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普洱高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小题。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一节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的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着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沧桑落寞焦灼一愁莫展

    B.余暇教诲剥蚀玉砌雕栏

    C.纷纭肆意狼藉莫明其妙

    D.暴燥恍惚荒僻急于求成

  • 3、下列选项中,与其他项使用的修辞手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主人下马客在船。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4、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所极,梦亦同趣。  意:心情,情趣

    B. 而起,起而归。 觉:睡觉

    C. 染溪,斫榛莽。   缘:沿着

    D. 觞满酌,颓然就醉。  引:拿起,端起

     

  • 5、对下列各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如。

    译文:舞动起深渊里潜藏的蛟龙,哭泣那孤独小船上的寡妇。

    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况且我和你只是那江渚之上的渔夫和樵夫,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C.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后来的读者,也将对这件斯文的事有很深的感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建立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就能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传承正能量。

    (摘编自《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弘扬社会正能量》,2017年4月17日台儿庄新闻网)

    材料二:

    弘扬践行优秀家风,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之落细、落小、落实。以家谱为重要内容的根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延续着家族血脉,更传承着优良家风家训,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具有强大维系力、凝聚力、感召力和亲和力。编修家谱可以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回人们视野、重归百姓家庭,达到以家风促民风带政风、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同时,开展和传承好家风系列活动,也能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归百姓家庭,达到以家风促民风带政风、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摘编自《以修志编谱传承历史文脉优良家风》,2016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摘编自张琳、陈延斌《当前我国家风家教现状的实证调查与思考》)

    材料四:

    牵起妈妈的手,牵起的也是孝亲敬老的好家风。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发自眷恋亲朋的心灵感触,也源自注重孝亲、注重家庭的文化自觉。家风传统、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反而愈发显示出反哺个人、黏合家庭、软化社会的强大魅力。“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这句话,被无数人转发分享。让“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家风传承不竭,让重视家庭、重视家风成为现代社会文明风尚的标配,千家万户定会更加和美幸福,国家和民族定会更加和谐安定。

    (摘编自《“牵妈妈的手”,守望家风报春晖》,2018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风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它的形成需要较长时期,且一旦形成就较为稳定。

    B. 延续家族血脉,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是根祖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原因。

    C. 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途径包括媒体信息、专业咨询等,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 优秀的家风、宝贵的家训已经重归诸多普通家庭,重视家风将成为现代文明的标配。

    2下列对相关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优秀的家风并不都强调“精忠报国”“廉洁克制”等大的原则,它们更强调落细、落小、落实,注重无言的教导。

    B. 媒体信息在充实家长的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

    C. 家风是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形成的,家族经验经历了实践的检验,也能对家长教育子女产生影响。

    D. 家风既能反哺自己,也能黏合家庭,有利于子女和家人,更能影响大众道德水平,带动社会风气向善向美。

    E. 新时代良好家风的建设固然要考虑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也不排斥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宝贵的道德因子。

    3怎样才能有效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道“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紧接着诗人运用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化无声为有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叙述性文体中,人物的语言或歌声是人物心理的一种折射,《荆轲刺秦王》中先后表现荆轲内心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4)郦道元的《三峡》写秋霜之季,以高猿“_________________”的悲凉叫声与前面“_________________”的肃杀环境一同渲染了三峡秋季特有的气氛。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流露出些许失意的情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有类似的表达和情绪流露。

    (2)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劝学》中,荀子用木材经墨线比量而取直和金属制作的刀剑经磨砺而变锋利来设喻,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由眼前秋景开始回忆往夕生活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

    (2)《雨巷》中诗人目送丁香姑娘静默地一点点远去,最终以“________________”写出她消失在那破落衰败之地的结局。

    (3)《再别康桥》中,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到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中著名的易水送别段落,通过荆轲出发后动作描写来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的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10、名篇名句默写。

    (1)《谏逐客书》中,用水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名其德”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劝皇帝虚心纳谏,端正自己,疏远小人的两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的《六国论》中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人间如梦,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推官:州郡所属的助理官员,掌刑狱。淳熙六年至七年( 1179~1180),辛弃疾正在湖南安抚使任上。一次,在湖南耒阳道上,遇到了故友张处父,写下了这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头两句,通过昏暗浮动的景象,衬托作者飘然不定的心理状态。

    B.上阕第四句写词人遇见老友,引起自己的思乡之情,气氛愈加沉闷。

    C.下阕承“潇湘逢故人”一句,作者见到友人,倾诉衷肠,回首往事。

    D.最后两句词人蘸着血和泪,表现出自己极其痛苦和复杂的心情。

    【2】辛词善用典,下阕中使用的“羽扇纶巾”典故,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请简要分析辛词与苏词使用“羽扇纶巾”各自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       中:合乎。

    B.虽有槁暴       暴:晒干。

    C.假舆马者       假: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   生:出生。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登高而招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蟹六跪而二螯

    【3】给第三段划分参次,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第一段用“?木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

    C.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10月24日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无论是在功能还是在造型上。亦或是在美学上,都堪称完美,不仅体现了我国建桥水平的先进,更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港珠澳大桥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又一张新名片。

    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难度最大的项目。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找到世界上在沉管安装领域最好的一家荷兰公司,却遭到拒绝。林鸣带领团队自主攻关。解决了多个世界难题,最终实现了工程设计零借鉴、安装零失误。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