰地看到侍萍撕碎支票的动作。
【3】台词中鲁侍萍先说“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后鲁侍萍又说萍儿“大概是二十八了吧”,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4】“冲突是戏剧的要素之一,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请结合文本或必修下教材《雷雨》节选部分,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并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冲突。
7、“诗庄词媚”历来被认为是诗词的分界,宋代婉约词更能见出词的柔婉的风格。“愁”是婉约词中 常见的抒情主题,其中有许多直接点“愁”的名句,请试着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2)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武陵春》
(3)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 《浣溪沙》
(4)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
(5)____________,几年离索。错错错。 陆游 《钗头凤》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讲述赵国败亡的原因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杀害良将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
9、请将下列名篇名句补充完整。(任选填6句)
(1)羌管弄晴,________________,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
(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3)________________,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4)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6)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将听觉、视觉融为一体,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蜀道难》通过黄鹤和猿猴侧面映衬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琵琶行》一诗中通过月映江面侧面表现琵琶声的魅力,烘托琵琶女高超技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系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哂”子路是因为子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诗人由个人身世遭际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的国事,直接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的悲苦情感,余韵无穷。
(3)《桂枝香·金陵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所看到的开阔高远的深秋金陵江山景象。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①,田园荒后尚征苗②。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①纳税:缴纳丝税。②征苗:征收青苗税。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从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出了一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
B.颈联写残酷掠夺造成的结果,渲染出山中寡妇艰难异常的生活境况,富有艺术感染力。
C.尾联直抒胸臆,强烈控诉了统治阶级无孔不入的剥削罪行,表达了对被剥削者的深切同情。
D.全诗语言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真切地再现了晚唐时期的社会现实。
【2】诗歌讲究炼字,你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简述理由。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痤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公叔既死,鞅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B.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C.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孽即庶子。庶,与“嫡”相对,非正妻所生之子;孽,妾所生的儿子。庶孽,指妃妾所生之子。
B.社稷指国家。社是五谷神,稷是土地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用“社稷”借指国家。
C.惠王是称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给予的一种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惠王是褒谥。
D.五伯即“春秋五霸”。五伯通常指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五位君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少好刑名,才堪大用。他年轻时喜欢法术之学,辅佐魏国国相公叔痤做了中庶子。他的奇才贤能,被公叔痤看中并主动向魏惠王举荐。
B.商鞅机智过人,终遇明主。商鞅一直未得到魏的重用,他深知魏惠王无识人之智,便在公叔痤劝说下离开魏国,后来得到秦孝公的重用。
C.商鞅举措果敢,信念坚定。当秦孝公担心变更法度会受到天下非议而犹豫时,他以高人之行、独知之虑的道理和圣人之举说服了秦孝公。
D.商鞅力排众议,主张变法。商鞅认为甘龙所说是世俗的说法,用史实劝谏秦孝公不能与因循守旧的人或拘泥于书本见闻的人共议变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2)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对中国文化的某些特质比如“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乐观”的生活态度、“乐感”的人性追寻(即追求人性的和谐完满)等,具有源头性的影响。
①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③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④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⑤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请从上述《论语》篇目中任选一则,结合现实和生活体验,谈一谈你的想法,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