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夜缒而出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
D.秦军汜南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 作者的这些散文,曾有十多篇在本报刊载过,因为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作者才长篇累牍的写下去。
B. 参加此次画展的作品包括众多流派。大师们独具匠心、异彩纷呈的艺术创作,令出席这次展出的专家们叹为观止。
C. 因生活拮据而进城打工的他,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自己偷窃了商场的物品。
D. 湖南耒阳的高考舞弊案已有“定论”,对甘肃天水组团跨省高考替考案的报道却是方兴未艾。
3、下列选项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字而幼孩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D.拜送书于庭
4、下面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像声词,指管弦杂乱的声音。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5、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加点的“夫人” “人” “之”均指秦穆公,“此”指代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
B.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臣”是荆轲;“其”代秦王;“将军之仇”指的是樊於期的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君”是张良,“我”是沛公,“之”代项伯,“兄”表明了态度。
D.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此”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臣”是樊哙;“之”代沛公。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①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渐渐沥沥,天潮潮地湿湿。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穿过金门街①到厦门街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下着雨的。不过大陆的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②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他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③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④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气空潭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气,也许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
⑤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
⑥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暗了下来,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
⑦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里。
⑧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前尘隔海。听听那冷雨。
1974年春分之夜(有删减)
注:金门街与下文的厦门街都是台北的街道。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作者由凄风冷雨中产生的单调感引发了对历史与现实的喟叹,表达出一种见景生情的悠远的思索。
B.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由“雨”联想到写“雨”的汉字,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深化了主题。
C.第六自然段末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听雨的感受比作听到母亲哼唱催眠童谣,形象生动地表现雨声柔婉亲切。
D.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行文,从台北的春雨写到秋雨,创造了一个既朦胧又绚丽,既雄浑又旷远的独特意境。
【2】(1)文中划线句使用了叠词,请赏析其妙处。
(2)写出《荷塘月色》中使用叠词的一个句子,结合内容理解、品味。
【3】结合全文,分析题目“听听那冷雨”的内涵及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句子是: , 。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中从“士”的角度侧面展示荆轲出行场面悲壮和激愤的两处是:①士皆垂泪涕泣;② , 。
(3)真的猛士,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4)____________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再别康桥》
(5)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纪念刘和珍君》
(6)_________,不仁;_________,不知;________,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7)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8)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
(9)《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描写敌军兵临城下时紧张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 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鸟儿报春、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3)《沁园春•长沙》表明同学们关注国家大事而有所行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成分。
(1)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6)静女其姝,____________。(《诗经·邶风·静女》)
(7)近些年,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相对于非可再生能源总量有限这一缺点而言,我们可以用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来描述可再生能源总量无限的优点。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兴手法抒写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了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说明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3)李煜在《相见欢》中叹道:“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苏轼在《赤壁赋》中发出的感慨也将水与生命关联到了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
潇湘妃子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半卷半掩”说明赏花人和花之间有距离,这为下文的想象提供了条件。
B.“碾冰为土玉为盆”侧面烘托白海棠冰清玉洁,宝玉赞其“从何处想来”。
C.颈联以比喻手法继续写白海棠的高洁白净、飘逸出尘,有悲戚伤感色彩。
D.“西风”交代诗社众人是在春季赏花,“夜已昏”写诗人赏花时间之久。
【2】这首诗歌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曰:“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
【1】对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会杀此田舍汉 会:应该 B. 安敢不贺 安:怎么
C. 每廷争辱我 辱:辱骂 D. 故魏征得直言 故:所以
【2】下列句子与“皇后何为若是?”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谁触忤陛下?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D. 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
【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每廷争辱我”相同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退秦师 B. 沛公欲王关中 C.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D. 渔人甚异之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皇后何为若是?
(2)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14、林庚在研究“木叶”时,引述和分析大量诗歌资料来探讨现象背后的道理。这提示了我们研究人文社科知识的方法。请利用下面提供的资料,探究一下古代诗歌中“空”字的意蕴,写一篇150字以上的短文。
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欧阳炯《江城子》:“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姜夔《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王勃的《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