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丽江高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子卿尚复谁为乎 ②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③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君何以知燕王 ⑥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⑦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⑧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⑨为降奴于蛮夷

    A. ①⑤\②⑥\③④\⑦\⑧⑨   B. ①⑤⑦\②⑥\③\④\⑧⑨

    C. ①⑤\②⑥⑦\③\④\⑧⑨   D. ①⑤⑦\②④⑥\③\⑧⑨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悔(qiān)       (duó)       (dānɡ)       (shù)

    B.然(kuì)       (yú)       水(qí)       涔(cén)

    C.刀(zǔ)       子(xiē)       (tuò)       按剑而(jì)

    D.然(chù)       钟(xìn)       秦(quē)       前合后(yǎn)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C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D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樊锦诗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

    B.在安徒生的笔下,现实与幻想水乳交融,他天真又悲悯的情怀写就的童话故事,具有超越时代的美,历经两个世纪而毫不褪色。

    C.对于在疫情期间如何保证学习效率的问题上,专家认为学生需要提高自控力,并且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主动学习,才能保证学习效率。

    D.歌剧《沂蒙山》以发生在沂蒙抗日根据地上的大青山突围、渊子崖保卫战等史实为创作素材,展示了沂蒙百姓与八路军生死与共的感人故事。

  • 5、“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幅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A. 风摇竹影到幽斋   B. 梦随春风到天明

    C. 风吹萤火满庭院   D. 绿叶红花映山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它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或许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自然界中,因为大气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大地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延伸到人类社会,正常的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

    B. 孔子回答季康子问政时所用到的“风行草偃”形象地解释了“风”的含义,即风俗、风情、风致等,很大程度上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

    C. 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

    D.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的社会情状,这些情状在《周易》十五个卦象中得到反映,与《诗经》十五国风中的风俗习惯等相印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现实生活中,亲友们的看法往往成为人们每做一件事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根源在于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因此法律法规被闲置。

    B. 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引导人的行为,使之符合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 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阐明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并强调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D. 重读《诗经》有助于挖掘风俗流变的价值: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可以借鉴发扬一些好习俗,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新风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豳风·七月》描绘:“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句紧扣七月到十月的农事展开,按农事的顺序写出了先秦豳地的农事习俗。

    B. 《诗经·卫风·氓》记载:“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句叙述了氓婚前占卦和女子出嫁时的情形,反映出先秦卫国的婚恋习俗。

    C. 《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句话重在强调两个国家的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

    D. 《诗经·秦风·无衣》描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诗句透露了士卒无衣可穿还要作战的痛苦,折射出秦地的征战风俗。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

    (2)《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变得五彩缤纷。

    (3)《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心境。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哂笑子路“________ 。”

    (2)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写出它极其恢宏气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 。”

    (3)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朓诗句,描绘出金陵山水的静态美。

    (4)《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两句,极言湖之澄清、宽广,非但没有衬托出人之渺小,反有一人囊括洞庭之感。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婚后生活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3)杜牧《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统治者如能调整治理方法,则国家可长久延续。他在文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阿房宫赋》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是阿房宫突出的钉子比谷仓里的稻米还要多。

  • 11、(1)《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另有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与《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意相近。

    (3)《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表现吹洞箫者的技艺高超,音乐感人。

    (5)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不持之以恒,即使容易做到的事情也不会成功,正如《劝学》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诗歌鉴赏。(6分)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2分)

    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4分)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池字和中。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时议者以蒲坂、窦津、大阳路官运盐回远闻,乃开㟏口道,自闻喜逾山而抵垣曲,咸以为便。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运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举进士,当试殿庭而报母亡,友匿其书。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行至宫城门,徘徊不能入。因语其友,而友止以母疾告,遂号恸而归。后中第,授永宁主簿。与令相恶,池以公事谒令,令南向踞坐不起,池挽令西向偶坐论事,不为少屈。历建德、郫县尉。蜀人妄言戍兵叛,蛮将入寇,富人争瘗金银逃山谷间。池摄县事。会上元张灯,乃纵民游观,凡三夕,民心遂安。调郑州防御判官、光山。禁中营造,诏诸州调竹木,州符期三日毕输。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枢密使曹利用尝委括大臣所负进马价,池曰:“令之不行,由上犯之。公所负尚多,不先输,何以趣他人?”利用惊曰:“吏绐我已输矣。”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除开封府推官,敕至阁门[注],为皇甫继明党所沮,罢知耀州。召知谏院,上表恳辞。池性质易,不饰厨传,又不知吴俗,以是谤讥闻朝廷。转运使江钧、张从革劾池决事不当十余条,及稽留德音,降知虢州。初,转运使既奏池,会吏有盗官银器,械州狱,自陈为钧掌私厨,出所卖过半;又越州通判载私物盗税,乃从革之姻,遣人私请。或谓池可举劾以报仇,池曰:“吾不为也。”人称其长者。徙知晋州,卒。

    (选自《宋史·司马池传》,有删改)

    【注】阁门:官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

    B.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

    C.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

    D.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试殿庭,殿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B.上元,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知县,官名。宋代多派遣中央官员知(主持)下面某县事务,简称为“知县”。

    D.谏院,官署名。掌规谏朝政缺失,可对百官的任用、政府各部门的措施提出意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池不爱财物,富有见识。他少年丧父,把丰厚的家产全都给了叔叔;时人认为官道运盐不方便,另开道路运盐,他认为不妥,后来果然应验。

    B.司马池孝顺长辈,富有谋略。他在外地赶考,挂念母亲,同伴告知家里情况后,他痛哭回家;蜀地有人造谣有兵变,扰乱人心,他采取措施安定民心。

    C.司马池体恤民情,为政宽大。宫中建造房屋,在各地取竹木,州里限期三天完成,他认为限期太紧,与百姓另外约定时间,最终百姓顺利完成任务。

    D.司马池性情平和,为人忠厚。司马池性情平和,因性格等问题遭到非议;江钧等人因弹劾司马池被降职,司马池有机会报复江钧等人,但他没有这样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南向踞坐不起,池挽令西向偶坐论事,不为少屈。

    (2)除开封府推官,敕至阁门,为皇甫继明党所沮,罢知耀州。

    【5】对大臣们拖欠朝廷的买马钱,司马池怎么看?请简要回答。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0年疫情期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老年大学开通“空中课堂”,61岁的学员万雪琴第一时间进行注册,平均每天学3—5门课,一个多月学完茶艺、隶书、楹联等多门课程。

    在那段日子里,像万阿姨这样走红网络的“学习达人”还有不少。在武汉的方舱医院,一位年轻人躺在病床上专心看书;在河南洛宁,一个初中女孩每晚去村委会“蹭网”,不落下一门功课;在湖北五峰,一名小学生在卤味店里的案板下,聚精会神上网课……一个个动人场景说明,无论身处何地、条件怎样,只要想学习,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人们汲取知识的脚步。正如网友所说:“你学习的样子真美。”

    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进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