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唐宋八大家”是指包括韩愈、苏轼、欧阳修、曾巩在内的八位著名文学家。
B.我国古典名著中很多文学形象除名字外还有别称,如:贾宝玉——怡红公子;宋江——及时雨;诸葛亮——卧龙;孙悟空——弼马温。
C.“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而唐代颜真卿的书法对后世影响也很深远,有“学书当学颜”之说。
D.春节、雨水、惊蛰、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浚(jùn)其泉源 正身黜(chù)恶 强聒(guā) 不恤(xù)
B.会晤 (wù) 挑衅(xìn) 怨诽 (fěi) 窈(yǎo)陷
C.草窠(cáo) 踱步(duó) 桌帏 (wéi) 歆(xīn)享
D.朱拓(tuò) 炮烙(pào) 踌躇(chú) 执拗 (niù)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新中国航空工业在走过一个甲子的光辉历程后,逐步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试验、生产相配套,研制生产当代航空装备能力的高科技工业体系。
B. 建校百年来,清华大学始终坚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奋进,形成了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特色。
C. 为纪念青海玉树地震一周年,电影《情暖玉树》经过一年的筹备和拍摄,将于近期在全国各大院线同步上映。
D. 在这些古城镇里,让人们可以感受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品尝浓浓的民俗风情,捕捉精致的民族文化符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少官员选择注销微博或更改认证信息,是因为面对不理性的网友,谈及一些问题自己又无法解决时,常常会变成过街老鼠。
②商家涨价能得逞,说到底是利用了复杂税制改革中的信息不对称,此次营改增,让社会公众充分知晓,众目睽睽之下,原先信息不对称的鸿沟自然会消失。
③墨西卡利人早已将中餐当作本地美食,其邻居美国更有超过5万家的中餐馆,比麦当劳、肯德基分店总 和还多,这种独特的中餐口味和文化默默无闻地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
④美媒称,现在的北京“全民创业”之风方兴未艾,从阿里巴巴到出门问问,从微信支付到大疆无人机, 占领全球70%的市场份额,科技创新企业已成全球市场的领军力量。
⑤今年在俄罗斯最受欢迎的中国车型有力帆X60.吉利帝豪、奇瑞瑞虎等,汽车行业非常需要品牌延续 性,中国汽车的口碑要水滴石穿地渗透到俄罗斯消费者的心中。
⑥国人的信仰缺失早已成了一个拾人牙慧的问题,在“小鲜肉”现象上,盲目的跟风、过分的迷恋究其根 本都是因为受众信仰的普遍缺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⑤⑥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沁园春·长沙》在开篇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
B.求学英国时,徐志摩与罗素、狄更生、威尔斯结为好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耳濡目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
C.他闲来无事,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16年前,成都七中与美国金克斯高中结为秦晋之好,两校的友谊在年复一年的师生互访活动中不断增进。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树下
王开岭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经·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
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这是祖辈赠予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幼时,父亲带我回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住鹊窝,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钩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
这样的树,犹若亲属。
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
几千年来 ,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民谣中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
游同里古镇,听到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
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
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没有了庭院,没有了户外,没有了供树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这个时代,可稳定传续的东西越来越少,“不动产”越来越少,“祖宗”的符号和痕迹越来越少。“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光秃秃曝于烈日下。
我们的家什、器皿、陈设,包括果蔬稻粟,几乎无一源于自产和自制。我们的双手不再沾染泥土,我们不再是播种者,不再是采摘者,我们最大的身份是购买者,是终端消费者,我们彻底“脱农”了。不仅如此,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劳作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四季和年轮的辨识……大自然里,不再有我们的一方蒲团、一幅凉席、一具竹榻。
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透过玻璃扫视它们。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
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
(选自《古典之殇》,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人生树下》既点明了文章所写的内容——树与人生,又提示了全文所用的手法——象征。
B. 为了表达对树的敬畏、感恩,作者行文时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咏物抒怀便是其中之一。
C. “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一句表达的不是作者对香樟树的喜爱,而是对女儿美好人生的祝福期盼。
D. “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一句中的引号起强调的作用,以此突出家园与树密不可分。
【2】联系文章,简要概述哪些内容能体现“这样的树,犹若亲属”一句的内涵
【3】文章结尾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请试着结合文章探究。
7、补写下面名篇名句的空缺处。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方法写琵琶女年轻时曾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5)辛弃疾《永遇乐》中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亡国的耻辱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接表现“不事权贵”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短歌行》中作者引用典故,借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了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3)______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
(4)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
《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琵琶行》中诗人在音乐暂停后,表现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给自己带来独特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吾与点也”的生活方式是在暮春时节穿着春季的衣服,“________ ,_______ ”然后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回家去。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渴望回归田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猿猴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例如《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借用猿声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3)《劝学》中在论述“学习要坚持”时举的反面例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又 呈 吴 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②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革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邻居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征求:指征敛赋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现身说法,写诗人以前任由邻妇扑枣,是因为她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为下文劝告吴郎作铺垫。
B. 颔联紧承首联,分析邻妇扑枣原因,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不但不要阻拦,反而应该友好亲善。
C. 颈联大意是说,吴郎防备邻居打枣是出于自己生活窘迫,而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
D. 尾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贫困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 本诗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当中,逐步展现了诗人沉痛的心理和复杂的感情,语言沉郁顿挫而平实。
【2】请从“扑枣”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13、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乙
苑君璋,马邑豪也,以矫雄自奋。刘武周引兵寇,君璋曰:“唐以一州兵掇取三辅,所向风靡,此殆天命,非人谋,不可争也。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武周不听,使君璋次朔州,引众内侵,未几败,泣曰:“寝君言,竟至此!”即与共趣突厥。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高祖遣使招之,赐铁券,约不死。君璋拒命,进略代州,刺史王孝德拒却之。满政劝君璋曰:“夷狄无礼,其可北面臣之?请尽杀其众以归唐。”君璋不从。而马邑困于兵,人厌乱,满政因众不忍,夜胁君璋,君璋奔突厥。满政以城归,诏拜朔州总管,封荣国公。君璋引突厥攻陷马邑,杀满政,族其党,乃去,退保恒安。其部皆中国人,多叛去,君璋穷,乃降,自请障虏赎罪。
(节选自《新唐书·卷十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又欲肆其西封 封:以……为疆界
C.即与共趣突厥 趣:同“趋”,赶赴
D.刺史王孝德拒却之 却:使……退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而马邑困于兵
B.吾其还也 其可北面臣之
C.失其所与 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君璋穷,乃降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B.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C.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D.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苑君璋勇武矫捷,怀有长远谋略。他是地方豪杰,以雄健自励;在刘武周起兵攻唐时,他加以劝谏,认为天时地利不合,主张亲和突厥与唐,称帝为上。
B.苑君璋受命突厥,拒绝唐使招降。刘武周死后,突厥任命他为大行台,在夜袭代州一役中失利,唐高祖派遣元普招抚他,赐予优待的铁券,他没有接受。
C.苑君璋处境困窘,依然执迷不悟。他退保于恒安时,部下叛离很多,势孤力单之下,被迫降唐,但颉利的招抚又让他改悔,不听苑孝政劝谏,又依附突厥。
D.苑君璋率部归唐,终为一代重臣。他看见颉利政局混乱,审时度势,率部归降唐朝,并打败追兵;入朝后受到封赏,有熟悉政事的天分,得到贤能美称。
【5】翻译句子。
(1)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②未几败,泣曰:“寝君言,竟至此”。
(2)翻译如下课内文言句子。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②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一即将结束,选科就在眼前。从某种意义上说选科与你们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如何选科,有人说,选科时兴趣特长是权重最高的;有人说,我选科最关心将来能否得到高薪抢手的职位;有人说,我要调研一下我们国家缺乏哪一方面的人才,我就选哪一方面;还有人说,哪个组合将来可报的专业最多我就选哪个组合……希望大家能合理考量,慎重决策。
请结合以上材料,就选科问题写一篇演讲稿,阐述你的思考,准备在班会课上进行分享交流。
要求:观点明确,文体明确,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