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成都高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荷塘月色》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

    B. 《口技》选自清代林嗣环的《梦溪笔谈》。

    C. 《苏州园林》一文中作者叶圣陶认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出自陶渊明的《饮酒》。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石济高铁正式开通,两地旅行时间从原来最快约四个小时缩短到约两个小时左右,标志着我国“四纵四横”高铁网中的“四横”完美收官。

    B.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从“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型国家”的战略转型,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又有赖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C.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D.韩国统一部确认,朝鲜同意在板门店韩方一侧的“和平之家”举行高级别会谈,讨论韩国平昌冬奥会参赛事宜以及韩朝关系改善等问题。

  •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高余冠之岌岌兮

    A.何厌之有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又申之以揽茝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不要抱怨每天的忙碌,成功从来都无法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渐进,让每天的忙碌都发挥功效,才能距离目标越来越近。

    B. 二狗子不知道刚刚卫云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突然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只觉得卫云全身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C. 一些媒体习惯用骇人听闻的语言,仿佛不夸张一点就不是新闻了,而夸张的过程往往就是传播戾气的过程。

    D. 墙上100余处彩绘、彩塑形神兼备:有神工鬼斧的八仙过海,有呼之欲出的麻姑献寿,有穷形尽相的桃园结义。

     

  •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从9月30日至10月3日,一般让人始料未及的楼市限购风潮,在全国各大城市间________,9个城市先后发布楼市调控新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

    ②他因为家里开着棋社,从小就________,对下棋颇有心得。

    ③家具市场产品________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A. 曼延 耳熟能详  良莠不齐   B. 蔓延  耳濡目染  鱼目混珠

    C. 曼延 耳濡目染  鱼目混珠   D. 蔓延  耳熟能详  良莠不齐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徜徉孔林

    赵汀生

    在曲阜城北,有一片辽阔的墓地,十万余孔氏家族成员在此结冢而葬,这就是延绵了两千多年的孔林。我先后仰拜了孔庙、孔府,沿着长长的神道向孔林走去,这时才真正觉得离圣人越来越近了。

    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裹雷击,很快奄奄一息,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果然,他不久就去世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

    孔子墓坐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显得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孔子在世时其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他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自然不会太高,于是死不轰动,葬不隆重。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不断攀升,孔子墓的周边添加了许多包装,如苍桧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固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孔子墓的左侧和前方,分别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和孙子孔伋的墓,形成所谓“携子抱孙”的格局。孔鲤天资平平,书读得没有父亲的得意门生们好,又没混得个一官半职,一辈子无大作为。孔鲤之子孔伋自小伶俐,祖父孔子对他寄予厚望,后来他果然一鸣惊人,写出《中庸》这一儒家经典,成为孔学的重要传承人物。他的墓尊贵而奢华,与其父孔鲤墓的简陋形成强烈反差。看来,有着至高地位的“礼”之“雅”,还是难敌“以成败论英雄”之“俗”。

    孔子坟头的草并不茂盛,几处已有些枯黄,斑驳中透着凄凉。夕阳中,墓前空地上的树影被拉得很长,仿佛伸向时光深处,游人渐稀,肃穆跟随着静谧慢慢包围过来。墓碑前的香炉里没有半点灰烬,表明这里是不允许烧香照烛的。环顾四周,不远处一妇人正怀抱鲜花向游人兜售。欲购一束献给圣人,又觉得向孔夫子献鲜花,恰似请他老人家穿西装,有些不伦不类,于是唯有默默伫立。

    孔子的伟大,不仅仅因为他创立了后来演化为儒教的儒家学派,极大地弘扬和提升了中国文化,还在于他倡导以“仁”为本,“仁者爱人”,其“救世”的理念和人本思想为当今世界所瞩目。历史上中国人的思想出口的并不多,被外国人所推崇的,更是凤毛麟角。如今世界在和平与发展的大格局下涌动着湍急的暗流,孔子以“仁”为本、以“爱人”为内核的思想道德体系,以及“有教无类”的平等理念,无疑是一剂构建和谐世界的良方。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后还在引导着世界潮流,其对人类影响的恒久性令人叹服。

    一阵翅膀扇动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举目望去,见一群细脖子长脚的白鸟在树梢间扑来跳去。导游说这是鹭鸶,一种美丽高雅的鸟,是孔林中数量最多的鸟类居民。想起刚才在孔庙里,见那遍布深庭宏院的古柏上,几乎都立着浅灰色、体型不大的鸦,一些靠近围墙的树底下,散落着鸦的羽毛和枯骨,而这孔林之中,却一直未见鸦的踪影。一边是庄严的思想文化圣殿鸦影绰绰,一边是森森墓地鹭鸶弄舞,难道这是圣人在冥冥之中的安排,抑或是他老人家对生与死所作的另一种解读?

    离开孔子墓,向孔林的纵深处走去。几个妇人骑着自行车争相问我是否需要租车,说孔林很大,步行游玩很辛苦。我婉拒了。到这墓地来,何必仍是须臾抛不开尘世的潇洒与浮躁?独自漫步,忽见浓绿的树林中隐约现出围墙,外面传来隆隆的车流声。从繁华喧嚣的人间世界,到寂静安宁的死者领地,原来就只是这么一墙之隔。

    枯树上鹭鸶的轮廓已快要被夜幕吞噬,微风习习,挟裹着丝丝凉意。正欲返回,依稀见那路牌上有“孔尚任墓”字样,不由得走向路牌指示的方向。不多时,见一特别高大的墓碑立于路旁,上雕二龙戏珠图案,刻“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孔尚任这个名字,是年少时读《桃花扇》时得知的,但不知这个风流才子为孔子后裔。剧本写作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其借男女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主题鲜明,文词凄美,为百姓所喜爱,上演时轰动京师。康熙皇帝却认为此剧反映南明王朝灭亡,隐有亡国之恨、反清之情,找个借口革除了孔尚任的官职。孔尚任是在康熙南巡至曲阜时担任引驾官,奉命在御前讲经,得到皇帝赏识后,才被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的。而将他撤职的,也是这个康熙。孔尚任身为朝官,又是剧作家,想写出重大主题的有影响的作品,在政治不怎么清明时,确实不大好把握,结果折戟官场,令人扼腕。

    安息在孔林的,不乏历史上曾名重一时的人物,许多人的身份与孔尚任有着共同的特征:文官。有的当过皇帝的老师,有的是儒教的专家学者,有的是奉祀官,等等,不一而足。而徜徉碑林,竟未发现自然科学方面的大人物,中国古代“重文轻理工”的传统,在这里显露无遗。于是想起一个观点:孔学、儒教是中国文化的丰碑,然而正由于此,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人一辈子手不离四书五经,摇头晃脑,之乎者也,满腹经纶,道德文章成为国家取仕的唯一标准。而自然科学从未成为国家主流文化,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大落后于西方,旧中国积贫积弱,与此有很强的关联度。换一句话说,孔学儒教使中华文化深厚而精彩,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中华民族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也正如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中国的文化把太多心思用在人际关系和人伦关系上,轻视了对物质文明的推进。这显然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应客观地、历史地、全面地去看待——无论如何,孔子终归是圣人,孔子的思想学说终究是中华文化之瑰宝!

    一只鹭鸶掠过头顶,悄悄地落在近旁的树枝上。据说这里的鹭鸶如济南大明湖中的青蛙,从不鸣叫,成为一个千古之谜,而谜底之一是“不惊扰圣人”。

    于是我轻轻地走出孔林,轻轻地。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匪夷所思:根据常理难以想象。

    B.凤毛麟角:人才珍贵而稀少。

    C.折戟官场:官场失意。

    D.不一而足:无法列举齐全。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林“才真正觉得离圣人越来越近”,暗示此处更契合孔子的精神气质。

    B.作者拒绝租车选择独自漫步,是想暂时抛开尘世的浮躁,感受孔林的魅力。

    C.从“孔子墓碑前的香炉里没有半点灰烬”可以看出来孔子墓的游人特别少。

    D.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滞后,与“重文轻理工”文化传统的影响不无关系。

    【3】作者在“徜徉孔林”的过程中有哪些思考感悟?请分条概述。

    【4】文中三次写到鹭鸶,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按要求填空。

    (1)美人卷珠帘,____________。(李白《怨情》

    (2)_____________,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3)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4)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5)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___________·其一》

    (6)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7)《登高》中借用落叶和江水意象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极言山之高峻险拔,让人感到惶悚。

    (2)《师说》中体现韩愈平等、民主的师生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4)《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工作。

    (3)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漂泊异乡、年老体病的惆怅之情。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人们如果不以史为鉴,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3)《六国论》中,苏洵对赵国开始的战略是很赞赏的,最初赵国曾与秦国交战五次,战绩是“_____”,但非常可惜的是“______”。

  • 11、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_________,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4)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6)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7)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8)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晓看红湿处,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10)_________,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1)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12)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13)_________,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4)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15)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16)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17)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高适《燕歌行》)

    (1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荀子《劝学》)

    (19)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0)闻道有先后,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除夜寄微之

    白居易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注释】①因朝中倾轧,白居易外任杭州刺史。时年52岁。②毵毵(sān sān):细长散乱的样子。

    1微之是唐朝的__(填写诗人姓名),他与白居易并称“元白”。

    2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3诗歌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节妇,名淑,父孟德,有文学,生二女。节妇长且贤。尤爱之,授《论语》、《孝经》、《列女传》,皆能通其义。年十八,求宜婚者,得同邑周本恭,归焉。始而姑卒,既而,舅及兄公、姒氏亦相继死。兄公子宗显尚幼,节妇相夫饬丧,治葬咸尽礼,育宗显如子,归十一年,生三男: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始生时,天下大乱,夫疾甚,恐不起,顾节妇曰:“今兵革四兴,嗣子单弱如此,我死尔能自保乎?”节妇啮指流血,泣曰:“天在斯,吾有不能保孤儿者,天实诛之!”夫卒,节妇年二十九,号泣,泣间,含食哺诸儿,不出户限。

    明年,国朝与伪吴分邑拒战,两兵交焚掠,家资无纤毫存,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使人莫敢近。

    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节妇感泣,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市诗书,教诸子,夜焚松脂于室,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或怠睡首俯,辄笞咄不少恕。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节妇以兄公早殁,惟宗显存,为之婚娶,先于己子,服与诸子同,人不知辨。诸子逊悌,皆有士行。宗祚入为太学生,以文行称,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

    (选自宋濂《周节妇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姑卒 归:出嫁

    B. 疾甚 婴:缠绕

    C. 出户限 暂:暂时

    D. 服与诸子同 羞:食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始归姑卒

    夫赵强燕弱

    B. 自苦也

    再迁太史令

    C. 剪鬓发示

    复举剑拟,武不动

    D. 节妇兄公早殁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

    B. 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

    C. 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

    D. 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节妇生性聪慧,为人贤良。父亲教她学《论语》等书,她都能通晓书中的意思;夫家相继死去几位亲人,她协助丈夫妥善地办理丧事,并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养育丈夫哥哥的孩子。

    B. 周节妇性格刚强,决不再嫁。文夫病重,担心自己死后她与孩子难以自保,她咬指对天发誓表示自保的决心:丈夫死后,战乱中,她带孩子流亡在外,生活艰难,有人明确地劝她改嫁,她很生气,剪发表示不改嫁的决心。

    C. 周节妇亲自教子,严格要求。她买来诗书,亲自教授几个孩子,如果有孩子精神懈怠,打瞌睡,就严厉惩罚,一点也不宽恕。

    D. 周节妇关爱侄子,教子有效。她对丈夫哥哥的儿子关爱有加,最先给他娶媳妇,让他的吃穿与自己孩子一样,在她的教育下,孩子们品行很好,有一儿子还考入太学。

    5把文言文阅读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

    (2)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避免

    顾城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看见它

    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对于诗中“你”的人生态度,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