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楚雄州高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家属称,从今年3月开始,锦鹿公司虽然承担戒毒所西北区域的填土项目,但双方并未签订合同。

    B. 虽然学校三令五申,要求学生自觉爱护学校环境,但是随手乱丢垃圾,人走关灯,损坏桌椅等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C. 白皮书说,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

    D. 由于《古文观止》具有人文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 2、(题文)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 皆为陛下所成就

    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 求人可使报秦者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流动的人群,静止的展板、图书、灯谜,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遗爱湖的正月十五,喜庆中透着书香。

    B. 黄梅戏,楚戏,汉戏,京剧等等民间艺术相继登上舞台,近几年黄冈戏曲之乡发展势头迅猛,各种民间艺术组织相继成立,戏曲呈千娇百媚的态势,令观众大饱眼福。

    C. 与此前的高高在上、遮遮掩掩相比,故宫越是开放、去神秘化,越是“有血有肉”,就越能成为公众唾手可得的文化源地。

    D. 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的推出,再一次有力地证明:只要传播形态好,传统文化就不会曲高和寡

     

  •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它几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函陵,秦军氾南   B. 买五人之头而

    C. 人皆得以使之   D. 则思江海百川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受台风“海马”影响,粤、闽、赣3省部分地区受灾。据统计,广东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8万公顷,大约有17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56间,直接经济损失35.11亿元。

    C.主办方表示,本届冬博会将免费开放,观众只要在网上注册就可以免费进入,体验式的展览,让更多人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从而提升冰雪项目的普及,助力北京冬奥会。

    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文学是对这世界深沉的爱

    刘庆邦

    一个作者正写得满眼泪水时,也正是他心里爱意绵绵、温存无边的时候,他善待一切的目光就会在写作中延续,也在生活中延续,一个写作者之于世道人心的意义正在于此。

    大同煤矿有一位作家朋友,我曾送给她一本长篇小说,在她母亲住院治病期间,她天天为母亲读我的长篇小说,她在电话里告诉我,老人很爱听,听得很安静,老人还说了一句话,好书能治病啊!后来她母亲还是去世了,但那句话我再也不会忘怀。

    由此想到慈善事业,在此之前我不敢这样去联想。慈善事业的核心价值是利他,体现的是人文关怀,虽说也有精神疏导和心灵抚慰的内容,但主要特点还在于高度的物质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而文学写作更偏向精神性,常常听从内心召唤,凝视人的心灵景观。很大程度上,作家写作是出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内在需要,这让作家对自己的作用不是很自信,往往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对社会无用的人,他那点儿写作的事情,怎么能攀得上慈善事业呢!可不知怎么,得到亲友的积极反馈后,我的确一次再次联想到慈善事业。

    文学写作与慈善事业不相悖,也不是没有可以打通的地方,当然,文学作品不是物质性的,不能为饥饿者果腹,也不能为衣单者御寒,文学也不是医学,并不能真的治病。可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既有身体,也有心灵;既需要物质供给,也需要精神支撑。当一个劳动者在为生计打拼之余,静下心来读一读优美的作品,是不是可以得到艺术享受呢?当一个人心灰意冷之际,读到知冷知热、贴心贴肺的作品,是不是可以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呢?当一个人为尘世纷争所烦恼,找一本喜爱的书来读,是不是可以让自己暂时放飞一下灵魂呢?再有就是像朋友所做的那样,给病中的亲人读一读书,这样是不是可以减少一点病痛呢?慈善事业是面向弱者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写作也是同情、关注和面向弱者的,这不正是文学写作和慈善事业共同的地方吗?

    稍稍具体一点说吧,当一个作者正写得满眼泪水时,也正是心里爱意绵绵、温存无边的时候,不管他看见一朵花还是一棵草,一缕云还是一只鸟,都会觉得那么美好、那么可爱,这时候如遇到一些事情,他的反应可能会慢一些,因为他还没有从自己的小说情景里走出来,他看待事情的目光还是文学的目光,情感的目光,善待一切的目光。如是,他的慈善在写作中延续,也在生活中延续,一个写作者之于世道人心的意义正在于此。

    文本二:

    送你一片月光

    刘庆邦

    月光是普遍的,也是平等的。月光对任何人都不偏不倚,你看见了月亮,月亮也看见了你,你就得到了一份月光,人类渴望平等,平等从来就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可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人类从来就没有平等过,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同时存在着三六九等的等级差别。“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枯荣咫尺异,烟恨难再迷。”就是等级差别的真实写照,然而,月光不分这个那个,她对万事万物一视同仁,月光从高天洒下来了,洒在山峦,洒在平原,洒在河流,洒在荒滩,也洒在每个人的脸庞,不管你住别墅,还是栖草屋;不管你一身名牌,还是衣衫褴褛;不管你是笑脸,还是泪眼,她都会静静地注视着你,耐心地倾听你的诉说。月亮的胸怀真是太宽广了,还有什么比月光对万事万物更具有包容性呢,还有什么比月光更善待众生呢!

    我突发奇想,哦,原来文学与月光有着同样的性质和同样的功能,或者说月光本身就是自然界中的文学啊!阳光不是文学,阳光照到月球上,经过月球的吸收,处理,再反映到地球上,就变成了文学,阳光是物质性的,月光是精神性的。阳光是生活,月光是文学。阳光和月光的关系就是现实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阳光是有用的,万物生长靠太阳,世界上任何物质所包含的热量和能量都是阳光给予的,月光是无用的,在没有月光的情况下,人们照样可以生存,生活。

    然而,且慢,月光真的连一点用途都没有吗?真的可有可无吗?当你心烦气躁的时候,静静的月光会让你平静下来,当你为爱情失意的时候,无处不在的月光会一直陪伴着你。当月缺的时候,你内心会充满希望。当月圆的时候,她会引起你对亲人的思念。当久久地仰望着月亮,你会物我两忘,有一种灵魂飞升的感觉,当你欣赏了阳刚之美,不想再欣赏一下月光的阴柔之美吗!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正面为阳,背面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等等。有阳有阴才构成了世界,阴阳是世界相对依存的两极,正如这个世界少不得女人一样,月光还真的少不得呢!

    同样的道理,只要人类存在着,文学就不会死亡,我愿以我的小说,送您一片月光。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作家正写得满眼泪水时”中的“满眼泪水”表现了作家内心悲痛的感情。

    B.作者认为文学和慈善事业有相同之处,是因为它们都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关注弱者。

    C.将文学和慈善事业比较,突出了文学的重要性,也表达了写作者对世人的意义。

    D.文末指出一棵草、一缕云、一只鸟这些普通的事物总会在人们眼中显出美好可爱。

    【2】下列对文本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送你一片月光”富有象征意义,内涵丰富,表意委婉,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引人遐想,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作者引用了古代诗句来证明从古至今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有不平等,引用诗句表现了历史上的情况,这样更具有说服力。

    C.“我愿以我的小说,送您一片月光”这句话直接称呼读者为“您”,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感受到“我”的真情实意。

    D.文本二运用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的关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阳和月亮的关系,阳光照到月球上,月亮借助了太阳的光辉。

    【3】文本二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修辞表现了月亮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文本二指出,“只要人类存在着,文学就不会死亡”,谈谈文本一是如何阐明这一观点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诗人的感情由喜悦转为悲苦,出奇制胜,极为传神。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六朝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当朝留下教训和反思。

    (3)“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载,又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 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杜甫《登高》中,表现诗人杜甫担忧国事艰难、愁思难遣的深沉情怀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劝学》中,荀子以树木为喻,从反面说明学习可以使人发生本质变化的三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其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荆轲在易水诀别时,高歌“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三》

    ②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势。

    ③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用拟人的手法描写金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戴望舒在《雨巷》中写道丁香般的姑娘“到了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太平

    刘过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减云屏,更哪堪酒醒!

    1下列各项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词用语经济,仅用“眉长鬓青”四字就把人物的主要特征——两道修眉,一头黑发勾勒出来,女主人公慵懒萎靡的神情顿时突现在读者面前。

    B. “写春风数声”生动形象,以“春风”写筝声,以无形写有形。它荡漾于小楼,它萦回于女子的心房,将筝声写得可见可感。

    C. “翠销香减云屏”用精炼的六个字写出了室内画屏彩色渐退,暖香渐少的情形,把眼前与往日、环境与内心高度的浓缩在一起。

    D. 本词在语言上强调炼字,“写春风数声”一个“写”字极富表现力,将本不能搭配的“写”与“风”强行搭配,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E. 本词题材不离艳情,但却能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描写环境,表现出一种清新的风格。

    2本词的“更哪堪酒醒”与《涉江采芙蓉》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在抒发的情感与抒情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文言文阅读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上卿拜见

    B. 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曾经

    C. 臣尝有罪,计欲亡走燕。   私下

    D. 今君乃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逃跑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均之二策,宁许以秦曲   B. 城不入,臣请璧归赵

    C. 而赵弱,不可不许   D.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A.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B. 故燕王欲结于君

    C.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4翻译下列句子。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3)8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