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新疆昌吉州高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当青藏铁路开通后,很多人惊叹此壮举,歌手韩红一曲《天路》长歌当哭

    B. 藏羚羊一直是受到偷猎分子的窥视,他们殒身不恤,以身试法,置法律于不顾。

    C. 微型小说虽然短小精悍,但文章的题旨却意义深远。

    D. 面对青年学生刘和珍君等人的悲惨事迹,反动政府和流言家们却义愤填膺,极力掩饰。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 朝鲜队主教练金正勋因南非惨败遭秋后算帐:在“思想大会”上低头认错,后被押送某矿山劳改。

    C. 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当年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D. 每天清晨取蜂蜜一至两勺,用温水冲服,空腹饮用,长此以往不仅能滋阴润肺,而且可排毒养颜。

  • 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刘备与庞统兵分两路进攻雒城,蜀将张任伏兵于山中,把庞统乱箭射死于落凤坡。刘备无心再战,令人到荆州请诸葛亮。诸葛亮把荆州托付关羽后,亲率大军分两路进川。张飞异常英勇,计取巴郡,还收了老将严颜。

    B. 孔明与周瑜一方面商议联合抗曹,另一方面又相互斗智,周瑜欲害孔明、刘备,均没有成功。曹操见周瑜夜窥水寨,便召集部下商量对策,后来发生了“群英会蒋干中计”。

    C. “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这段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西凉锦马超”的形象。

    D. 曹操派人招降西凉州的马腾,想让马腾南下征讨孙权。曹操为笼络马腾,特向汉献帝上表,封马腾为卫尉,并将其家属迁入邺城,便于控制。又拜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

    E.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写的开篇词。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回首读书时,你我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

    B.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C.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D.世界贸易组织小型部长会议历经9天的艰苦谈判,却因为一个关乎民生保障的问题而功亏一篑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入夏以来,江浙多地区遭受暴雨袭击,天气阴睛不定,本是晴空万里,霎时电光石火,雷雨交加,使人猝不及防。

    ②从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可以看出,这篇散文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

    ③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才能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雷诺阿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他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⑤如今,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孩子犯了错,他们也是睁一眼闭一眼,这种犯而不校的态度,必将为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

    ⑥北大学者认为四大名著不适合儿童阅读,对此,有高三学生撰文驳斥:四大名著何其大雅,负面影响何其微小,因其负面影响而放弃对四大名著的阅读有因噎废食之嫌。

    A. ①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东方睡狮”考辨

    智效民

    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最初听到这个说法,还以为他的意思是说,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没想到后来读《江穰卿笔记》,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汪穰卿笔记》是汪康年的笔札汇编。汪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并先后创办过《时务报》、《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等刊物,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在该书卷八“琴瑟寄庐类稿”中,有“睡狮”条曰:西人说中国是东方睡狮,我多次打听是什么意思,对方总是笑而不答。后来碰到一位驯兽师,才明白其中含义。驯兽师说,过去的驯狮办法,是让母狗哺育幼狮,让其在成长中具备狗性,以免伤人。后来发现这办法不灵,就改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它们。这样一来,狮子在上台表演时,表面上还能张牙舞爪,大声嗥叫,实际上却少气无力,昏昏欲睡,就好像是在梦里说胡话似的,不会危及人的安全。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狮”。看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还可以给国人带来一点安慰和希望的“东方睡狮”之喻,竟然是这个意思!

    说到鸦片,只要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问:为什么这种东西会在中国泛滥成灾?其中除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是否还有更深刻的背景和原因?对此,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早已指出:外来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每个官吏的贪污更加厉害”的社会,所以才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大胆接受西洋近代文化……可以与别国并驾齐驱”的机会。另外,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时也说,这支军队不仅有吃空额、克扣兵饷等陋规,还要把目光转向社会,寻找发财机会。其中,浙江武官出售兵缺、广东绿营开赌收费、福建水师将战船租赁出去进行走私等现象尤为严重。于是,整个社会就像作者所感慨的那样:“当权力与金钱一样上市流通之后,即刻产生威力无比的社会腐蚀剂,当军队将财神像奉为战旗时,腐败已不可逆转。”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这让我想到关于拿破仑的另一则轶事。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说过:“凡是亲见清室覆亡的人都知道,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公务人员的薪水只是点缀品,实际上全靠陋规来维持。陋规是不公开的公家收支,为政府及社会所默认的……这种办法削弱了公务人员的公德心,也使他们把不规则的收入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清廷对官吏的这种收入视若当然,常说‘规矩如此’竟把陋规变成规矩了。”他还说:“这种变相的陋规之风甚至吹到外国而进入拿破仑的家里。拿破仑有个中国厨子,服务周到而忠心。这位伟大的法国将军临死时记起他的忠仆,就吩咐他的左右说:‘你们要好好地待他,因为他的国家将来是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的。不过这位中国朋友很爱钱,你们给他五百法郎吧!’”一开始我还不大明白“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有什么关系,参照所谓睡狮之喻,我才发现“伟大的国家”云云,不过是一种反讽,那意思是说:“尽管他的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只要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自己的人格,变成你的奴才。”难怪那位驯兽师在解释睡狮的含义时,还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耶?”看来,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驯兽师所谓“奚止于鸦片耶”的疑问,显然与这种社会腐蚀剂有关。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汪康年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欲力反数千年之积弊,以求与西人相角,亦惟曰复民权、崇公理而已。”如今,距离汪氏所处的时代又过去100多年了,他所谓“复民权、崇公理”的愿望,不断地有人提出,又不断地归于失败。大约十几年前,龙应台在比较了汪氏之语和李慎之的论述之后,曾有如下感慨: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说到这里,她也忍不住地说:“温习中国近代史,翻过一篇又一篇文章,不免生气;为什么每一代人都得自己吃一次蜘蛛,吃得满嘴黑毛绿血,才明白蜘蛛不好吃?”

    (选自《齐鲁晚报》,2015年3月4日)

    1下列对“东方睡狮”的解说,不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A. 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作者起初认为,像中国这样的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

    B. 汪康年的《汪穰卿笔记》中说,驯兽师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狮子,狮子上台表演,少气无力,昏昏欲睡,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狮”。

    C. 驯兽狮说:“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耶?”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

    D. 作者认为,中国这头睡狮被那些野蛮的外国人打到在地受尽了屈辱,也是在屈辱中才学会了反省,在危亡时刻挽救自己的命运。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汪康年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他在《汪穰卿笔记》中介绍了“睡狮”的由来。

    B. 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认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来的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

    C. 鸦片战争前夕,疯狂吸食鸦片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D. “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不过是一种反讽,是说尽管厨子的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只要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人格,变成奴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官吏贪污横行的社会,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接受西洋近代文化的机会。

    B. 文章引用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的例子,其目的是要强调腐败已经渗透到清朝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事在必然。

    C. 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记载,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清廷对官吏的陋归收入视若当然,竟把它变成规矩。

    D. 龙应台具有民族忧患意识,她认为,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侧面描写客人箫声和歌声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在兰亭集会中一仰一俯所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不便,少有往来。

    (2)《寡人之于国也》中批判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李商隐在《锦瑟》中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情感和无尽的惆怅的名句是“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过洞庭》化用苏轼文词击节叹咏夜色美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岳阳楼》作者登楼远眺,写洞庭湖壮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桂枝香·金陵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六朝旧事及眼前景色寄托内心惆怅之情。

  • 11、名句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志向是在暮春和大伙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鸿门宴》中体现大丈大做事应不拘小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国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忘恩负义之徒的句子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指出,秦、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因此亡郑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对秦国不利的后果。

    (5)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来治理夹在大国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又有饥荒的千乘之国,等到三年,便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于公西华所述志向,孔子评价道:“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第下列小题。

    木  瓜

    《诗经·卫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①木瓜:一种落叶灌木的果实,长椭圆形,淡黄色,有芳香味,可食。②琼琚、琼瑶、琼玖:均指佩玉。

    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与一般的“投桃报李”有何不同?

    2从《木瓜》一诗的内容来看,应是写青年男女互赠信物以定情的诗,它和劳动的场景结合得很紧密,这可以由投予“我”的东西为证。同时,这个“投”字用得也非常精当,分析“投”字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欲西入秦。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说秦王曰:“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上疏谏之,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官至廷尉。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注)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游,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而谓丞相斯曰:“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仰天而叹,垂泪太息,乃听高。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注:税驾,指解下驾车的马,停车,有休息或归宿之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B.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C.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D.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宋六个国家。

    B.布衣,布制的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借指平民。后多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符玺,印信。“符”,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玺”,秦以后特指帝王印。

    D.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也是古代王侯的自称。文中的意思是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洞悉时势,善于分析。在劝说秦王应当抓住时机一统天下时,李斯分析了从秦穆公到秦孝公时的天下形势的变化,认为这是秦王成就帝业的万世难逢的好机会。

    B.李斯能言善辩,力挽狂澜。秦国人发现韩国人郑国到秦国的目的并不单纯,秦国的宗室大臣都要求秦王驱逐所有的客卿。李斯凭借一封谏书,成功阻止了逐客这件事。

    C.李斯富贵通天,居安思危。李斯的儿子们都娶了公主,女儿们都嫁给了秦国的公子,他的长子从三川守的官职上回咸阳,文武百官都来庆贺生辰。李斯却因此心生忧虑。

    D.李斯有心尽忠,守志不坚。秦始皇死后,赵高想要和李斯一起改立胡亥为太子,李斯开始不同意,但赵高以保全他的爵禄引诱并以他和家人的性命来威胁,李斯最终屈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2)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5】当赵高要求李斯参与他与胡亥改立太子的计划时,李斯拒绝赵高的理由是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鸿门宴》

    ③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

    ④习近平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五四讲话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是第一单元序言里的话,读了上面四则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可以综合材料,也可以组合材料;观点鲜明,结构清晰,内容充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