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转)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零) 砯崖转石万壑雷(转动)
B. 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 所守或匪亲(倘若) 他生未卜此生休(预料)
C. 此情可待成追忆(难道)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摆酒) 如听仙乐耳暂明(姑且)
D. 一去紫台连朔漠(离开) 画图省识春风面(曾经) 弦弦掩抑声声思(悲,伤)
2、下列语句中划线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跑)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意)③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④渐车帷裳(逐步) ⑤进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参政) ⑥事事四五通(遍)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3、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 )
①沛公今事有急 ②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⑤侣鱼虾而友麋鹿 ⑥其人居远未来
⑦素善留侯张良 ⑧今太子迟之
⑨足以荣汝身 ⑩何方圜之能周兮
A. ③④⑥ B. ①⑥⑩ C. ②⑧⑨ D. ⑤⑦⑧
4、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D. ①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其诗风朴素平易而意境深远,其诗内容多以歌咏田园风光为主,被称为田园诗。
B.苏轼是宋代最伟大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体现了开阔的胸襟,包含了深沉的人生况味。苏轼极大地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词风雄壮,被视为豪放派的创始人,后人将他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合称为“苏辛”。
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婉约派词人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陆游号放翁,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多产诗人,其诗风雄浑,而词风哀怨,因此他与李清照一起被视为宋代婉约派的代表。
D.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短歌行》围绕“忧思”抒情言志。诗人面对短促的人生抒发了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表现出诗人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积极进取、招募贤才才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宏大理想。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原阳秋
香菜又叫芫荽,可她更喜欢把它叫香菜。听听,香,菜。不由分说气势逼人地就把香字占了去,这股子傲娇劲儿,啧啧。不过,名字和味道都很傲娇的香菜真到成了菜的时候,就显出了矫情。乍一看似乎挺低调,因它从不做主菜,只是一道配菜。只是凉菜的底边儿,热菜的俏尖儿,煲汤时也是最后一道花色儿。可是再细品,这低调不是真低调,有没有它,菜的品相还真是不太一样。该有它的时候没有它,菜到底就短了些微的精气神儿。
香菜成了她厨房里的日常,每一顿都离不了。可市场上十有八九见到的都是大香菜,大杆子大叶儿,样子糙,香味儿也跟着糙。好香菜要水嫩嫩的,一点儿不能干。还不能久放,一放两三天,蔫样子就出来了。
为了香菜,她没少发愁。说来好笑,为香菜发愁,也不算是个正经事儿。
那天,她在小区闲逛。逛着逛着,她就闻到了香菜味儿。这香菜味儿是很随意的,随意里却有着一种浓郁,她直觉来了:好香菜。
她小心翼翼地循着这味道,轻手轻脚地跟踪着,走了不多一会儿,眼前果然就出现了一盆香菜。香菜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刚刚长出了俏模样。半尺高,婷婷袅袅,细碎的叶子嫩嫩地擎着。她蹲下来,摸了摸她们的绿叶子,又摸了摸盆里的土,那土有点儿黏手的润。
真是一盆好香菜。真想掐两棵。她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还是掐了。回家配了紫菜和虾米,吃了一顿虾肉馄饨。味道好极了。
有一次就有两次,越掐她越觉出了这香菜的好。现掐现吃的新鲜劲儿也着实让人惦记。也是奇怪,她从秋天掐到冬天,又从冬天掐到春天,掐了一次又一次,居然一次也没有碰见过那个主家。掐着掐着,香菜还又多出了一盆。
有一天,她在厨房忙着,腾不出手,便喊儿子去掐。
“我不去偷。”儿子断然拒绝。
“怎么叫偷?”她恼了。
“人家知道不?不知道就是偷。”儿子言之凿凿。
“我倒想告诉人家,可找不着人。”她气得要撂勺子。
“你找了没?诚心找能找不着?”小家伙要把她给噎死了。
怎么找?偌大的小区,还真是毫无头绪。贴个启事:寻找香菜主人?这也太可笑了吧?她寻思,这香菜主人是个什么人呢?是退休的老人家吧?千万别碰到个老太太,老太太多半是难缠的,她又该怎么脱身呢?
她仔仔细细地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好了,每次给一块钱,而且必须是硬币,半深半浅埋在盆里,这样主人总能看到吧,也不至于风吹了。
从此,她掐得越发踏实了。
那一天,她又去掐香菜,刚刚直起身,就看到一个老太太在看着她。
“你这香菜,是在这盆里掐的吧?”老太太口气很平静,却是一副押解罪犯指证现场的口气。
她站住,点点头,谄媚地笑笑,回头指指那个盆:“您种的?”
“嗯。”老太太的脸突然硬起来,“吃人家的菜,也不打个招呼啊?”
“找不着人。总不能整天蹲在这里等吧,还是挨家挨户问?还上班呢,特别忙。”她忐忑着奋力往语气里注入诚恳,“我每天放了1块钱的。”
“都是你放的?十二块。我是卖菜的?”老太太脸更硬了。
“对……我不是那个意思。”她有点儿心慌,果然是个难缠的老太太。
“不是钱的事儿。我不缺那点儿钱。”老太太又说。
“知道,我知道。”她赶紧应答,“您的劳动,很辛苦的。”
她有些后悔掐那些香菜了。
“好吃不?这是原阳秋。”老太太终于又开了口。
“好吃,好吃,真好吃。这香菜……还分种类啊?”她暗暗松了口气,“过两天,我也去买点儿种子,跟您学种香菜吧。”
“不是特别忙么?你知道啥时候浇水?浇多少?你们年轻人,啥都不知道。就知道吃。”
她乖乖点头,任老太太抢白。
老太太回身看一眼楼群:“住几号楼?”
“三号楼一单元。”——又有点儿悬心,不会是去物业告她一下吧?
她看着老太太的脸色,把手里那根香菜递了过去:“还给您。”
“嗤,”老太太倒是一副气笑了的样子,“都掐下来了,还我干啥?”
“那,您的香菜,我以后还能吃不?”
“这人,我还甩不脱了。”老太太又笑了,“以后,吃你自己的。也别往盆里放钱了。”
“哦。”她有些落寞。说到底,这老太太,还是小气呢。——她打了一下自己的脸。呸,这念头起得没良心呢。不能太贪婪不是?碗米养恩,斗米养仇。难不成人家的好香菜还养出了自己的小怨恨?
一周后,她发现自己家的单元门口,出现了一个花盆。花盆里,种的也是香菜。她端详了好一会儿,这香菜和老太太盆里的一模一样,也是原阳秋呢。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的首段写香菜有一股子傲娇劲儿,是一道低调的配菜,有了它,不仅菜的品相好,也多些微的精气神儿,这样写突出了香菜的特别。
B.小说中“儿子”虽着墨不多,却是作者肯定的人物,他不肯去摘别人家的香菜,可以看出他的正直,也反衬出他母亲的自私和贪小便宜。
C.小说注重写出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如在被老太太拒绝后,“她”有些落寞,继而责怪老太太小气,马上又自责,充分展现了“她”的性格。
D.小说善于从细微处暗示情节内容,为下文作铺垫,香菜虽然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但是模样俏,盆里的土还有点粘手的润,暗示是有人精心养的。
E.小说以散文化的语言,舒缓细腻的笔调,围绕“一盆原阳秋”叙述了“她”和“老太太”之间发生的故事,充满邻里之间的融融温情。
(2)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老太太”的形象特点。
(3)“她”的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有时诗人的想象来源于个人的爱好,李白钟情于月亮,于是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样,诗人把月亮当成了亲密的朋友。
(2)《荀子·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引出要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自己才能成为君子的结论。
(3)《赤壁赋》中,苏轼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的无穷。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以白描的手法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结尾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照应了开头,又生动地描绘了主客和衣而卧、乐而忘归的场景。
(3)《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这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所表达的看法是一致的。
(5)《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却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描绘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同时又表现了他回答老师问题时的恭敬态度。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里的“______,______”两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化成自己对贤才的无比渴望。
⑵《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梦游天姥而非瀛洲,是因为瀛洲“______”,而天姥山与之相比,却“_______”。
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手法描绘出江水腾涌的雄奇壮观景象,呈现给读者一幅有声有色且极富动感的画面。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表现作者初到赤壁时清风吹拂、水波平静、心情怡然自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姚鼐《登泰山记》中,描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诗词中,风成了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它充满灵性,蕴含诗意,呈现出众多不同的意象:既有和谐、自然、美丽的习习之风,也有离愁、幽怨、伤感之风。如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寄从兄贾岛无可①
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②。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
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
[注]①无可:俗姓贾,为贾岛堂弟,幼时二人同为僧,感情深厚。此时贾岛应试落第,一时不能践烟霞之约,于是作《送无可上人》送别无可,无可作此诗应和。②西林:庐山西林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傍晚时分,暮色苍茫,草虫鸣叫,作者静坐禅房,沉思不动。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B.在苍台露冷、菊径风寒的秋夜,蛩声凄恻,人不成寐,晨起推门但见落叶满庭。
C.五、六句转入对往事的回忆,“病”字点出贾岛当年的处境,屡试不第,积忧成疾。
D.结尾两句无可对从兄贾岛仍热衷名禄表示理解,并表达了对兄长的思念之情。
【2】有人说“落叶”二字是这首诗前后关联的支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恋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B.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C.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D.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太傅,中国古代职官。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财政大权。
C.避席,是古代交往礼节,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都要离开座席(古人席地而坐)而伏于地。
D.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人说,寻常巷陌亦风景。风景,可以目见,可以耳闻,可以想象。如何发现风景,如何欣赏风景,关乎阅历,关乎眼界,关乎胸襟……
对上述文字你有何思考?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