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和运用的修辞手法对应正确的是( )
A.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对偶)
B.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夸张)
C.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比喻)
D.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比喻)
2、选词填空。
(1)、会见 约见 拜见
a、刘教授( )了我,让我受宠若惊。
b、秦王约赵王在渑池( ).
(2)、抵制 抵抗 抵御
a、赵王早就做好了( )秦兵的准备。
b、我们要自觉( )不健康网络信息的侵害。
(3)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不但……还…… 如果……就……
a、(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
b、( )你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体质( )能增强。
c、我( )有钱买零食吃,( )有钱买图书。
3、根据音序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汉字,正确的一组是( )
A.筹 泣 漪 馅
B.秕 篝 挈 熠
C.碟 鹁 倚 倭
D.胚 蓟 嘎 嫣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________)
(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
(3)—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________)
(4)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________)
(5)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________)
5、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句子的意思。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积累运用。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孔君平_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为_______,_________。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曰:________ 禽:__________(解释字义)
3.上联:地满红花红满地 下联:______________(回文联)
4.上联:____________下联: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5.上联: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下联:___________(数字联)
6.在校园里,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在洗手间洗了手,没关紧水龙头就走了;有的同学借了“漂流书吧”的书,看完后随处乱放。如果要在这两个地方写提示语贴在醒目处,你会怎么写?
水龙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流书吧:____________________
7.楚王多次想侮辱晏子,没想到晏子能言善辩,总能巧妙回击,最后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我还想送楚王一句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
7、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论语》)
(2)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_____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______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认真听监考老师朗读两遍短文,然后完成下面问题。
1.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三条途径是______(多选)
A.吸入污染空气 B.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
C.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 D.喝被污染的地下水
2.人类________和________,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筝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zhēng zhèng)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 材)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绵 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③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zhuī zhì)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④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修好它们。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⑤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在文中括号里用“/”画去错误的读音或字形。
【2】请分别给②、③、④三个部分各自加一个小标题。(6个字以内)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做风筝的过程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序。
a.做骨架 b.勾勒图案 c. 做放线 d. 挑竹篾 e.烤竹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构紧凑,请在文中用“_______”画出首尾呼应的句子。
【5】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①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青山处处埋忠骨》)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pánɡ bó)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毛主席在花山》)
④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开国大典》)
【1】读上面几个文段,结合其中一个文段,写写你从中看到的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如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选择文段①中的一两句话,先用“__”画出来,再在下面的横线上批注:在人物描写方面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从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如何搜集资料。你搜集了毛泽东的哪些资料?试着写一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语段一】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语段二】①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
②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③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来,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④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
⑤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⑥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
⑦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⑧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1】两个语段的共同之处是都描写了“田忌赛马”的故事。但两者在表达上各有特点。【语段一】的特点是______,【语段二】的特点是______。
A.内容具体、叙述详尽 B.篇幅短小、行文精炼
【2】请在【语段一】中用“______”画出运用谋略,出谋划策的句子。
【3】将下面词句的意思与【语段二】中的段落内容配对(填段落序号)。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______
(2)田忌信然之。 ______
12、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了植物世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些辣椒,亲眼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了两个花盆;没有种子,我就向邻居要。邻居给了我一些辣椒种子,养满心欢喜地下了种。下种(zhǒng zhòng)后,我每天都给它浇些水,让泥土保持湿润。浇完水,我还要伸手摸摸黑油油的土,盼望种子早些发芽。
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挺出了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先出土的那株小芽,已经张开两片柔嫩的小花叶了,小芽越出越多。我学着大人种庄稼那样,给小辣椒间(jiān jiàn)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我拿着棉花细心地在这一朵花的花蕊上擦一擦,再到另一朵花上去擦一擦,给辣椒花授了粉。
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已经结果了。先是经过授粉的花开始凋谢,子房渐渐长大,接着,就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头上还带着开始凋谢的白花。又过了几天,小辣椒开始长大了,一厘米、两厘米……半个月后,竟有两寸那么长了。头上的花掉了,连着的茎开始发紫了,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了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小辣椒一个一个摘下来,竟收了一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么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 把括号里不正确的注音划掉。
2. 按照种辣椒的经过和辣椒的生长过程排列下面词语的顺序,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A. 种辣椒的过程:( )间苗( )浇水( )下种( )收获
B. 辣椒生长的过程:( )发芽( )结果( )授粉( )开花
3. 把“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是
4.句子中划线的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1)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小辣椒一个一个摘下来,竟收了一小半筐。
(2) 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挺出了土。
13、课外阅读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节选)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战国和秦汉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者木片上,叫做竹简或者木牍。就是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五寸至二尺长) ,然后削平表面,在上面用毛笔写字,每片可以写八到十四个字。有的把竹简和木赎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策”,也可以写作“册”。这个“册”字多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了一条绳索的样子。
当然,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这种写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
现在的书,( )品种多,( )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编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第一段第一句中说的“正式的书籍”是指( )
A.具有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竹片或木片
B.写有文字的“简”或“牍”
C.把竹片或木片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的“册”
D.把“简”或“牍”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的“策”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3】选文第四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理想中的书籍是怎样的?请你简要说说这种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é)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盛誉—— 博得—— 敬仰—— 仍旧——
(2)居里夫人为老师做了哪两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文阅读,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江保卫战(节选)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得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立刻( ) 强烈( ) 激战( ) 干脆( )
【2】根据意思,选填文中的词语。
(1)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什么也顾及不到。 (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最能体现战士们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句子。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顾茅庐(节选)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已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到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1)三顾茅庐: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塞顿开: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的比喻句。
(1)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___。
(2)“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
【3】读文章完成练习。
(1)这篇文章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
(2)刘备拜访诸葛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二自然段写_________。第三自然段具体地写出了_________的经过。我们从文中“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快步走进”等词语可以体会出刘备重视人才。第四自然段写表现出诸葛亮是________,表现出诸葛亮是_______的一个人。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
(1)楚王在招待来使的宴席上,为什么会有囚犯出现? ________
(2)“楚王笑嘻嘻。”这是一种怎样的笑?________
(3)回忆课文内容,晏子是怎样反击楚王和大臣们对齐国的侮辱的?________
(4)你认为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
18、阅读题。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事已经等在江边了。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长篇小说(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通过诸葛亮的“笑”和语言,可以感受到( )
A.诸葛亮自高自大,不把曹操放在眼里。
B.诸葛亮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所以胸有成竹、泰然自若。
C.诸葛亮怕完不成造箭任务,所以借酒消愁,强颜欢笑。
【3】“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是( )
A.防止军士们被箭射到。
B.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在江中停住受箭 。
C.使船两面受箭,而且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时间。
【4】“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是点明当时的天气情况,没有特殊作用。
B.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出兵,只得射箭,这是成功借箭的重要条件。所以环境描写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C.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大雾天气,使借箭妙计得以实施。
【5】曹操下令“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这表现了他( )的性格特点。
A.胆小怕事 B.谨慎多疑 C.足智多谋
【6】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①他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____)
②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___)
③他洞察人心,知道鲁肃忠厚诚信向他借船没事,曹操生性多疑。(____)
④诸葛亮能掐会算,因为他是神仙。(___)
19、阅读与理解
刷子李(节选)
那天,曹小三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镇南道给姓李的人家新造的楼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曹小三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楼房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被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项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第1段文字,主要从两个方面写师傅“刷子李”的“派头十足”;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文字中,“刷子划过屋项,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这句话表现了“刷子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奇:“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这句话写出了“刷子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奇。
【3】文中划线句子主要是写“刷子李”(______)。
①刷墙的声音清脆悦耳,非常好听 ②刷的墙不仅雪白,还非常地平整
③动作娴熟,所刷的墙平整、雪白 ④刷墙时的方法既巧妙,又很特别
【4】“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用别人的话来写“刷子李”的刷墙技术高超,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方法。
【5】“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赤道吹来的风吹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作文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植树,我们的分工是:男生挖土,女生浇水,班干部填土。(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子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月亮那只玉色的大圆盘,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到处是一片神秘的银色的月光,仿佛白天一样明亮,有一只狼叫个不停。(用带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
(2)他对沃克医生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
22、(仿写)你从第一个盲盒中开出了三个字,要求你从中选择一个,仿照下面的例句进行造句。
甜 静 辣
例句:冷——雪后的天多冷啊,蛇冷得身体僵硬,猫冷得躲在窝里不愿出来,鸟冷得不知如何是好。
造句: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那一次真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会有很多难忘的事,也会有高兴、伤心、无奈等各种情感体验,请你选取一件最难忘的事,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把事情经过写具体。注意把你细腻的情感体验充分地表达出来,字数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