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月是故乡明》中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乡之情。
B.《军神》一文写刘伯承为减少对大脑影响,拒绝使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体现了沃克医生高超的医术。
C.《跳水》一文告诉我们,要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读下面的诗句中,属于动态描写的诗句是( )
A.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B.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C.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夸张)
B.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比喻)
C.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拟人)
D.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反问)
4、看拼音,写词语。
lǐ mào yòu zhì wǔ rǔ ɡuī ju shēn yí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jù jué jì diàn páo xiào yǔn nuò è hà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___________,勇气在困难中培养。
6、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诸葛亮为(____)。封手下五名武将为五虎大将,这五位大将亡故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积累
1. 以下是出自《水浒传》的故事是________。
A. 三顾茅庐 B. 火烧赤壁 C. 单骑救主 D. 拳打镇关西
2. 《____》 《____》 《____》 《水浒传》并称四大名著。
8、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随心(_____) (_____) ②翻来(______) (______) ③一(______)正(______)
④运转(_____) (_____) ⑤(_____)尽脑(______) ⑥不怀(______)(______)
1.词语②由一组近义词和一组反义词组成,请再写两个这样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③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词语⑥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
3.小丽的球技极高,她可以______地控球,球在她的手上_____。(选词填空)
9、阅读
湘西吊脚楼(节选)
聂鑫森
我曾数次叩访美丽的湘西,山奇水异,令人徘徊不忍归去。而古香古色、建筑风格独特的吊脚楼,更添得山水几分韵致。在沈从文先生的故乡凤凰城,沱江傍城而过,当地人临河而居,一幢幢吊脚楼,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吊脚楼的一端以河岸为支撑点,另一端则悬于水面,高高的悬柱立于水中作为撑持,充满着一种力量的美。
湘西吊脚楼建筑形式活泼,可临水,也可依山傍谷,或就建在田坝边。稍稍开凿修砌,选上好木料支撑起一座座或者一排排的吊脚楼来,旁边饰以几丛茂林修竹,省时又省工,温馨而有意境。这种楼飞檐翘角,三面环廊,“吊”着几根八菱形、四方形,刻有绣球或金瓜的悬柱,壁板漆得光亮光亮的,并嵌有花窗,通风向阳。花窗也往往用意极深,镂有“双凤朝阳”“喜鹊恋梅”等图案,古朴而秀雅。
吊脚楼的妙处,一是防潮避湿,通风干爽;二是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三是依山傍水或靠着田坝而建的吊脚楼,悬柱之间往往留有一定的空地,可喂养家畜。正如沈从文先生说的:“什么人家吊脚楼下有匹小羊叫,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
古老的黑瓦木结构吊脚楼,堂屋很敞亮,温暖而亲切。我曾有幸叩访,热情的湘西人泡茶筛酒,端出种种野味,令人宾至如归。
【1】根据短文填空,再连起来读一读,感受湘西吊脚楼的奇特韵致。
(1)美丽的湘西山______水______,其间点缀着__________、建筑风格独特的吊脚楼。
(2)吊脚楼的大体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吊”着悬柱,并嵌有花窗,花窗上的图案________而_______。
(3)吊脚楼的堂屋很敞亮,______而________,楼旁饰以几丛茂林修竹,__________而有__________。
【2】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分别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三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A.举例子( ) B.列数字( )
C.引用 ( ) D.作诠释( )
【4】为什么长江流域地区的人们修建吊脚楼作为自己的居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食指的姿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这句话运用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食指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养尊处优”一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的中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表面上对诸葛亮客气,内心却暗藏杀机。客气表现在:_____________。暗藏杀机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事”“不要推却”这两个词进一步说明周瑜很狡猾。
B.周瑜担心诸葛亮不中自己的计谋,强调“公事”,让诸葛亮无法拒绝。
C.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这是一个不能推托的任务,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D.这句话说明周瑜认为只有诸葛亮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4】“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很高兴”是因为:_________。“立下军令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梅花魂(节选)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这段话中的“她”是指______________。
【2】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表现在______________。
【3】作者仅仅是赞颂梅花吗?事实上,作者在赞颂谁呢?______________
【4】几千年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和气节的人物,你能写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及其简单事例吗?
_____________
13、《三国演义》中的经典人物、经典故事还有很多,请你积极阅读下面的《空城计》,回答问题。
空城计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情节内容。(不超过10字)
______________
【2】从选段内容看,诸葛亮面临着怎样的危急情势?其中不恰切的一项是( )
A.敌我力量悬殊。
B.敌军来势凶猛,没有任何准备。
C.身边别无大将,众官“失色”。
D.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3】选段展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快手李(节选)
冯骥才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胡乱挥霍也使不尽。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妙莫测。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了?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子,西吹一口气,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一圈人,人们的视线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
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
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这人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人。
【1】写出与下列意思相近的词。
惊奇——(________)
居然——(________)
钦佩——(________)
【2】快手李变的戏法名为“_________”,用的三种道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变戏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从短文中我们能看出快手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的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是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②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海鸥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这两个段落出自课文《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画括号的句子是对老人的__________描写,从这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____________的老人。
【3】用“ ”画出第二段中描写老人给海鸥喂食的语句,并写一写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自然段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方法,从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缴电话费的老人
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老长,只有慢慢地等。终于我是第二个了,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年逾六旬。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营业员问老妇人。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一个电话号码。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又问:“是叫李强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名字!”然后她又说了一个电话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犹豫。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问:“是叫李捷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女儿的名字!”营业员说:“对不起,阿姨!您家的电话号码到底是什么?”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有些骚动。
可能是她觉察到了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老了,忘事啦。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绊,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她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没缴费吧?”“没缴。”那我给他们缴了吧,省得他们再跑一趟。”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这次,后面一片寂静。
【1】第1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第2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
【2】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一句,与前文________形成对比。(填文中词语)
【3】在文中找出与“这次,后面一片寂静”相照应的语句,用“ ”画出来。
【4】第3自然段中“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中的“自言自语”体现了老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引路人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在密密的雨中,街上行人稀少。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我只顾低头赶路,突然把身旁的一个行人撞了一下,我连忙抬起头来,只见他踉跄了一下,迅速扶住了路旁的墙壁才没有倒下去。“对不起,对不起!”我连声道歉。“噢,噢,不要紧。”哎呀!这时我才发现他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我心里感到一阵不安,忙说:“大伯,我扶你回去吧!”说着,就伸手搀扶着他。“太谢谢你了,小姑娘。”他很感动地说。我们一起向前走去。
突然,我感觉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我低头一看,是一块下水道水泥板,就不满地嚷嚷着说:“谁把水泥板拿开了,也不放回原处,真缺德!”但一想到身旁的盲人,忙提醒说:“大伯,你走这边,小心绊倒。”他刚走了一步,随即又停了下来,挣开被我搀扶的手,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着,一边说:“还会有人经过这里,说不定会绊倒的。”不一会儿,他摸到了那块水泥板,又摸到了下水道,小心翼翼地搬过去把它盖好。然后,慢慢地站起来,伸手到衣袋里去摸手绢。
这时,我的心灵受到了猛烈撞击,赶紧拿出自己的手绢,放在他那双沾满泥水的手中。他说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清。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我仿佛看见他那模糊的眼睛在闪光。是的,我看见了他那颗火热透明的心,一颗时时能够想到别人的心。
雨仍在下着。雨中,我搀扶着他,继续向前走着,走着……在通往他家的这条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而在学习做人的人生道路上,他——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
【1】“我”看见下水道水泥板被拿开的直接反应是(____),盲人大伯的反应是(____)。
A.把水泥板重新盖好 B.躲着这块水泥板走
【2】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的第3、4句话,用“ ”画出写实的句子,用“ ”画出写作者联想的句子。
【3】下面几句话中,哪一句最能确切表达短文的中心思想?在括号内打“√”。
①短文赞扬了作者乐意为盲人做好事的好行为、好品质。( )
②短文赞扬了盲人大伯时时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
③短文赞扬了盲人大伯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表达了作者要像盲人大伯那样做人的决心。( )
【4】这篇短文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
A.事情发展 B.时间 C.地点变换 D.逻辑
【5】说说“引路人”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丰碑(节选)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1】解释下列词语。
镇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画“√”,不是比喻句的画“✕”。
(1)萤火虫尾部的一粒发光的东西,好像挂着的灯笼一样。(____)
(2)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____)
【3】填空。
“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说明他 ;“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说明他 ;“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表现了他 。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作为一代理学宗师的代表人物,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多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可谓“县县有朱子,处处有遗存”。目前,南平市共有朱子文化遗存140处和一条古街(五夫里街),馆藏可移动朱子文化遗存23件,非物质文化遗产73项。
(材料二)
“大话熹游”是由福建省南平市三位青年主创策划,通过以宋代理学家朱熹为原型的“卡通朱子”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创作的一系列图片、动画短片等互联网新媒体宣传作品。自2016年团队成立之日起,先后推出了《大话熹游》系列动画短片、《大话熹游——二十四节气》系列宣传图片等。截至目前,新浪微博话题“大话熹游”曝光量超过1亿次,《大话熹游》动画短片的网络总播放量超过6000万次。
(材料三)
南平市相关部门特邀南平新媒体青年设计了“卡通朱子”形象,如右图。
(材料四)
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7年7月21日表决通过了《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的决定,于2017年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从法制上解决了朱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福建省各地纷纷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朱子文化;福建省通过新媒体推送等方式广泛宣传推介朱子文化。如,福建省在央视打出的“清新福建”旅游推介广告,在“清新福建”之后加上“理学圣域”的字眼,不仅把福建文化特质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为朱子文化在更大范围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南平也着力打造朱子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如朱子文化寻根之旅、朱子书院之旅、万亩荷塘看活水、读经品禅茶、重踏朱子八闽足迹等,凸显朱子文化旅游的特质和品牌地位。此外,恢复举办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使之成为海内外朱子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知名品牌,是南平市政府近年来努力推广的一项活动。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朱熹在闽北一带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B.2017年9月1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
C.“大话熹游”是利用互联网新媒体通过“卡通朱子”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作品。
D.《大话熹游》系列动画短片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喜爱。
【2】“大话熹游”是由福建省( )三位青年主创策划。
A.南平市 B.福州市 C.泉州市 D.厦门市
【3】请观察材料三中的“卡通朱子”形象,对“卡通朱子”形象的构图要素及意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武夷山标志性景点为图片背景,旨在宣传闽北的旅游文化。
B.选取代表朱熹思想内涵的《朱子家训》,旨在宣传朱子文化(传统文化)。
C.选取具有闽南特色的武夷山大红袍,旨在宣传、推动闽南的经济发展。
D.宣传标语“绿色发展南平市,乘风再来武夷山”,旨在突出“卡通朱子”形象的主题。
【4】阅读材料四,说说福建省各地为保护和传承朱子文化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扩句。
(1)大雁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清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乐园。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成“把”字句: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总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你不为他具有像梅花那样的美好品质而自豪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修改病句。
①陈羽在学校里始终一贯表现得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然老师带我们到野外采用了许多植物标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生活中,你见过一个人陶醉的样子吗?这次习作,要求写一件令人陶醉的事情,并将这个人陶醉的样子写具体。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