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翁”的意思是( )
A.老人
B.诗中指“父亲”
C.老妇人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绷带(bēng) 寒漪(yī) 威吓(xià)
B.旖旎(ní) 倭瓜(wō) 澄澈(chéng)
C.燕山(yàn) 玷污(diàn) 明晃晃(huǎng)
D.丞相(chéng) 绰起(chāo) 梁山泊(pō)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章中借事物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可以使读者深受启发。
B.带着问题读文章,遇到不懂的词语,定要查字典理解,然后再往下读。
C.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
D.反复朗读,可以体会出作者蕴含的情感变化。
4、根据原文填空。
1.“________,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________,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出自_____写的《_________》。
2.《鸟的天堂》写了作者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______,所以只看到了___,没有看到_____;第二次是在_____,看到了_____,所以他赞叹说:“_______”
3.《四季之美》是按照_______的顺序来描述景物的。春天最美是_____,夏天最美是_______,秋天最美是________,冬天最美是______。
4.《慈母情深》一文写出了___。我还能写出两句关于这个主题的诗句:__,_________。
5、用 两个词语来形容小豌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现在正是冬天流感高发时期,不shì yí___外出,你邀请我,我当然得jù jué___了。
2.kànɡ hónɡ___人员tuō xié___wǎn kù___赤脚蹚入水中,fā shì___要战胜洪水。
3.你jìnɡ rán____给这么多bào chou____,我怎么rěn xīn____接受呢?请收回吧。
7、让生字走进语境。
1.看到妈妈辛苦mánɡ lù________的身影和jūn liè_________的手指,他难过得流出了眼泪。
2.在我心中永远有一艘载着我去赶miào huì_______,去shī fàn______学校报到的给我留下无数美好的、不可mó miè______的记忆的小yú chuán_____。
8、读句子,完成词语练习。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香飘十里”含有夸张的意思,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等。
2.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这句话中“扫视”的意思是_________,其近义词是_____。从“呆呆地”可以看出____________。句中“呆呆地”可以换为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怀念
①身居江淮之都,我着实感到骄傲和自豪。曾几何时,昔日破旧的龙川小镇已难觅痕迹,一幢幢气势雄伟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平坦宽阔的马路贯穿其间,街心花园、沿河绿地,把这个城市点缀得娇艳妩媚。
②吃讲营养、住讲宽阔已成绝大多数市民的现实。然而,这样的生活条件又养成了人们另一种习惯:进门先脱鞋,关门开空调,谈心靠电话,看戏不离家(有电视、音响),真有另一番“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滋味。
③按理,这样的生活我们该满足了。可是我总觉得还缺少什么,并在怀念着什么。儿时的夏日生活又隐隐浮现在我的眼前。
④故乡在一个江边小镇,儿时是缺衣少食的年代,尽管艰苦,但平民百姓的生活条件大抵相仿。劳累一天的人们回到家里,吊一桶井水,冲个冷水澡,并在门前的空地上洒上一层凉水,逼逼暑气。晚饭时,左邻右舍家家搬出一张小桌,端几张小凳,像露天食堂一样,大家围坐在一起共餐,谁家有个好菜总不忘请乡邻们也来尝尝味;喝酒的男人总以“一人不喝酒”为由,热情地邀请邻居家的男人也来喝两盅。小孩子是诸家的宠儿,他们喜滋滋地这家喝口汤,那家吃口菜,大人们说“小孩子是隔锅饭香”。吃过晚饭,家家搭起竹床,撑上蚊帐,都在屋前的空地上乘凉,老人带着小孩躺在竹床上闭目养神,青壮年则围坐在一起讲故事、吹牛皮、唱戏文,有时一人挥着蒲扇帮几个人赶蚊子,大家友好、和睦、真诚,真如一幅寻常淡泊又渗透着浓郁乡情的民俗画。
⑤在那个环境下,真能体现出“远亲不如近邻”这句俗语的内涵。庄前庄后的乡邻们虽无血缘,但却亲密无间。哪家衣服晾在外面碰上下雨,会有人帮着收了;哪家老人生病家中无人,会有人帮着送去医院;哪家有个生日满月什么大事的,庄前庄后会有热心人过来帮忙;就是生活中缺点油盐酱醋什么的,乡邻们之间也能相互调剂。
⑥我终于明白,我们缺少的是被现代住房疏远了的人间亲情,我们怀念的是被钢筋水泥阻隔了的邻里友情!
【1】仔细阅读短文并填空。
(1)第④自然段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先后顺序写的。
(2)第⑤自然段是_______结构,先写____________,再从下雨帮忙收衣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写乡邻之间是如何相互照应的。
【2】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借“现代住房”和“钢筋水泥”要表达的意思是( )
A.现代住房因为家家有防盗门,阻隔了邻里之间的往来。
B.城市的喧嚣,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少。
C.住钢筋水泥做的房子,没有农村的砖瓦房方便与邻居交流。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短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大业,但都没有见着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叫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青翠欲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茅塞顿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以用成语概括为( )
【3】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进行了描写,描写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本文内容,选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
上联:司马徽再著名士 下联:( )
A.三兄弟三顾茅庐
B.诸葛亮隐居隆中
C.刘玄德三顾草庐
【5】读短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想请诸葛亮出山的?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①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画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张飞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从刘备的语言、动作中,能感受到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7】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_____ 思考——_____
【2】下列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对《红楼梦》的理解不一样。
B.说明“我”不喜欢《红楼梦》这本书。
C.“我”不喜欢贾宝玉和林黛玉,因为他们的性格不好。
【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经常读书吗?在读书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換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朴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特别 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水远是那么亲切。( )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巧 精致),( )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4】作者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题目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古 井
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小水井。这口井是什么时候修成的,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只有井口那些被井绳磨出的一道道深深的印痕,记载着它的年龄。
井水很清很清。我小时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常和妹妹到井台上来乘凉。我趴在井沿上,痴痴地往井里一看,一颗一颗地数倒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夜空中繁星密布,我一面数,一面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井水很甜很甜。我们平常吃的都是这里的水。过路的人喝一口这井里的水,都不住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爷爷讲他年轻时,有一队八路军从这里路过,爷爷打了井水请他们喝,有一位小战士竟然打赌说:“这水里一定放了糖!”
夏天,井水很凉很凉。有一次,六月里,山里的表叔给我们带来了一小筐新摘下来的红李子。妈妈接过来,马上让我把它吊到井水里,吃过晚饭后,妈妈把李子从井水里提上来,拿到院子里大家一起吃。新鲜的红李子被井水浸得冰凉,咬在嘴里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那冰凉可口的滋味,叫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那时候我常常想,现在我也常常想:那口井是谁开掘的呢?他们用自己的劳动,给后代人民带来多少甜美和欢乐啊!
【1】本文共48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____分钟。
【2】文中重点讲到古井水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围绕井水写了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短文写这口古井井水的特点,表达作者想考察古井的美好愿望。
B.短文写这口古井井水的特点,赞美开掘古井的人给后代带来的甜美和欢乐。
14、阅读《一盏灯下的爱》,完成文后习题。
①皮尔斯十二岁时成了孤儿,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从此,他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无情的车轮不仅夺去了双亲的生命,也辗碎了他美好的少年时代。
②于是大家常常能看见这样一个小孩,他面色阴沉,眼中射出冷冷的光。是的,皮尔斯开始憎恨这个世界,憎恨每一个人。那些日子,他不去上学,整日里东游西荡,欺负爱笑的小同学,给别人的汽车轮胎放气,夜里投石头去打路灯,他用种种极端的行为发泄着愤恨。
③就在这时,一个爱管闲事的人出现了。那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妇人,当地人都叫他琼斯太太。琼斯太太第一次闯进皮尔斯的生活,是在皮尔斯痛殴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从那以后,这个琼斯太太竟然缠上了皮尔斯,经常在皮尔斯做坏事的时候突然出现,唠唠叨叨地讲一大堆废话,这让皮尔斯极为恼火。
④有一天他悄悄地跟踪琼斯太太,知道了她家的位置,于是夜里便跑了过来。他本想扔石头砸玻璃吓吓这个多管闲事的老太太,忽然发现她家的门顶有一盏极亮的灯,于是立刻改变了主意。他一扬手,石头飞出正中那盏灯,灯灭了,传来一阵碎片落地的声音。
⑤皮尔斯有些兴奋地躲在黑暗中观察着,琼斯太太出来了。她抬头看了看,便回屋里搬出一只凳子,颤颤微微地踩着凳子更换灯泡。不一会儿,灯又亮了。皮尔斯又捡起一块石头,想了想觉得这样做容易暴露,便停了手。第二天夜里,皮尔斯又来到琼斯太太的门前,又轻易地打碎了那盏灯。而琼斯太太依然像昨晚一样,艰难地换上灯泡。这一下激起了皮尔斯的斗志,心想我天天晚上来,看你能坚持多久。
⑥于是一场拉锯战开始了,让皮尔斯不解的是,这个老太太家里到底预备了多少个灯泡?终于,在第五天的夜里,当皮尔斯打碎灯泡,琼斯太太更换时,被玻璃划破了手,从凳子上摔了下来,挣扎了半天也没能爬起来。皮尔斯一见祸惹大了,转身欲逃,却听琼斯太太叫他:“皮尔斯,你过来一下,我知道是你!”皮尔斯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走了过去。
⑦琼斯太太对他说:“我屋里有灯泡,快去拿来帮我换上!”皮尔斯还在犹疑,老太太说:“快去呀!你想让我控告你吗?”当皮尔斯换上灯泡,琼斯太太才在光亮中艰难地站起来,她不顾手上的伤,对呆立着的皮尔斯说:“你以为我每天换灯泡是为了和你较劲吗?我可没糊涂到那个程度。你看,这段路上没有路灯,夜里经常有车经过。你还记得你父母吗?他们就是在这条路上被车撞倒的,从那以后,我就在门顶安了这盏灯,我不想再有人被撞倒,也不想再出现你这样的孩子!”
⑧那一刻,皮尔斯的心里轰然一声,潸然泪下。是的,琼斯太太对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他的心灵,只是他不愿面对,不愿承认。那一点一滴的关爱,就如雨水般浸润着他干涸的心田,又如春风融化了他心底的坚冰。就在这一瞬间,他的心田开出了花朵,坚冰融化成清溪。他知道,在这清溪花影之中,生命中的美好自此长流不绝。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东游西荡:______
拉锯战:______
【2】文章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皮尔斯的_____, 从中可以看出皮尔斯_____。
【3】“而琼斯太太依然像昨晚一样,艰难地换上灯泡。”具体写“艰难地”语句是_____。
【4】“这一下激起了皮尔斯的斗志”,“这一下”是指_____。
【5】听了琼斯太太的一番话,皮尔斯的心里“轰然一声”是因为_____,“潸然泪下”是因为_____。
【6】对“就在这一瞬间,他的心田开出了花朵,坚冰融化成了清溪”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就在这一瞬间,皮尔斯变成了好孩子。
②就在这一瞬间,皮尔斯心中温暖了。
③就在这一瞬间,老人的举动唤醒了皮尔斯的爱心。
④就在这一瞬间,在老人的影响下,皮尔斯内心的冷酷变成了温暖。
【7】看完本文,你一定对文中的琼斯太太印象深刻吧,你认为琼斯太太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__________
15、花瓣飘香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 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说 妈妈生病了 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
样 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给4、5、6、7自然段加上标点。
【2】按“摘花瓣”、“对话”、“送花”三个意思分段,用“||”标明。
【3】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简要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习近平很有感触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摘自2014年9月11日人民网)
材料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
(摘自2018年3月20日教育部网站)
【1】从以上阅读材料,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
【2】小明拿到语文书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
__________
17、快乐阅读。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聪明好学,才华出众。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后来他离开寺庙。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山下的竹林、湖边的渔船、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是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未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几十遍地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
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首诗来表达他对农民的同情。
他写《悯农》诗时,正值盛夏酷暑,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唯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咬出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的修改□终于写成了□悯农□诗□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诗“字字皆辛苦”。
【1】在第5自然段的“□”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读完短文,李绅好学的形象已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中:离开寺庙后的李绅,虽然________,但是________;写《悯农》时,尽管________,但李绅还是________。从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李绅写诗真的是“________”。
【3】联系短文内容,说说《悯农》为什么能很快流传开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翠海应归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海拔2000至3000米之间,因沟内有九处藏族村寨而得名。她以神妙奇幻的彩林、飞瀑、雪峰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成为我国唯一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胜地。
“九寨归来不看水”。水,是九寨沟的灵魂。九寨沟主沟由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沟组成,其间有成梯级分布的大小湖泊114个,色彩最美的要数五花海了。因湖底有钙化粉末沉积,加上湖水深浅不同,湖底滋生的藻类和水草不同,在同一水域,呈现出鹅黄、墨绿、深蓝、藏青等色,五彩缤纷,斑驳迷离。透过清澈的水面,可见湖底有泉水上涌,湖面上便泛起一个个圆形彩环,一圈圈从里到外,从小到大,荡漾开去,不断产生,不断消失,令人目不暇接。山风徐来时,湖里各种色彩相互渗透、浸染,整个湖泊更是充满了活力。
瀑布是水流形式中的佼佼者。位于九寨沟中心部位的诺日朗瀑布最具特色,它高25米,瀑顶宽270米,宽度为全国瀑布之冠。它常被作为九寨沟的象征。
九寨沟内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分布原生物257种,由于地处亚热带与温带交汇处,景区内既有亚热带植物,又有适合温带生长的油松、华山松等,形成植物垂直带谱。还有脊椎动物170种,鸟类1418种。其中含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大熊猫、牛羚、金丝猴。
九寨沟是大自然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我们要竭尽全力保护好这方净土。
【1】九寨沟主沟由几条沟组成?( )
A.3条
B.5条
C.7条
D.9条
【2】关于五花海同一水域却呈现不同色彩的解释,下面有一条理由不成立,它是( )
A.湖底有钙化粉末沉积
B.湖底滋生的藻类和水草不同
C.湖水深浅不同
D.湖水有鹅黄、墨绿、深蓝、藏青等色
【3】哪一个景点常被称作九寨沟的象征? ( )
A.五花海
B.诺日朗瀑布
C.华山松
D.大熊猫
【4】“九寨归来不看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九寨沟的? ( )
A.九寨沟的地理位置、水、动植物资源
B.九寨沟的湖泊、瀑布、植物资源
C.九寨沟的湖泊、瀑布、动物资源
D.九寨沟的大小、水和动植物资源
【6】“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当选的地区必须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你能从本文中找到至少两条九寨沟当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理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亚洲有我,中国有我
我永远也忘不了,2000年11月的法国里昂室内田径大奖赛。
那次比赛,有六名选手进入了60米栏的决赛,我在第5道。发令枪响,起跑,发力。奔跑中,我隐约听到身边有几声异响,直觉告诉我,有人摔倒了。我当时无暇顾及,冲过终点后,才听师傅说,原来第六道的美国选手,在第一个栏就摔倒了。这时,我和他不约而同地向巨大的电子屏幕望去,想看看这次究竟跑了多少时间,但屏幕上显示出的一切让我和师傅目瞪口呆:“第五道,刘翔,没有成绩!”
我一下子就傻了:“摔倒的不是美国选手吗?怎么我被取消成绩了?”师傅跑到裁判那里去交涉,但裁判一口咬定是我摔倒了。这真是个天大的笑话!那一刻我感到的只有愤怒!裁判那略带不屑的眼神已经证明了一切:在他看来,中国人,甚至黄种人,是不可能在这个项目上取得成绩的,更别说第三名了,所以摔倒的肯定是中国人。
那次比赛是没有电视转播的,我有什么证据证明摔倒的不是我?还好,师傅很早就养成了自带摄像机,拍下比赛过程的习惯。通过摄像机,一切真相大白,裁判红着脸向我道歉。我并没有过分责怪他,但这件事对我的感触很深:凭什么黄种人在这个项目上就一定要被别人看低?我刘翔以后一定会证明给你们看,黄种人绝不会比别人差。
这一幕一直印在我脑海里,雅典夺金之后,我激动地说:“亚洲有我,中国有我!”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无暇顾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约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教练因为什么目瞪口呆?( )
A.因为“我”这次的成绩很好。
B.因为“我”旁边那个美国人没有成绩。
C.因为大屏幕上竟然显示“我”没有成绩。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裁判为什么一口咬定是“我”摔倒了?“我”从裁判的_____________也能看出来,这说明裁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教练用自己的____________让一切真相大白,这件事给了“我”哪些感触?通过这些语句你能够看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具体的情景表现所给成语的意思。
喋喋不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训练
【1】我的幼稚心灵中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写句子)
【2】大娘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把句子改成被字句)
【3】看着有趣的漫画,我不约而同地笑了。(修改病句)
【4】谁愿意看到这么小的孩子无家可归?(改为陈述句)
23、表达与交流
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
雏鸟尝试着振翅飞翔,幼儿尝试着蹒跚学步,我们尝试破解生活的奥秘……“尝试”,打开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大门。在尝试中我们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引导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经历的一次尝试,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将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恰当运用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写出人物的心情;3.写完之后,准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