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像《变形记》这样在内容与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一般的读者往往对其敬而远之。
B. 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取了成功。
C. 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蔓延。
D. 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都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2、成语“差强人意”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A.差的让人不能接受
B.勉勉强强还说得过去
C.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3、下列词语的用法与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
B. 于
C. 为
D. 乃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把学习书本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时代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给予广大青年以广阔的成才舞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必须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心志,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洪流。
①对当代青年来说
②同时也对广大青年的知识视野、精神境界、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④就必须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⑤担当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崇高使命
⑥做好迎接挑战和赢得胜利的准备
A. ③④①②⑥⑤ B. ②①⑤④③⑥
C. ④①②⑤④⑥ D. ②⑤①④③⑥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员径八尺(通“圆”) ②梦啼妆泪红阑干(通“栏杆”)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陪”) ④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
⑤齐与楚从亲(通“纵”) ⑥夙遭闵凶(通“素”)
⑦而母立于兹(通“尔”) ⑧屈平属草稿未定(通“嘱”)
A. ①②③⑥ B. ②③⑤⑧ C. ②③④⑥ D. ②③⑥⑧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选自南方网《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
材料二
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反欺凌网站Bullying Canada.ca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报讯 (选自新华网《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
材料三
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农村学校在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率上都要高过城市的学校。
(选自《光明日报》的《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
材料四
精神医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复心理,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然,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杨甫德说。
(选自《工人日报》的《帮助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
【1】下列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园欺凌中作为加害方的个体或者群体往往会对受害者进行言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侵害。
B.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往往更易于受到持续性的、伤害性的和力量不均衡性的攻击。
C.权力的差别、体型的差别、体能的差别、成绩的差别都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因素。
D.在遭受校园欺凌后,只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和正确的药物参与进来,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的诱发因素,在诱发因素的分析上,它们是有交叉点的,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
B.材料二和材料四中都说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除此之外,两则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
C.从材料三来看,成绩差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的比率是最大的,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
D.材料一对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它的三个显著的特征,同时也提到了受害者的三个易欺人群和他们的心理感受。
【3】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
(2)在《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表现荆轲在易水送别时慷慨悲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设问的方式指出不从师的危害,从而说明从师的重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乐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最终却“_____________”。
(5)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6)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9、任选其中三题,完成填空。
(1)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对庄子《齐物论》所涉及的生死观进行了否定。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唱词描写出了在铺满月光的江面上用桨划船,逆流而行的情景,极富诗情画意。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史记》曾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又说“孔子设礼稍诱子路”,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路“哂”的原因。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水边快乐游玩,在求雨坛上吹风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3)《庖丁解牛》中用音乐效果来说明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时间变化与情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①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桑哥为相,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 详:详细
B.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鬻:卖
C.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纳:听取,采纳
D.命左右批其颊 批: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功封徐、邳二州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因言大军所过 我欲因之梦吴越
C.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年且九十
D.其返汝耕桑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
B.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
C.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
D.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彻里的先辈跟随太祖平定中原后,被分封到徐、邳二州,并在徐州安家。彻里幼年丧父,母亲蒲察氏教导他读书。
B.彻里奉命出使江南时,行省正急于整理财政,卖掉所在地区的学田,用所得的钱充实府库。他制止了这种做法,皇帝也很支持。
C.彻里在皇帝面前把桑哥耍奸和贪污误国害民的罪状全部说了出来,皇帝虽然开始很愤怒,认为他诋毁大臣,但最终醒悟,处置了桑哥。
D.彻里率兵征讨欧狗时,善待投降之人。后来,欧狗被他的同党绑着送到军营,斩首示众,被胁迫追随他的人因没杀过人而得到赦免。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2)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瞬间“打回原形”。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