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新疆哈密高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橘子洲是一帧展示风情的画。它以岳麓山为邻,与湘江水作伴, 风光美不胜收,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景观。她西望层峦耸翠的岳麓山,与岳麓书院、爱晚亭及建设中的岳麓山大学城相邻;东瞰湘江风光带尽览都市繁华。从西向东,山、水、洲、城融为一体,似流动的画,如放大的盆景。游客登洲,听渔舟唱晚,观岳麓山红枫,看天心飞阁,赏满树橘红,吟先贤辞赋,其乐融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水陆寺、拱极楼讲述着元代宗教文化的兴盛

    ②橘子洲是一座承接历史的桥

    ③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更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④饱经风霜的外国领事馆、高级别墅则见证着长沙开埠后的历史

    ⑤曾国藩操练水上湘军的号声依稀回荡在橘洲上空

    ⑥南宋朱熹、张栻往来于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讲学过江的朱张渡,诠释着八百年前湖湘子弟求学的盛况

    ⑦她浸染着湖湘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

    A.②⑦⑥①⑤④③

    B.③②⑦⑥⑤④①

    C.①②④⑤③⑥⑦

    D.②①⑥④⑤③⑦

  • 2、选出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组(  )

    A. 学(劝勉)而望矣(提起脚后跟)学(广泛)形容尚小(形体容貌)

    B. 闻者(清楚)故业(继承)秦人开关敌(推延,推迟)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C. 河内(荒年)请以战(比喻)王无罪(时间)她讪讪的缩了手(难为情的样子)

    D. 道也(学习)圣人无师(固定)六艺经(经典)可怜辜负好韶光(可爱)

  • 3、高中母校的校庆之日即将到来,同学们纷纷写下了对母校的祝愿,下列对联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A. 枝繁叶茂造福一方桑梓   天高地阔浇灌八面桃李

    B. 杏坛吐故风送济济人才   绛帐纳新云别莘莘学子

    C. 忆往昔书生意气同窗数载   看今朝赤子情怀欢聚一堂

    D. 依山观海吞吐日月真卓越   教书育人彰显师德更辉煌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杨绛先生独自居住在西城区一个普通的小区,幸好有众多学子的垂爱,老人的晚年才不会太寂寞。

    B.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C.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您当年对我的帮助我绝不会忘记的,这次的事情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您就放心吧。

    D.小明对王老师说:“您是学界泰斗,我们这些刚入行的后辈还有好多问题要向您请教,还望您能不吝赐教。”

  •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报告文学就题材而言,要求必须选择真人真事;就表达而言,要求必须用文学的表现方法,真实性和文学性是报告文学的两大特征。

    B.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一词源于《孟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以此形容自己内心之忧虑。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918年5月,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D.《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裂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煅排穗褂;登着青煅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意,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颁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黄夤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文本二: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焖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五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宇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今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文本三:

    宝玉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笑道:少作些孽罢。宝玉赶上来,一把将他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晴雯。睛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二人都大笑。麝月道:这是怎么说,拿我的东西开心儿?宝玉笑道:打开扇子匣子你拣去,什么好东西!麝月道:既这么说,就把匣子搬了出来,让他尽力的撕,岂不好?宝玉笑道:你就搬去。麝月道:我可不造这孽。他也没折了手,叫他自己搬去。晴雯笑着,倚在床上说道:我也乏了,明儿再撕罢。宝玉笑道: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一面说着,一面叫袭人。袭人才换了衣服走出来,小丫头佳蕙过来拾去破扇,大家乘凉,不消细说。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1】下列对《红楼梦》的相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王熙风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聪明、能干,却也贪婪、凶狠、狡诈,“ 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B.京官后代王狗儿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王夫人、凤姐娘家联宗,便托其外祖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求助。在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引荐下,刘姥姥终于见到了管家奶奶王熙凤。

    C.由于元妃送来灯谜,大家在贾母处猜谜,贾政看到大家所作的谜语分别是爆竹算盘风筝海灯等,心中有不详的预感,尤其是宝钗的一首七律,更不像是福寿之人所作。

    D.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用谐音,使人物的名字具有隐喻性,例如:冯渊被薛蟠打死,有“逢冤”之意,娇杏“侥幸”嫁与贾雨村。人物命运一目了然。

    【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照应了“木石前盟”的神话。

    B.诸人提出用“翼然”给亭子命名,贾政说不如用个“泻”,而宝玉认为不如“沁芳”新雅。

    C.贾政对宝玉“沁芳”的题名及题对看似未置可否,其实并不满意,只是外客面前不便训斥。

    D.“晴雯撕扇”暗用了夏桀庞妃妹喜的典故,不仅暗示了晴雯的惨死,也预示着贾府的最终败落。

    【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刻画了宝玉的外貌。

    B.对宝玉服饰的两次描写都是从林黛玉的视角来写的,基本采用了从上到下、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的顺序,自然顺畅,也符合观察顺序。

    C.宝玉的出场采取了反复亮相的方法,先描写其服饰后描写其容貌,不仅写出了宝玉的形象特点,也突出了他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D.“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借”和“分”两字生动传神,突出表现了沁芳亭的环境特点。

    【4】在“晴雯撕扇”中增加麝月这一人物,如何理解?

    【5】文本一“宝黛初逢”、文本二“试才题对”和文本三“晴雯撕扇”分别表现了宝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________________。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3)《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南朝宋文帝的惨败,和前面写其父刘裕如虹气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历史遗迹和英雄人物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复存在。

    (5)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6)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生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

    (2)孔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⑴《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⑵《荆轲刺秦王》中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⑶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写女子回忆少年时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小题。

    更漏子·玉炉香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①蒋捷(约1245-1305),南宋词人,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词上阕写玉炉之香、红蜡之泪,与女主人公相伴。蜡烛许是无意,在她看来却是“偏照”。

    B.温词的描写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从视觉转到听觉,从实到虚,过渡自然。

    C.蒋词上阕写少年时的青春欢愉和中年时的志在四方,与下阕的凄凉晚景形成鲜明对比。

    D.蒋词在结构上以“听雨”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上、下阕浑然一体,独具一种匠心。

    【2】两首词在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於秦而归葬。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成年时取,供朋友称呼。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词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B.“左徒”是楚国的官名,《史记》记载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D.“大夫”是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请以“绿叶对根的情意”为题目,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