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西双版纳高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进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央视的《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C.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顺利开幕,会上共有国内外400余家企业参展。

    D.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改善,让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提升了。

  • 2、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官职,有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迁谪、右迁均指降级。

    B.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做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C.《窦娥冤》,作者元代关汉卿。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个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故事。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是他的四大悲剧。

  • 3、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狗彘人食而不知检②假舆马者,非足也③学而大遗④单于其节⑤且夫天下非弱也 ⑥左右欲相如⑦序八州而同列⑧天下云集响应,贏粮而从⑨大将军邓骘其才⑩卒见相如

    A. 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⑩/⑨   B. ①⑤/②/③⑧/④/⑥⑨/⑦⑩

    C. ①④/②⑤/③⑨/⑦/⑥⑧/⑩   D. ①⑥/②⑦/③/④⑨/⑤/⑧⑩

     

  • 4、下列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失其所与,不知   B.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 共其乏困   D. 秦军氾南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生日聚会贺卡:兄台华诞,小弟无以为贺,特赠生日贺卡一张聊表至诚祝福,还望笑纳!

    B. 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感到万分荣幸;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谢谢您们的聆听!

    C. 对大家交来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择优发表。

    D. 小明对王老师说:“您是学界先贤,还请您能不吝赐教。”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陶然亭的雪

    俞平伯

    ①那天是雪后的下午。我们雇了两辆“胶皮”,向着陶然亭去,但车只雇到前门外大外郎营。车轮咯咯吱吱的切碾着白雪,留下凹纹的平行线,我们遂由南池子而天安门东,渐逼近车马纷填、兀然在目的前门了。街上已是一半儿泥泞,一半儿雪了。幸而北风还时时吹下一阵雪珠,蒙络那一切,正如疏朗冥濛的银雾。亦幸而雪在北京,似乎是白面捏的,又似乎是白泥塑的。若移在江南,檐漏的滴搭,不终朝而消尽了。

    ②我们下了车,踏着雪,穿粉房琉璃街而南,眩眼的雪光愈白,栉比的人家渐寥落了。不久就远远望见清旷莹明的原野,这正是在城圈里耽腻了的我们所期待的。累累的荒冢,白着头的,地名叫做窑台。我不禁连想那“会向瑶台月下逢”的所谓瑶台。这本是比拟不伦,但我总不住的那么想。

    ③那时江亭之北似尚未有通衢。我们踯躅于白蓑衣广覆着的田野之间,望望这里,望望那里,都很像江亭似的。商量着,偏西南方较高大的屋,或者就是了。但为什么不见一个亭子呢?藏在里边罢?

    ④到拾级而登时,已确信所测不误了。然踏穿了内外竟不见有什么亭子。幸而上面挂着的一方匾,否则那天到的是不是陶然亭,若至今还是疑问,岂非是个笑话。江亭无亭,这样的名实乖违,总使我们怅然若失。我来时是这样预期的,一座四望极目的危亭,无碍无遮,在雪海中沐浴而嬉,宛如回旋的灯塔在银涛万沸之中,浅礁之上,亭亭矗立一般。而今竟只见拙钝的几间老屋,则已往的名流觞咏,想起来真不免黯然寡色了。

    ⑤然其时雪又纷纷扬扬而下来,跳舞在灰空里的雪羽,任意地飞集到我们的粗呢氅衣上。趁它们未及融为明珠的时候,我即用手那么一拍,大半掉在地上,小半已渗进衣襟去。“下马先寻题壁字”,来来回回的循墙而走,咱们也大有古人之风呢。看看咱们能拾得什么?至少也当有如“白丁香折玉亭亭”一样的句子被传诵着罢。然而竟终于不见!可证“一蟹不如一蟹”这句老话真是有一点意思的。后来幸而觅得略可解嘲的断句,所谓“年戎马尽秋尘”者,从此就在咱们嘴里咕噜着了。

    ⑥在曲折廓落的游廊间,当北风卷雪渺无片响的时分,忽近处递来琅琅的书声。谛听,分明得很,是小孩子的。它对于我们十分亲密,因为和从前我们在书屋里所唱出的正是一个样子的。尽可以使我重温热久未曾尝的儿时的甜酒,使我俯拾眠歌声里的温馨梦痕,并可以减轻北风的尖冷,抚慰素雪的飘零。换一句干脆点的话,就是在清冷双绝的况味中,它恰好给喝了一点热热酽酽的东西,使一切已凝的,一切凝着的,一切将凝的,都软洋洋掸着腰肢不自支持了。

    ⑦书声还正琅琅然呢。我们寻诗的闲趣被窥人的热念给岔开了。从回廊下踅过去,两明一暗的三间屋,玻璃窗上帷子亦未下。天色其时尚未近黄昏,惟云天密吻,酿雪意的浓酣;阡陌明胸,积雪痕的寒皎。似乎全与迟暮合缘,催着黄昏快些来罢。至屋内的陈设,人物的须眉,已尽随年月日时的迁移,送进茫茫昧昧的乡土,在此也只好从缺。几个较鲜明的印象,尚可片片掇拾以告诸君的,是厚的棉门帘一个;肥短的旱烟袋一支;老黄色的《孟子》一册,上有银朱圈点,正翻到《离娄》篇首;照例还有白灰泥炉一个,高高的火苗窜着……

    ⑧青汪汪的一炉火,温煦最先散在人的双颊上。那户外的尖风呜呜的独自去响,倚着北窗,恰好鸟瞰那南郊的旷莽积雪。玻璃上偶沾了几片鹅毛碎雪,更显得它的莹明不滓。雪固白得可爱,但它干净得尤好。酿雪的云,融雪的泥,各有各的意思;但总不如一半留着的雪痕,一半飘着的雪华,上上下下,迷眩难分的尤为美满。脚步声听不到,门帘也不动,屋里没有第三个人。我们手都插在衣袋里,悄对着那排向北的窗。窗外的几方妙绝的素雪装成的册页。累累的坟,弯弯的路,枝枝桠桠的树,高高低低的屋顶,都秃着白头,耸着白肩膀,危立在卷雪的北风之中。上边不见一只鸟儿展着翅,下边不见一条虫儿蠢然的动,不用提路上的行人,更不用提马足车尘了。惟有背后已热的瓶笙吱吱的响,是为静之独一异品;然依昔人所谓“蝉噪林逾静”的静这种诠释,它虽努力思与岑寂绝缘终久是失败的哟。死样的寂每每促生胎动的潜能,惟万寂之中留下一分两分的喧哗,使就烬的赤灰不致以内炎而重生烟焰;故未全枯寂的外缘正能孕育着止水一泓似的心境。这也无烦高谈妙谛,只当咱们清眠不熟的时光便可以稍稍体验这番悬谈了。闲闲的意想,乍生乍灭,如行云流水一般的不关痛痒,比强制吾心、一念不着的滋味如何?这想必有人能辨别的。

    1924年1月

    (有删改)

    【注】①陶然亭,即下文的江亭。②胶皮,一种人力车,车轮外箍实心橡胶车胎。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因“窑台”而联想“会向瑶台月下逢”,表面上写自己“比拟不伦”,实际上为了彰显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

    B.第⑥段中“一切已凝的,一切凝着的,一切将凝的”这句话是指作者心中那些已经、正在或将要淡忘的美好回忆。

    C.同样是描绘岑寂的冰雪世界,第⑧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与《登泰山记》中“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一句的手法相同。

    D.第⑧段中“闲闲的意想”一句与《荷塘月色》里“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蕴含的情感是相同的。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游踪为线索行文,与《登泰山记》一样都用线性结构叙事,而非《荷塘月色》中的圆形结构。

    B.第④段中的“银涛万沸”比拟精妙,不仅写出了作者预想中雪地广袤无垠的景象,而且融入了他对陶然亭雪景的憧憬之情。

    C.本文熔文言、白话和书面语、口语于一炉,语言典雅而又独具韵味,文质兼美,颇有让人回味之处。

    D.作者追忆了往昔赏雪的美好经历,结尾处对“静”与“动”的关系展开议论,这在写景之外给文章增添了哲学思辨的色彩。

    【3】下车之后,“我”的心情随所见之景而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围绕关键词“雪·境·理”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与《沁园春·雪》诗中“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处于相同位置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荆轲慷慨而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表现了作者求学时的虔诚和恭敬态度。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泪光点点,娇喘微微。________________,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

    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⑦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9、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句)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3)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 10、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飞鸟猿猱来做陪衬,写它们的无计可施,来反衬人行的艰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感叹人生的短暂与自身的渺小。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 两句,侧面描写和衬托了琵琶曲无穷的艺术魅力。

    (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四个弟子分别回答了自己的志向,引发了孔子不同的评价,其中“________”两句交代了子路的回答让孔子微微一笑的缘由。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①,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②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③,霎儿雨,霎儿风。

    (注)①蛩(qióng):蟋蟀。②浮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③甚霎(shà)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霎儿:一会儿。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纤云弄巧”,既写出了初秋夜空轻盈多姿的美丽,又将纤云与织女之巧联系了起来,形象地烘托了织女的美丽和聪慧。

    B.《鹊桥仙》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C.“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极写JLH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D.《行香子·七夕》整首词幻想与现实结合,天上人间遥相呼应,境界奇丽,曲径通幽,写透了青年男女的离愁别恨。

    2这两首词同是写七夕,但是却情致不同,各有一番风味。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乙)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汉王)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高帝崩,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以下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贾竖易动以利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夫晋,何厌之有?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D.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3下列对(甲)(乙)两段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B.侯,古代爵位名,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赠。春秋时期,侯为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C.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4下列对(甲)(乙)两段文言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谋士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他让沛公烧栈道,破项羽疑;又说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委婉提出见解,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在(乙)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将,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他还建言刘邦分利于三人,最终靠此三人破楚。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3)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李大钊说:“青年者,国之魂也。”蔡元培说:“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对其造诣,容有底止。”想一想,有时候,万言不值一杯水;有时候,一句话,能够让人记住一辈子。

    上述材料,给了正值青春你怎样的体验、感触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