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临沧高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句子中与“灭六国者六国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C. 固一世之雄也

    D.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用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自己的杀戮行为作辩护,事实上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B. 今天的这盘围棋,吴昊下得洋洋洒洒,没给对手一点喘息的机会,真不愧经过了三年的正规训练。

    C. 张宗胜来到海边,望洋兴叹:“如果自己三年前不能从阴影中走出来,哪会有如今的成就啊!”

    D. 近年来,中东的局部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

  • 3、下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客有吹洞箫者

    A.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 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 苟以天下之大

  •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分周、鲁、齐、郑等八国记事,记录了西周中期至春秋战国之交约五百年历史。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多记录神仙狐鬼精魅之事。

    D. 《水浒传》是一部以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编辑型学者周振甫

    在六十余年的编辑生涯中,周振甫先后编校过《辞通》《二十五史》《明史》《鲁迅全集》《谈艺录》《管锥鳊》等重要文史大著。在编辑之余,他还撰写了《诗词例话》《文章例话》《文心雕龙注释》《文心雕龙全译》《李商隐选集》《中国修辞学史》等深受学界好评的著作。其著作数目之多,让人眼花缭乱。1999午出版的《周振甫文集》10卷,仅收了他的部分著作,就已达600万字。

    周振甫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望,但他却把主要精力放在默默无闻的编辑工作上。在编著一体的中国古代,朝廷编修职位相当于学术界的“宰相”,其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都是很高的。随着近代编著分离,“学者”和“编辑”成为独立的职业身份,“学者”依然是令人仰视的祢谓;而“编辑”则成了“为他人作嫁”“跑龙套”的代名词。阔振甫在“编辑是什么”以及“编辑要做什么”等编辑学命题上,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他在《古代的编辑学——章学诚<校雠通义>》一文中指出:“汉代刘向的校书,实瞎上就是现在的古籍出版单位的编辑工作。”在他看来,缡辑只有与学者达成两位一体才能胜任编辑工作。因此,学术研究工作是编辑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编辑工作中包括了为完成编辑任务而进行的著述活动。  

    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是周振甫的为学为编之道。1956年,中青社约请臧克家写《毛主席诗词讲解》,臧克家请周振甫为毛泽东诗词作注。周振甫研读已经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他发现毛泽东误将“把酒酹滔滔”中的“酹”字写成“酎”,把“原驰蜡象”中的“蜡”写成“腊”,后经毛泽东回意,出版时订正。  

    对于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周振甫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主张对作者要尊重,注意向作者学习,但不能盲从,即便作者是学界权威,也应同他们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1947年,钱钟书的《谈艺录》交开明书店出版,周振甫校对之余,认为该书没有目录不便查阅,于是为该书编目,经作者同意后列入书中。1975年,钱钟书写完《管锥编》后,请周振甫看一看,周振甫于是成了《管锥编》的第一个读者。他为《管锥编》逐一拟定了小标题,并写下了数万字的审读意见。很多意见为钱钟书欣然采纳。而对于读者,周振甫将“读者利益第一”作为编辑原则,编辑要时刻记住对读者负责。他对作者热情扶植,对年轻编辑更是倾力指导。编辑小黄首次承担标点古籍的任务,做起来颇感茫然。在试着标点了几卷之后,他将稿子送给周振甫审阅。周振甫看完后,用密密麻麻的小字写满了几张纸的意见,还特别写明标点工作应注意的要点,使小黄很快适应了标注古籍的工作。

    大凡成功的学者,必有其独具的研究方法。周振甫的学术研究风格,与那些学院派的专家教授大不相同。他的文章体例,明显地不同于那些专著、论文的所谓“标准格式”,更像是一篇篇、一段段品质极高的“书稿审读意见”。读者捧读他的书,眼前总会出现一位老编辑,手中举着一部别人的书稿,向读者讲解着。他的讲述是那样坦诚,、那样明白。而且,他不是在说自己创建了什么,而是在点评一部作品应该修正什么、添加什么,在这样的过程中,他完成了自己高超的学术表达。在“纯学者”的眼中,这样傲是很傻的。学者之间,彼此的研究是相对独立的,谁也不会把自己的学术成果不明不白地送给别人。编辑却不同,将别人的书稿完善、拔高等,都是分内的事情。为了出版老师钱基博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全三册),年事已高的周振甫耗费大量心血对原稿进行了细密的文字加工,对论述欠周密之处多有弥补。

    这样的职业约束,甚至改变了周振甫全部的学术风格,他把编辑工作做到了极致,成为独树一帜的编辑型学者。一位年轻学者谈到周振甫时说,我们最爱读他的著作,好读,资料多,学术出口多,很容易从中引发出更多的论文题目。现在有些专家的论文,只给出结论,甚至连“引文”之类的路径都不肯说清楚。

    1997年8月,周振甫作为“东方之子”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采访。主持人问:“因为工作的原因,您最终没有成为一个职业的学者,您觉得遗憾吗?”周振甫用浓重的乡音波淡地回答:“中华书局给我编审,就可以了。”

    相关链接

    ①周振甫(1911~2000),浙江平湖人。著名学者,资深编辑家。他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跟随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学习。1933年考入上海开明书店,开始了近70年的编辑生涯,先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华书局任编审。(《中国出版年鉴》)

    命笔之时,数请益于周君振甫,小叩辄发大鸣,实归不负虚往。(钱钝书《<管锥编>序》)

    1为什么周振甫被称为“编辑型学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周振甫的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5)杜牧《赤壁》中借古物引出历史,写出兴亡之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善于设喻。文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比喻说明:即使自身条件有缺陷,只要肯坚持,也能成功。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直接使用了《诗经·郑风》中的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写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鸟类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苦己为人的精神品格。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颜渊》中,孔子教仲弓实践仁德在于主敬行恕,其中“____________”两句强调要将心比心,多为他人着想。

    (2)《游褒禅山记》中,作者在游览山洞之后,以“_________________”三句,阐发了只要能尽力实现志向就不会后悔,也不怕别人讥讽的心得。

    (3)在《鹊桥仙》中,词人秦观以“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只要二人彼此真诚相爱,即使天各一方,也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不怕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然而还是不料,也不信竟有如此下劣凶残的事情发生,并进一步反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沉痛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诗人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诗人的痛苦因此就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表达了诗人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写景后半抒情,由情选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2】请简要分析首联景物描写的手法。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帷西向立             披:披着

    B.则与斗卮          斗卮:大酒杯

    C.拔剑切而           啖:吃

    D.人如恐不胜           刑:处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日事何如              臣请入,与同命

    B.项王按剑跽曰                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

    C.樊哙侧其盾               项王未有

    D.客何                     大王不取也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客何为者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此亡秦之续耳

    【4】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译文:我连死尚且不逃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译文: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做关中王。

    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一些非常手段。

    D.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译文:刘邦起来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到《我和我的父辈》,我和我的系列电影已经创作出三部作品。电影备受赞誉的背后,反映了个体生命与国家、民族、时代的命运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

    以上文字,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你的生活,写一篇记叙或说理的文章,写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或表达个人的思考与领悟。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