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慌 诚恳(kěn)
B.瞌睡 酝酿(niàng)
C.筛选 衰老(shāi)
D.删瑚 依偎(wèi)
2、选择题
【1】舍腰蜂喜欢将巢筑在 ( ) 的环境中。
A.干燥 B.寒冷 C.温暖
【2】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是 ( )。
A.蝉 B.蟋蟀 C.蝈蝈
【3】( )是毛虫的天敌。
A.黑步甲 B.金步甲 C.被管虫
【4】天生攀岩家是 ( )。
A.狼蛛 B.蜣螂 C.蚱蜢
【5】如果旁边稍有动静,意大利蟋蟀会 ( )。
A.喉咙发音 B.腹部发音 C.嘴巴发音
3、课文以“父爱之舟”为题,作用是( )(多选)
A.“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以此舟送“我”读书、考学,此舟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
B.“父爱之舟”既指姑爹的渔船,又指父亲的爱。
C.因为父亲很爱这小小的乌篷船,他一直用乌篷船送“我”上学。
D.以此突出姑爹的小渔船并不比精致的乌篷船差。
4、描写山的成语: 、 、 、 、 。
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下列语段所描写的场景。
此时,黄继光已多处负伤,弹药用尽,而敌人的枪口还在喷射出罪恶的子弹。没有时间多想,他忍着剧烈的疼痛,用尽力气朝着敌人的暗堡一跃而起,子弹射进身体的同时,他扑在了暗堡口,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壮烈牺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积月累。
1.盛年不再来,______________。及时当勉励,______________。
2.岳飞说:“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不要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3.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__。
4.多少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阴迫。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______。
7、实践展示台:寻找广告中的错别字。
2012年5月31日,首届中国(郑州)国际汉字文化节开幕。本届文化节以“弘扬汉字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为宗旨,将通过系列活动宣传推广汉字文化,包括汉字文化高峰论坛、“规范汉字使用全民纠错”行动、“非常语录”大赛等14项活动。
【1】请你参加“规范汉字使用全民纠错”行动,来纠正广告中的错别字吧!
①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 )
②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 )
③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 )
④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 )
【2】如果你有机会组织本次文化节,你还将开展哪些活动来推广汉字文化?(不少于三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多音字组词
hè( ) sā( ) jìng( )
吓 撒 劲
xià( ) sǎ( ) jìn( )
9、课外阅读。
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 )无儿无女,( )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住。因此,老人(宣告宣布 宣传)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 )这是栋有名的住宅,( )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是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高升 提升 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状况不好,他绝不会卖掉这栋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而且现在它已经升到10万英镑。”青年并不沮丧,他(诚恳 诚实 诚意)地说:“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青年以 赢得了这栋住宅的购买权,梦想成真。
【1】在文中的( )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最准确的词语写下来。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蜂拥而至:_____________________
沮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就文中画线句子回答老人当时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位青年为什么能赢得住宅的购买权呢?请把最后一句话补充完整。
【6】你想对文中的那位衣着朴素的青年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简单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就地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有另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议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欢愉—(________)狼吞虎咽—(_______) 意味深长—(_______)
【2】在文中用“____”画出具体写“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的句子。
【3】“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都是写他们的“死”,后面为什么不写成“他便饿死在细细的鱼竿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第三批的“饥饿者”,也面临这样的事,你有更好地解决方法吗?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禺展示了一袋零食,并讲述了下面的故事。请读一读,完成题目。
枕下的零食
①在我幼年的时候,每天晚上临睡之前,父亲必在床前陪我们,讲故事给我们听,讲到我们睡眼蒙眬的时候,我们就说:“爸,我们要睡了,给我们留一点儿好吃的东西,明天早晨吃。”父亲总是微笑着点头答应。于是我们便抱着希望入睡。
②到了第二天早晨,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伸手向枕下摸。我们所摸到的多半是干果类的小零食——包括花生、核桃、杏干、柿饼、山楂片、脆枣等。虽然为数不多,但每天必定可以摸到。当我们摸到了父亲为我们放在枕下的这些零食时,心里立刻就充满了快乐,觉得生活是如此轻快、顺利,又如此光明、惬意。于是,我们嘻嘻哈哈地从床上跃起,又迅速地跑去洗漱,好赶快来享受这些小小的零食。
③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世上可能很少有人这样做。父母疼爱子女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宠溺子女也各有不同的程度,但像父亲这样,用如此有趣的方式来宠我们,却是少见的。
④那时,我们住在小镇上,那里不像现在的都市这样繁荣,只在离家约四五百米处,有一家小小的店铺,名叫“海家店”,那里是专卖零食的。除此之外,每到深夜,有来叫卖清水萝卜和糖葫芦的,有时也有卖兔子肉或五香花生的,这就是父亲给我们留在枕下的零食的来源了。当然,由于清水萝卜和糖葫芦不适合放在枕下,所以如果我们在枕下摸不到零食的话,大概会在离床头不远的橱柜上发现这两件漂亮而可口的食物。假如遇到冬天刮风下雪的坏天气,小贩们多半不会出来,那时父亲就必须跑到“海家店”去买了。
⑤北方的冬天很冷,特别是到了夜晚,经常刮着强风。那风呼啸着,发出哨子般的声音,所以我们叫它“哨子风”。有时下大雪,风雪交加,院中积雪盈尺,即使在这样的天气,父亲也仍不忽略我们的零食。我可以想象出他等我们睡了之后,穿起皮袍,戴上风帽,提着风灯,冒寒出去为我们买零食的样子。由于我们的零食充满变化,并非天天相同,所以我知道父亲常常是特地为我们出去买的。
⑥我猜想父亲这样做,可能不只是单纯为了疼爱我们,最主要是为了让我们自幼养成乐观的心态与对世界的信心。因为父亲经常逗我们说:“你许一个愿,试试看,只要你心诚,明天它就会成为真的。”然后他就问我们要许什么愿,小孩子会许什么愿呢?无非是吃的或玩的。
⑦在我们的童年里,一直觉得这世界是可爱的,人间是温暖的,亲情是可以信赖的,而希望是一定会达成的。父亲当年很守信用地逐天为我们准备一些可爱的小收获,在我们的生命中织入了光明积极的人生观……
[阅读链接]本文作者罗兰,原名靳佩芬。1948年,罗兰渴望多年的大学梦破灭。她没有意志消沉,考进“台湾广播电台”主持音乐及教育节目,开启她积极精彩人生。她的作品《罗兰小语》曾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年热衷的“励志书”,充满关爱、光明、积极和温暖。
【1】请把小禺讲故事的提纲补充完整。
(1﹣3)__________________→(4﹣5)_______________→(6﹣7)父亲的影响
【2】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里。
①第⑤自然段“积雪盈尺”的意思是 _____
A.积雪轻盈松软
B.积雪有数尺深
C.积雪足有一尺深
D.积雪厚实沉重
②第①自然段,关于父亲的描写方法是 _____
A.心理与动作描写
B.语言与动作描写
C.神态与语言描写
D.神态与动作描写
③父亲在我枕头下放零食的原因是 _____
A.父亲对我们的疼爱
B.故事已经讲完了
C.我们每天必定可以摸到零食
D.父亲可以满足我们任何愿望
④文章以《枕下的零食》为题,下面说法有误的是 _____
A.“枕下的零食”贯穿全文
B.“枕下的零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C.父亲准备的零食全都放枕下
D.借“枕下的零食”表达了对父爱的感激
【3】在⑤自然段中用“——”画出一处人物细节描写,并写下你的体会。
【4】结合短文和“阅读链接”,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父亲
①1984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②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父亲不慎摔倒时,刀子扎在他胸口。人全身都在颤抖,嘴唇瞬间乌青。8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③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远眺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女儿不解地问:“可是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的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喊着:“妈妈!妈妈!”
④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尸解的结果让所有的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准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为人知。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
⑤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的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大神迹……“ 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不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洞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读文章,了解“父亲”:
(1)用“ ”标划出第二自然段描写父亲受伤后的神态和动作描写。
(2)父亲隐瞒了受伤的内情,他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
(3)“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一句中的“这”指 ;
说“这”是“奇迹”的原因是
【3】再读文章,感悟“父亲”。
老医生为什么把这个奇迹称为“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
13、默读下面的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回自己的祖国去
在美国阿尔巴城的一座优雅别致的洋房前,一辆小汽车停了下来。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说:“我们怎么办?”
我们 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 回去 回自己的祖国去
“那房子呢?”
“原封不动!”
“汽车……”
“借给别人。”∥
1950年初春的一天,华罗庚夫妇领着三个孩子来到旧金山海湾。一些美国朋友赶到码头为他们送行。有位美国教授紧紧握住华罗庚的手,说:“先生,您真的要走?”
“嗯,回自己的祖国去!”
“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华罗庚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快步登上船舷,和家人一起迎着海面的春风,向送行的人们招手:“再见吧,朋友!”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横线的词语。
(1)疾步:______________
(2)原封不动: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 ”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句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学类文本阅读。
不是除了黑就是白
王秋珍
①我从小爱吃鱼,鲫鱼、大头鱼……尤其是红烧带鱼。可母亲最不爱的食物是鱼。每次母亲买了带鱼,那腥味就霸道地侵略房间的角角落落。当然,也野蛮地入侵母亲的双手、衣服和头发,像只毫不讲理的小野兽。带鱼烧好后,母亲会反复洗手,临睡前,把衣服洗了,把头发洗了。
②不知什么时候起,母亲的头发变薄了。地上,到处是母亲的黑发,它们横七竖八,桀骜不驯,宛如叛逆小子出逃。
③那天,我发现:母亲烧的红烧带鱼上,有一根头发。我用筷子去挑头发,它恶作剧似的滑来滑去,我直接伸出左手去捡,左手的袖口却沾上了鱼盘里的油。
④这衣服是我第一次穿,下午,我还要穿着它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此时,仿佛有一根棒子劈向我脑袋,我不由分说就叫起来:“妈,头发!”
⑤母亲走过来,沉默着,把我捏在指间的头发拿走,继续着她的忙碌。我担心母亲没在意,强调说:“有头发的菜,反胃。”
⑥从这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下筷前总盯着那盘菜,看了又看。母亲的头发还是会出现在菜里。我还是每次都叫一声:“头发!”
⑦有一段时间,我忙得不行,连续几周没有回家。回去时,母亲一见我就说:“以后菜里不会有头发了。”
⑧说完,母亲又下厨房忙开了。
⑨父亲轻轻地说:“你妈不容易。”
⑩这五个字仿佛闸门开启,往事汹涌而来。
⑪母亲的小儿子得了尿毒症。母亲背着篮筐,徒步去深山采回一筐筐草药;每天,母亲一遍又一遍地给全身疼痛的儿子按摩;一次又一次祈祷,把她的生命续给儿子。然而,小儿子还是去了。
⑫母亲变得更加沉默了。但她依然把厨房当成自己的主阵地。想到这儿,我忍不住起身走向厨房。
⑬正是六月,厨房像个蒸笼。母亲在一片白白的油烟和红红的火焰里奋战。她的头发比以往厚了黑了。我伸出手摸了一把,它们又油又糙。
⑭父亲告诉我,母亲戴了假发。假发是个密不透风的罩子,每一根都结结实实地绕在底部,不会掉发。没几天,母亲的头皮就热出了红色的疙瘩。但母亲只在睡觉时拿下,她说戴着戴着就会习惯的。
⑮几周后,我刚下汽车,母亲就向我走来。不知为何,母亲腿一软,倒在地上。她的假发倏地飞了出去,一头白发在风中凌乱出一地的感伤。那是岁月的重担压在母亲头上的雪啊!它们穿过遍布的荆棘,穿过呼啸的风雨,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
⑯原来,母亲的头发,不是除了黑就是白。那个密不透风的黑色假发,分明是母亲沉默而结实的爱啊!
(选自《东阳日报》2020年9月9日,有删减)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由分说:____________
(2)密不透风: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⑬段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关注加点词,你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正是六月,厨房像个蒸笼。母亲在一片白白的油烟和红红的火焰里奋战。
答: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⑮段“它们穿过遍布的荆棘,穿过呼啸的风雨,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联系上下文,说说怎么理解“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写一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难道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奔赴( ) 黯然( )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毛主席______和_____的描写,表现出当时的毛主席内心很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他希望_______。
【3】第①段中“这种念头”指的是______(用原文回答),从中可以体会到毛主席作为一个普通父亲的凡人情怀。
【4】第②段中“黯然的目光”让我们体会到毛主席内心_____
【5】“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
【6】“忠骨”指忠臣烈士的遗骸。在选文中指______。
16、阅读《父亲的香茗》,完成习题。
父亲的香茗
孙 琦
①父亲爱喝茶,闲时,会坐在阳台上,依着午后暖暖的阳光,捧着一本书静静地坐在四溢的白色茶雾里。调皮的我总喜欢钻到父亲的怀里,被父亲用他那胡子扎得“咯咯咯”地笑,闹完后也会傻傻地捧来自己的小杯子,去斟上一杯,儿时的我是不喜欢茶的味道的,涩涩的,喝完后总冲父亲笑笑,摇摇头不肯再尝第二口。
②我浸润在茶雾中长大,在习惯茶的涩味后,竞慢慢喜欢上了茶的清香。 于是,每逢周末的午后,我常常与父亲对坐着,一起品茶,一起看书,一起讨论,一起开怀大笑。
③岁月渐渐在父亲的双鬓蔓延,在我的双眸堆积,我终于要外出工作了,父亲再次和我一起坐在了茶几旁。闻着熟悉的香味,我的心底竞有些许酸楚。良久,父亲托起茶壶,往我的小茶杯中续茶,茶水溢了出来,但父亲似乎依旧没有要停止的意思。“满出来了!”我惊呼。父亲微微一笑,放下茶壶,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一抿,说道:“知道我为什么会在你那已经满了的茶杯中续茶吗?”我茫然地摇摇头。“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样自信而意气风发。我们经常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张扬自己的观点,而忽视了周围一些最珍贵有用的建议和忠告!所以, B.今后请教他人时一定要先清空自己,要将自己头脑中一些固有的观点抛却,若是带着满脑子自己的观念,就如同那已经满杯的茶,怎会装得进他人的建议与观点呢?”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④工作后,我试着收敛自己的锋芒,试着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前学会倾听,试着慢慢地将自己更好地沉淀。
⑤如今,每次闻到熟悉的茶香,我总会想到家乡的父亲和他手中端着的那杯香茗,然后,幸福得嘴角上扬……
(选自“中国煤炭网”,有删改)
【1】看到文章题目,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我阅读得更快了,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深刻了。
【2】文章写了“我”与父亲相处的哪些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分条写下来。
场景①: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②:长大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③:外出工作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章第③自然段,填写表现“我”情感变化的词语及变化的原因。
【4】“于是,每逢周末的午后,我常常与父亲对坐着,一起品茶,一起看书,一起讨论,一起开怀大笑。”给这句话作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雷峰塔倒
小青在深山里练功夫,也不知练了多少年,看看自己的本事练得差不多了,就赶回杭州来,寻法海和尚报仇。
这时候,法海和尚还在看守着雷峰塔。小青寻到净慈寺,就跟他在南屏山下大战起来。他们打了三日三夜,小青越战越猛,法海和尚直累得“呼哧呼哧”喘气。两人从净慈寺前打到雷峰塔下,小青挥起一剑,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雷峰塔倒坍了,白娘子从塔里跳出来,和小青一道围打法海和尚。法海和尚本来就已支撑不住,如今再添了个白娘子,哪里还敌得过!只好且战且退,想找个机会逃走。他心急慌忙地退到西湖边,没防一脚踏了空,“扑通!”跌进西湖里去了。
白娘子见法海和尚掉在西湖里,便从头上拔下一只金钗,迎风一晃,变成一面小小的令旗。小青接过令旗,举上头顶倒摇三摇,西湖里的水便一下子干了。湖底朝了天,法海和尚东躲西藏,找不着一个稳当的地方。最后,他看见螃蟹的肚脐下有一丝缝隙,便一头钻了进去。螃蟹把肚脐一缩,法海和尚就被关在里面了。
法海和尚被关在螃蟹肚子里,从此再也出不来啦。原先,螃蟹是直着走路的,自从肚子里钻进那横行霸道的法海和尚,就再也直走不得,只好横着爬行了。直到今天,我们吃螃蟹的时候,揭开它的背壳,还能在里面找到这个躲着的秃头和尚哩!
【1】仿写含“东”“西”的成语。
示例:东躲西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画线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白娘子的故事发生在洞庭湖。______
(2)小青救了压在雷峰塔下的白娘子。______
(3)白娘子和小青敌不过法海。______
【4】白娘子的传说故事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娘子的传说故事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你还知道哪些民间传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快乐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īng xì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de dí)确是鸟的天堂啊!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应接不暇”的意思是______。文中描写“我”应接不暇的句子是:______。
【3】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不超过15字)______。
【4】画线的句子从鸟的大小、______、______三方面写了鸟喧闹的景象,这是景物描写中常用的描写方法,这个句子属于______描写。
【5】最后一句话中有两个“鸟的天堂”,前一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这里的引号表示______,后一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19、阅读理解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短文中“应接不暇”的意思是( )
A.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忙不过来。
B.形容优美的风景很多,看不过来。
【2】请你用“ ”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应该用 的语速来读。
【3】画线部分是_______态描写。“大的”“小的”是写鸟的_____________;“花的”“黑的”是写鸟的___________;三个“有的”构成排比句,写出了鸟的各种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的天堂里鸟生活地_____,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_____和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回答问题。(扩写句子,不少于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蟋蟀在洞前鸣叫。(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绿绿的爬山虎爬满了学校北边的院墙。(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3选2)
(1)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亮——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喜 挤 高 苦 香 累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是对景物的静态描写,照样子,写一写放学后校园的样子。
例: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放学后,校园恢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例句,结合具体事例,把自己感觉时间很慢的内心体验写下来。
例: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课文传真机。
对于读书之乐、爱书之情,作者的表达很独特,你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请你把作者所用的方法列举出来,并用文中的句子举例。(至少列出四种)
方法: 例句:
方法: 例句:
方法: 例句:
方法: 例句:
23、习作天地。
漫画往往意味深长,能引发我们的思考。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你对漫画的理解写一篇习作。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