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师走到垂头丧气的张晓旁边,( )地询问事情的缘由。
A.文质彬彬
B.低声细语
C.窃窃私语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一项( )
A.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架子十足,高傲极了,很不讨人喜欢。
B.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了去双龙洞路上、外洞、内洞、洞口、孔隙的见闻及感受。
C.《天窗》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课文写了孩子们想在雨天和夜晚玩,却不得不待在家时,从小小的天窗中获得的乐趣和慰藉。
D.通过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我们知道了鸟类就是起源于恐龙的。
3、给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一……就……
与其……不如……
无论……都……
因为……所以……
1.我们()走到哪里,()不能忘记人民的嘱托。
2.()坐在那里说空话,()实实在在地去干。
3.张老师()没有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却关心着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他()有空儿,()到我们班问这问那。
4、“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方”的意思是( )
A.方向、方面
B.正直
C.正在
D.方形的东西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百姓的不舍和挽留就是对他威风凛凛、刚正不阿品质最好的肯定。
B.本学期第一单元的课文虽然短小精悍,但却非常具有画面感。
C.临时隐蔽所得来全不费功夫,因此,别的昆虫弃去毫不可惜。
D.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众神的领袖宙斯气急败坏。
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写在横线上。(5分)
薄雾(báo bó) 闷雷(mèn mēn) 石缝:(féng fèng)
蒙蒙细雨(méng měng) 风号浪吼(hào háo)
7、下列各项中内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翁卷
B.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卜算子·咏梅》
C.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
D.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辛弃疾
8、给下面划线字写出正确的读音。
铺_____张 落______叶 间____隔
卧铺_____ 落_____枕 中间____
9、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鹿 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诗句中“闻”的意思是( )。
A.消息 B.听 C.用鼻子闻
【2】这首诗的作者是( )。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10、课外阅读
鸟趣
几年前,家里的糯米生了虫子,在阳台上晾晒时,发现常有麻雀啄食,怯生生的,甚是有趣。从那以后,我便( )在阳台的水泥台上撒下一些米,玻璃杯里装满水。
几年来,不管酷暑寒冬,一群群的麻雀成了每天( )“光临”的朋友了。每到4月上旬,雏鸟来了,①由母鸟带着,一只母鸟带着两三只小雏鸟,母鸟啄了食物嘴对嘴地喂,不辞辛苦地履行母亲的职责。
有一次,我发现一只受伤的鸟,一条腿已经折断,伤残的肢体连皮耷拉着,②只能用一条腿艰难地支撑着身体,用爪子紧紧抓住电线,摇摇晃晃好不容易才使身体保持平衡。我为它的生存担忧了,此后,我大约有半个月未见它的踪影,我想,它( )是死了,心中不免有些怅然。在一个雨雾蒙蒙的天气里,天空一片灰暗,突然我眼睛一亮,我又看见那只伤鸟了。它的羽毛淋得透湿,停在电话线上仔细整理羽毛,抖搂水珠。更使我吃惊的是,它的伤腿( )“康复”了,像一个伤病人拄着拐棍,一颠一颠地跳跃。我庆幸它战胜伤残活下来了。还有一只老麻雀,它伤了翅膀,一个翅膀拖挂到地上,起飞蛮费劲,几经磨炼,伤翅硬朗起来,又能振翅高飞了……
我常感叹,这些小生灵,它们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它们为了生存,顽强地活着,真是令人感动。
【1】下列各组词语填入文中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A.有意 肯定 必然 居然
B.有意 必然 肯定 居然
C.故意 必然 肯定 居然
D.故意 肯定 必然 突然
【2】用“——”画出文中①②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
第①句:_____
第②句:_____
【3】面对那只受伤的鸟儿,“我”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反映这一情绪变化的词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4】作者发现麻雀在阳台上吃虫子时“_____”的样子,觉得“甚是有趣”;又把感动于“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的小生灵能“_____地活着”视为另一种“鸟趣”。
【5】仔细阅读短文,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
11、课内阅读。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直到我长大了,有时候还想起它来。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我就又想到了那个宝贝:“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可那只不过是幻想罢了。
可我总还是要想到它。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我又想到了它。“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
【1】“一直到我长大了,有时候还想起它来。”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
【2】选文写了哪几件事?请分别给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结尾写道:“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请发挥想象续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么看待文中“我”的想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21分)
美丽的日月潭
①日月潭在台湾的中部,四周群山环绕,中央有一座美丽的小岛。( )岛的北面像日,南面像月,( )人们称它为日月潭。
②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水很深。日月潭周围是山,山上是茂密的树林。山林倒映在潭里,湖光山色,非常美丽。
③日月潭( )环境优美,( )景色宜人。( )在早晨、黄昏,晴天或雨天,( )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散去,隐隐约约地看到天边的晨星、远山和点点灯光。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在艳阳高照的时候,整个日月潭,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使人胸襟突然开阔起来。蒙蒙细雨的时候,它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充满了神秘感。
④日月潭永远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我爱美丽的日月潭。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
(2)用“____”画出“日月潭”得名的句子。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5分)
(3)用“∥”给短文分段,并写出每段的段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③自然段中,第一句话是______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______的作用。在这个自然段中,作者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间段日月潭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13、心领神会。
(1)如何理解“与其用耳朵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2)读完《下雪的声音》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蝙蝠与军事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盟国的军事家们曾制造了一种奇特的小型燃烧弹,这种炸弹重量约为蝙蝠体重的3倍。他们同时制造了蝙蝠投掷器。盟国的军事家们设想在夜间让飞机飞入敌区上空进行一次奇特的空袭,把小型燃烧弹固定在蝙蝠身上,到了敌区城市的上空,用降落伞将蝙蝠投掷器空投下来,于是,几千只蝙蝠便可像“活燃烧弹”一样,命中相当大范围内的目标,烧毁敌区大量的建筑物。
②为什么选用蝙蝠作为携带燃烧弹的“敢死队员”呢?这是因为蝙蝠具有在漆黑的夜间穿梭飞行的奇特本领。
③其实,蝙蝠是用耳朵来“看”东西的。原来,蝙蝠耳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术来感知物体的存在的。通常人只能听见每秒钟振动16次——2万次的声波,超过每秒钟2万次的振动,人耳是听不见的,故叫作超声波。但是,蝙蝠和其他一些动物却能听见超声波。蝙蝠利用它特有的喉头产生很强的超声波,并通过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可像光波一样被反射回来,射回的声波用耳朵接收,蝙蝠的耳朵很大,内耳特别发达,能在一秒钟内接收和分辨250组回声,而且分辨率很高,蝙蝠根据回声来判断物体的种类、大小和距离,以区别是食物、敌人还是障碍物。它的回声定位术还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一个岩洞里常常有几万至几百万只蝙蝠聚居,当它们飞离或返回洞穴时,都要发出呼叫声,这成千上万的呼叫声和洞壁的回声交织在一起,却能互不干扰,这种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是任何人造声呐系统都望尘莫及的。
【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练习。
(1)蝙蝠投掷器是指 。在空袭中,蝙蝠投掷器的作用是
(2)用“﹏﹏﹏”画出选用蝙蝠作为携带燃烧弹的“敢死队员”的原因。
(3)蝙蝠的耳朵能感知物体的存在是利用了
【2】短文第②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写下列句子中画“﹏﹏﹏”部分的作用。
(1)于是,几千只蝙蝠便可像“活燃烧弹”一样,命中相当大范围内的目标,烧毁敌区大量的建筑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超过每秒钟2万次的振动,人耳是听不见的,故叫作超声波。但是,蝙蝠和其他些动物却能听见超声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画“ ”的句子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超声波产生于蝙蝠的喉头,并通过嘴巴和耳朵向外发射。______
(2)被反射回来的声波由蝙蝠的耳朵接收,由于蝙蝠的耳朵很大,内耳特别发达,所以回声分辨率很高。______
(3)蝙蝠的回声定位术具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且能根据回声判断物体的种类、大小和距离。______
(4)“蝙蝠的耳朵很大,内耳特别发达,能在一秒钟内接收和分辨250组回声,而且分辨率很高”这句话通过列举具体的数字,说明了蝙蝠的耳朵抗干扰能力很强。______
15、句子训练营。
1.牛羊吃着草。(把句子写得更生动、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用加点词语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3.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4.粗糙的地方被主人修理平整。(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
5.如果把你的家想象成一个“动物园”,是不是很有趣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6.呼风唤雨靠的是科学技术。(改成设问句)
____________
16、
活动一:小语小文游广州
小语发微信邀请表妹小文来广州玩。请你找出这段信息中的四处错误,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
小文,你好!广州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国各个国家的人。广州一年四季花团锦簇,因此被誉为“花城”的美称。夏天的广州是一个迷人的季节,人们可以尽情欣赏这座城市的美丽风光在这里。欢迎你来广州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我的家乡是黑龙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讨论会上,小刚首先第一个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天下午,我用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不恰当的一处是( )。
19、习作与书写
题目:我与 的故事
提示:“ ”上可以是一本书,一个人,一项活动……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请写下来。
要求:将重点部分写具体,书写规范整洁,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