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字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屠呦呦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suì),成功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B.谁会愿意忍受这人世间的鞭跳和讥嘲、压迫者的凌(lín)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
C.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发挥了屋顶的装饰性作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huī)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D.美国独立新闻调查网站“灰色地带”专门刊文,揭露保守派记者如何与美国政府唱“双璜”,并详细披露炮(páo)制和传播阴谋论的全过程。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兢兢业业的邹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B.在以“英雄”为主题的读书报告会上,他对作品的分析入木三分,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C.《我和我的祖国》上映后,社会反响强烈,人们对影片的内容和形式评头论足,赞赏有加。
D.随着5G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更丰富,而引领5G技术的华为手机更是炙手可热。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年63岁的赵小兰曾在小布什政府执政时期担任过劳工部长,她不但是美国内阁中的第一位亚裔妇女,而且也是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
B.对国内的经济问题,俄罗斯更习惯采取“内病外治”的做法,即通过外交上的丰收来弥补经济上的亏空,通过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弥补GDP的下滑。
C.只有不断激发更多青少年的科学热情,培养他们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才能把中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创新型国家打下重要的人才根基。
D.刚刚结束的泸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在产业发展突破上,要加强转型升级步伐,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5、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焉:①尽心焉耳矣;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 以:①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輮以为轮
C. 之:①填然鼓之; ②冰,水为之。
D. 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荷叶
韩开春
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②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③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④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大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⑤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
⑥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
(选自《2012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秋时节的宏村,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充满古徽州的非凡气派。尤其是那泛着碧波的小湖,更是让“我”赞赏不已,流连忘返。
B.林黛玉见到残荷想起飘摇零落的经历,有身世之痛;“我”见到残荷想起“新荷”,觉得残荷无诗意可言。这是因为两人的身世、经历不同。
C.“我”喜欢夏日新荷,因为它绿意盎然,充满生机。荷塘里蜻蜓、豆娘、青蛙以及鱼儿的活动,更是令人赏心悦目。
D.少年时代的生活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而现实中置身湖中大片残荷的宏村,“我”竟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享受漫步湖堤或卧听雨打残荷的惬意。
【2】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请作分析。
【3】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
7、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描写远眺群山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3)《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与《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徐志摩《再别康桥》)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______,君之所知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5)______,士皆瞋目,发尽上反指冠。(《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6)______,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8、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开头“_____________”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友人的悲凉之情;“ _____________”一句,则借秋江夜景,侧面表现乐曲醉人。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与一般人有相同点,更有不同之处。
(3)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一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_____________”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
(4)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问志,子路对千乘之国治理的理想局面是:“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说打击恩人:“________,”是不仁的。而“_________”表明晋惠公不守信。
(3)做大事不必求全细节,正如《鸿门宴》中樊哙所言:“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面对壮美的山河、广阔的宇宙,触景生情,思有所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沁园春·长沙》
(2)荆轲易水诀别时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连用叠词,营造出凄冷、悲凉的氛围,为整首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B.“淡酒”二字,写出南渡之后的词人到处漂泊、衣食无着的悲惨情形。
C.“憔悴损”明写菊花的枯萎,而实则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D.词人以独守窗前的所见所闻所感,传达出百无聊赖、内心愁苦的情状。
【2】词人是如何表达“愁”的?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昌言,字仲谟,汾州孝义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文思甚敏,有声于场屋,为贡部首荐。廷试日,太宗见其辞气俊辩,擢置甲科。昌言知天雄军,大河贯府境,豪民峙刍茭图利,诱奸人潜穴堤防,岁仍决溢。昌言知之。一日,堤吏告急,命径取豪家廥积以给用,自是无敢为奸利者。属澶州河决,流入御河,涨溢浸府城,昌言籍府兵负土增堤。数不及千,乃索禁卒佐役,皆偃蹇不进。昌言怒曰府城将垫人民且溺汝辈食厚禄欲坐观耶敢不从命者斩众股悚赴役不浃旬城完。太宗手诏褒谕之,召拜给事中、参知政事,俾乘疾置以入,即赴中书。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未几,王小波、李顺构乱于蜀,议遣大臣抚慰。昌言独请发兵,无使滋蔓,廷论未决。会嘉、眉连陷,始命王继恩等分路进讨。昌言摄祭太庙,宿斋中,因召对滋福殿,复赞兵计,遂遣使督继恩战。真宗即位,迁兵部侍郎、知陕州。咸平三年,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审官院。有言门资官不宜任亲民,昌言手疏,以才不才在人,岂以寒隽世家为限,遂罢其议。先时,多遣台吏巡察群臣逾越法式者,昌言建议请准故事,令左右巡使分领之。会知审刑院赵安仁、判大理寺。韩国华断狱失中解职,昌言因上言:“详断官宜加慎择,自今有议刑不当,严示惩罚,授以远官,若有罪被问不即引伏者,许令追摄。又天下大辟断讫,皆录款闻奏,付刑部详覆,用刑乖理者皆行按劾。”从之。会孟州民常德方讼临津尉任懿以贿登第,事下御史,乃知举王钦若受之,昌言以闻。钦若自诉,诏刑昺覆按,坐昌言故入,夺官。
(节选自《宋史·赵昌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昌言怒曰/府城将垫人民/且溺/汝辈食厚禄/欲坐观耶/敢不从命者斩/众股悚赴役/不浃旬城完
B.昌言怒曰/府城将垫/人民且溺/汝辈食厚禄/欲坐观耶/敢不从命者斩/众股悚赴役/不浃旬城完
C.昌言怒曰/府城将垫/人民且溺/汝辈食厚禄/欲坐观耶/敢不从命者斩/众股悚/赴役不浃旬/城完
D.昌言怒曰/府城将垫人民/且溺/汝辈食厚禄/欲坐观耶/敢不从命者斩/众股悚/赴役不浃旬/城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试,即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B.太庙是帝王祭祖的宗庙。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
C.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隋唐以后则以侍郎为三省各部掌管的副职。
D.大理寺负责掌管刑狱案件审理。宋朝的大理寺分左右寺,右寺审理京师百官的刑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昌言文辞出众,掌管有方。太宗因为他的文章论辩有力,提拔他录在甲科;他掌管天雄军时,面对强横的人毁堤自利,便命令取走豪民家贮藏的干草以供使用。
B.赵昌言临事果断,处事有远见。面对佐役禁卒不肯听命担土固堤,他以斩首威逼,驱使他们服役;蜀地叛乱,他反对派大臣安抚,此建议在嘉州、眉州接连失陷后,才得到真宗的同意。
C.赵昌言重视真才,任人严谨。针对门资官不宜担任地方官的说法,他上奏提出是否有才取决于人;他主张应慎重选择详断官,判案不当要严示惩罚,授任远地做官。
D.赵昌言刑法严明,多谋善断。他提议罪行都应交付刑部详细审核,用刑违背理法的应该被弹劾;后向皇帝禀告王钦若受贿,赵昌言因故意歪曲事实,被夺去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澶州河决,流入御河,涨溢浸府城,昌言籍府兵负土增堤。
(2)先时,多遣台吏巡察群臣逾越法式者,昌言建议请准故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书法家汤临初《书指》云:“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这句话阐述了学书的过程,体现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中“生”与“熟”的思考。
汤临初对书法艺术的阐述既在艺术领域给我们带来启发,也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给我们以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