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语积累]下列不是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是( )
A.气急败坏
B.心旷神怡
C.聚精会神
D.悲痛欲绝
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连年的战乱,让众多的百姓流离失所。
B.洪水退了,人们在重建的家园安居乐业。
C.这家餐馆看起来环境很好,但是菜做得索然无味。
D.小女孩和奶奶相依为命。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窃(qiè)读 幽(yōu)芳 操纵(zhònɡ) 仇恨(hènɡ)
B.锅(ɡuō)铲 手绢(jüàn) 吩咐(fù) 岷(mín)山
C.酸(suān)菜 衰(shuāi)老 谨慎(shèn) 电钮(niǔ)
D.零(línɡ)分 嫌(xuán)疑 怒吼(hǒu) 嗓(shǎnɡ)子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答题。
1.这篇课文主人公是(_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2.“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这句话中“实在是太好了”,“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读了这句话,你想对海力布说:(__________)
5、照样子,写词语。
小心翼翼(ABCC)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依依不舍(AABC)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诗词经典,温故知新。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令人神往的美景都能在书中领略一二。读《鸟鸣涧》,你可以看到春山沉静的闲适夜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村晚》,你可以感受落日西沉的乡村美景:“__________________,山衔__________________”;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可以从黄鹤楼一路看到繁华的扬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听闻蓟北收复,一家人欣喜若狂:“__________________,漫卷__________________”;高歌痛饮,急切地想趁着美好春光启程返乡:“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如此畅快,便觉得返乡路途也会是顺畅并不遥远:“__________________,便下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填空
1.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____________。爱如三月的和风,_______________。
2.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父亲是______,父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父爱之舟》记录父亲挣钱的____________,写了__________,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学,__________等许多平淡的琐碎小事。
4.著名画家__________记忆中的父爱,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_______。文中___次提到姑爹的小渔船送他去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父爱之舟”表面指的是______________,实际指的是__________。
8、补充四字词语。
畏( )畏( ) ( )通人( ) ( )鸿遍( )
( )心( )血 ( )星( )月 ( )然无( )
(1)画线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形容枯燥没有趣味的词语,它的反义词是( )。
9、阅读感悟。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哪句话虽然没有直接写,却让我们感受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直接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能颠倒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段文字中哪句话与上下文的关系最密切,你是如何想的?请用一两句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品读。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闰土会捕鸟,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1)选文第一自然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既准确又传神。请你体会该自然段文中加点字的意义。
(2)作者说闰土会捕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3)文中画线部分有两个破折号,他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4)选文最后一自然段中的“素不知道”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11、快乐阅读
从前,有个年轻人,独自种着几mǔ( )田过生活。他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吃完了早饭,就带了午饭到田里耕作。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他才回家自己做晩饭吃。衣服脏了自己洗,xié( )袜破了就自己缝缝补补。
有一天,他到田野去耕作,捡回来一个大田螺。那是一个青艳艳像宝玉一样的田螺,他舍不得吃,就养在灶头旁边的水缸里。水缸里的水变得特别清,看不到一点儿污泥。
第二天晚上,年轻人从田里耕作回来,一进门,就看见灶上热气腾腾的,屋子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他揭开锅盖一看,饭做好了,菜也做好了。他感到很奇怪
他把这情形告诉了隔壁的老太太。老太太说:“一定是田螺姑娘来帮了你的忙。”
田螺姑娘是谁呢,为什么要帮助自己呢?小伙子很纳闷儿,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
这天早晨,小伙子又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儿了,他没有等到傍晚,就早早地回来躲在篱笆外面看屋里的动静。只见一位美丽的姑娘从水缸里出来,忙着生火、做饭,不一会儿,屋里就飘出了饭菜的香味。
小伙子飞快地推门进屋,直奔水缸,看见那只大田螺只剩下一个空壳静静地躺在水缸里。小伙子走向正在做饭的姑娘,问道:“姑娘,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帮助我呢?”姑娘见小伙子突然闯进来,不知如何是好,她想回到水缸里,又被小伙子挡住了去路,只得说出实情。
原来,姑娘是天上银河里的白水素女,因为玉皇大帝知道小伙子从小没有父母,很同情他,还因为小伙子乐于帮助别人,就派她扮作田螺来帮助小伙子。
田螺姑娘说:“我本来想多帮助你几年,等你生活富裕了、娶了妻子以后再走,可是你今天突然闯进来,知道了我的身份,我不能在人间呆下去了。”小伙子非常后悔,责怪自己的举动太鲁莽,再三请求田螺姑娘留下来。田螺姑娘指着水缸里的田螺壳说:“我把田螺壳留给你,你用它盛粮食就会有很多粮食出来,你用这些粮食帮助乡亲们吧。”
忽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阵大风,接着下起了大雨。风雨过后,田螺姑娘已经不见了踪影。小伙子望着田螺壳,呆呆地看了很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后来,小伙子就用这个田螺壳来盛粮食,壳里的粮食总是满满的,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多。但小伙子仍然辛勤地劳动,还拿出很多粮食送给乡亲们。
受到帮助的乡亲们都十分感激田螺姑娘,大家建庙立祠,来纪念这位乐于助人的田螺姑娘。
【1】按顺序根据拼音写出汉字。_____
【2】理解词语:(1)水落石出:_____鲁莽:_____
【3】_____帮助了小伙子,她本是天上银河里的_____,_____派她扮作田螺来帮助小伙子,是因为小伙子从小没有父母,令人_____,但他却_____。
【4】“田螺姑娘”给小伙子留下了_____,让他用来盛粮食帮助_____,姑娘是个_____的人。
【5】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_____。读了这个故事,你的感想是_____。
【6】这个故事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请列举一处:_____
【7】这篇文章是中国的民间故事《_____》,民间故事通常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_____。
12、读书如吃饭 (节选)(10分)
雷抒雁
可对我,读书确如吃饭。吃饭,一日三餐,不能简略;读书,是和吃饭一样,不可忘记、不可马虎、不可一日荒过。
我的居室,书之外,少有长物。桌上、几上、厨上、厕上、床上,随处都有书。入睡之前,睡醒之后,都是读书的好时间。有时,偶尔失眠,便又开灯看书,直至倦极入睡。如厕,则有一些简短已成独立单元的书,摆在那里,一次读完一个单元。
读书可以增智、明理、添趣。常常为一件事、一通理,眼睛一亮,茅塞顿开,心里豁然开朗,独自傻了一般,抚掌不已。过去总听人说,读书有“不用之用”,看似闲书,却养神养气,延年增寿,如今信然。
我说读书如吃饭,其实是一要养成读书习惯;二要有阅读的饥渴感。当代人,较为注重功用,急功而近利;据说,现在又是快餐时代,一切都讲究“快”和“实际”。用“读图”、看电视、上网代替阅读。一本书,十多万字,数十万字,字字过目,行行过脑,太累!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没有阅读迫切感的人,实在难以坐下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世界的客观存在。但书籍可以让我们与古人交谈,可以让我们与后人共语。当一部好的图书在你面前打开时,就是为你连接起通往世界的桥梁,为你打开通向古今的时间隧道。或者说,就像郁闷的日子,在你眼前打开一扇窗户,摆上一盆怒放的花朵。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高雅!但我易一字:“不可居无书。”真正不厌弃你的朋友,是图书;真正使你变得高雅和有用的朋友是优秀的图书。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2分)
茅塞顿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抚掌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的第2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读书如吃饭”的真正目的是要告诉人们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书籍有什么作用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读书如吃饭”,你认为读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课外阅读。
去年,我生日,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收藏起来。
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微笑着说:“你猜?”“锁着红豆的小别针?闪光的金项链?”爸爸只笑不开口。我打开一看,原来盒子里装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放大镜,放大镜下有一小块红色的有机玻璃,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我心想: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当我拿起这颗“米粒”用放大镜仔细一看,不禁惊呆了。在这么小的天地里,居然刻着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我一数上面竟刻了三十七个字,在诗的末尾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章,章上两字:屈茹。用六倍的放大镜看这首诗都有些费劲,但仍能看出那苍劲的笔锋。爸爸说这叫象牙微雕。
我只觉得好玩,便收了起来。同学们来到我家玩,我便拿出来让他们观看。有一次,同学们在争着观赏时,米粒蹦了出去,落进了沙发缝,我够了半天没够着,“米粒”反而越陷越深。几天后,爸爸问我“米粒”收在哪,我吭了半天才说出“米粒”的下落。爸爸一听,满脸焦急的神色,连忙拿来剪子,把沙发给拆了,我躲在一边不说话,看着爸爸好不容易从沙发里寻出这个小东西,抹了把汗,露出笑容。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这么费劲,不就是“一粒米”吗?”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原来,这个微雕的作者屈茹从小就酷爱微雕艺术。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雕刻用的石头,屈茹就在木头上刻。后来他发现了荒山上的一片树林,便在每棵树上都刻上一首小诗,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高的矮的。他不顾日晒雨打,也不怕蚊虫叮咬,废寝忘食,苦练十年,练出一手好雕功,就连一根头发丝,他也能劈成两半刻成一副对联。这粒米是爸爸拍摄他的微雕艺术时,他赠予爸爸的。
我望着这粒“米”,明白了它的价值,它凝聚了屈茹的多少汗水呀!我现在懂得了,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微雕艺术品,给我讲的也不光是个故事,而是一种精神。
【1】请你给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 ”上。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酷爱:______
(2)废寝忘食:______
【3】张继的《枫桥夜泊》是流传千古的名诗,请你默写出诗的前两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作者哪个方面的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你把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 ”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结尾所说的“一种精神”是指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人说,爸爸在“我”生日的时候送我礼物仅是一粒米,礼物太轻了;也有人说,爸爸是送了我一件艺术品,很贵重的。你觉得爸爸的这个礼物合适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
我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们都很看重我,同学们也很佩服我,使我不禁有些飘飘然,滋长了骄傲情绪。上学期发生的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使我认识了自己。
一次,班里要评选优秀少先队员。我曾连续几年都被评上了,今年一定是我的,我心里美滋滋地盘算着。可是提名的时候,一连提了五、六个人,还没有听到我的名字,我不禁有些发慌了。这时,忽然听见夏萍说:“老师,我选苏怡。”我兴奋极了,心想,夏萍不愧是好朋友,够意思。出乎意料的是,经过举手表决,我的票不如夏萍的多,落选了。我的泪水顿时充满眼眶,是委屈,还是悔恨,我觉得两者都有。我仿佛听见同学们在讥笑我,邻居们在议论我,爸爸妈妈在责备我。
“大家还有意见吗?”老师微笑着问。“老师,我有意见。”突然有人站起来说,又是夏萍。她不等老师说话,便滔滔不绝地讲下去:“苏怡虽然在自觉遵守纪律方面以身作则不够,而且有骄傲情绪,但这些是可以改正的。除此之外,她敢于批评班里的不良现象,有工作能力。特别是她学习努力,成绩一贯优秀。她符合优秀少先队员的条件。”
班里安静极了,很久才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最后表决,三十只胳膊齐刷刷地举起来,同意夏萍的意见。
我不由得又落泪了,这是高兴的泪,也是惭愧的泪。我心胸多么狭窄,只顾想自己怎样,不能正确地对待荣誉。而夏萍心胸宽广,品德高尚,能当面指出我的缺点,这才是优秀少先队员。想到这里,我猛然站起来说:“我不够格,真的!”我又加重了语气,“到现在,我才感到我不如夏萍!”老师听完笑了□语重心长地说□你在这次评选中确实长大了□要记住□正确地认识自己□就是进步的开始□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给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处加上标点。
【3】短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先写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然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让作者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5】“我不由得又落泪了,这是高兴的泪,也是惭愧的泪。”作者落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你从短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①在旅游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或是重大新闻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忙碌地穿梭。那么到底什么是无人机呢?
②“无人机” 英文缩写为“UAV”,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或有车载计算机完全和间歇地自主操作的不载人飞机。我们熟悉的无人机,通常指的是携带载荷飞行的无人机机身,完全意义上的无人机,指的是有无人机平台、任务载荷、起降系统、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操作手等组成的“无人机系统”。
③常见的无人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固定翼,顾名思义就是翅膀形状固定,靠通过机翼的风提供升力;第二种是直升机,特点是靠一个或两个主旋翼提供升力;第三种是多旋翼,就是具有四个或者更多多旋翼的直升机。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具有不同的优势。固定翼机飞行速度快、高度高,飞行覆盖面积大,抗风能力强,比较适合全管段巡航、通讯巡航、航拍等工作。直升飞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比较适合短距离巡航、高清摄影和对地目标监控与跟踪,还可以定点悬停,在各种情况下均可起降。
④无人机具有成本低、零伤亡、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以代替传统的有人驾驶飞机执行“3D”的任务——即“Dull”(枯燥) “Dirt” (脏) “Dangerous” (危险) 的任务。无人机用途广泛,被业界宠爱有加。军事上,可用于侦察监视,对地攻击,通讯中继、靶标模拟等,是“得力好伙伴”; 民用上,可用于科学研究、气象观测、货物配送、娱乐体验等,是“百变小能手”。
⑤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产品达1000多种,基于预测的国际数据以及对我国市场的乐观预判,到2020年,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其中消费级无人机有430万架,另有270万架用于商业目的,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其中军用无人机市场约占7%,民用无人机市场约占93%。
⑥无人机毕竟是机器,其可靠性还取决于系统复杂程度和外部使用环境,人机系统中任意设备的故障都将影响任务执行,无人机使用的任意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飞行安全,这需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1】本文第④小节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无人机”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小节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短文加个题目。
【4】“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一句中“约”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我爱家乡的秋夜
①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春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②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颗颗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洒在细密的竹叶上,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③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每夜幕降临,他们就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像男高音似的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些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人们听着这美妙的曲声,带着微笑甜甜地进入梦乡。
④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条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1】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
(2)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
【2】(1)第②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重点描写了_____和_______两处景物,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2)下面景物不可能出现在这幅水墨画中的是( )
A.月光下的竹林 B.草原上奔驰的野马 C.一望无际的田野 D.迷人的柿子园
【3】第③段的中心句是______。本段主要采用了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写了人们的歌舞声和_______、蛤蟆、________、蟋蟀等小艺术家们的声音。除了这些声音,还可能会有什么声音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_______
【4】对短文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静态描写主要借助视觉和想象,勾勒出家乡夜晚风景的美丽
B.文中的动态描写主要借助听觉,体现了家乡的夜晚充满生气,更衬托了家乡夜晚的静。
C.本文开头总体说家乡的秋夜是素雅、幽静的,第③段与开头表达的意思前后矛盾。
D.本文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勾勒出了两幅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秋夜的热爱和赞美。
【5】试着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家乡夜晚的静态美或者动态美。
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母亲(节选,有删节)
梁晓声
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每天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半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支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母亲的双眼就是在那些年里熬坏的。至今视力很差。
有时我醒夜,仍见灯亮着。仍见母亲在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仿佛就是一台自动操作而又不发声响的缝纫机。有时我见灯虽亮着,而母亲肩靠着墙,头垂于胸,补物在手,就那么睡了。有多少夜,母亲就是那么睡了一夜。
还有不少日子,母亲加班,则我们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个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儿。只知母亲昨夜是回来了,今晨是刚走了。要不灯怎么挪地方了呢?要不锅内的高粱米粥又是谁替我们煮上的呢?
才三岁多的小妹她想妈,哭闹着要妈。她以为妈没了,永远再也见不到妈了。我就安慰她,向她保证晚上准能见到妈,为了履行我的诺言,我与困盹抵抗,坚持不睡。至夜,母亲方归。精疲力竭,一心只想立刻放倒身体的样子。
我告诉母亲小妹想她。
“嗯,嗯……”母亲倦得闭着眼睛脱衣服,一边说:“我知道,知道的。别跟妈妈说话了,妈困死了……”
活没说完,搂着小妹便睡了。
第二天,小妹醒来又哭闹着要妈。
我说:“妈妈是搂着你睡的!不信?你看这是什么?……”
枕上深深的头印中,安歇着几茎母亲灰白的落发。
我用两根手指捏起来给小妹看:“这不是妈妈的头发么?除了妈妈的头发,咱家谁的头发这么长?”
小妹亦用两根手指将母亲的落发从我手中捏过去,神态异样地细瞧;接着放下在母亲留于枕上的深深的被汗渍所染的头印中,趴在枕旁,守着。好似守着的是母亲……
最可怜是中秋、国庆,新年、春节前夕的母亲。母亲每日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五个孩子都要新衣穿,没有,也没钱买。母亲便夜夜地洗、缝、补、浆。若是冬季里,洗了上半夜搭到外边去冻着,下半再取回屋里,烘烤在烟筒上。母亲不敢睡,怕焦了着了。
母亲希望我们在普天同庆的节日,没条件穿件新衣服,也要从里到外穿得干干净净。尽管是打了补丁的衣服。
母亲还想方设法美化我们的家,拼将她那毫无剩余可谈的精力,也非要使我们的家在短短几天的节日里多少有点像样不可。
“说不定会有什么人来!”
母亲心怀这等美好的愿望,颇喜悦地劳碌着。
然而没有个谁来。
没有个谁来母亲也并不觉得扫兴和失望。
生活没能将母亲变成个懊丧的怨天怨地的女人。
母亲分明是用她的心锲而不舍地衔着一个乐观。那乐观究竟根据什么?当年的我无从知道,如今的我似乎知道了,从母亲望着我们时目光中那含蓄的欣慰。她生育了我们,她就要把我们抚养成人。她从未怀疑她不能够。母亲那乐观当年所根据的也许正是这样的信念吧?唯一的始终不渝的信念。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上文,完成文章内容梳理。
简要概括三个场景 |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至少三点) |
①____ | ____ |
②____ | |
④____ |
【2】再读文章,让我们想开去,随着文字去触摸母亲。
(1)细读第一个场景。
我的感受:让你最感动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问题:很多个夜晚,妈妈都是靠着墙睡的,“我”为什么没有叫醒她,让劳累的母亲舒服睡一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第二个场景。
我的问题:文中反复写了小妹哭闹着找妈妈,但是最后几茎头发就让她不闹了,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赏析:题目是“母亲”,但第二个场景用大量的笔墨细腻地描写了我和小妹的言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文传真机。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 的事。
(2)请你给课文拟三个标题:
( )——( )——( )
19、课外阅读练习。
母爱的力量
那年,小妹因为生病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
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他,只是不停地① 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来,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② ,也要看她的造化。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
男人低下头,低低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地坐下来,轻轻③ 女孩冰凉的手,柔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着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而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结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住了一根稻草般死死④ 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起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一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着地的手,跟她说话,给她讲故事……直到那个女孩完全清醒过来。
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⑤ 。”
女孩说:“我感觉到妈妈用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黑的、冰冷的井里拉出来……”
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的脸微微红了,说:“我记得读过一句名言,母爱可以⑥ 一切。”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手足无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色凄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读短文,选出一个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序号处。
①应选: A.请求 B.哀求 C.要求
②应选:A.希望 B.期望 C.渴望
③应选:A.握住 B.拉住 C.抓住
④应选:A.抓住 B.握住 C.牵着
⑤应选:A.事迹 B.伟绩 C.奇迹
⑥应选:A.抢救 B.救治 C.拯救
【3】短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中提到好些人,其中的主要人物是( )
A.我
B.小妹
C.女孩
D.护士
【5】这填短文要表达的是( )
A.父亲对女儿的爱
B.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改为反问句)
(2)我们按照告示牌的要求去做。(改为双重否定句)
21、给下列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保持不变。
(1)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改为陈述句)
2.我思考答案。(扩句)
23、习作。
月球上的一天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为实现人类到月球上去的梦想迈进了一大步。假如有一天你来到了月球,你会见到哪些奇异的场景?会有哪些奇特的经历?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以“月球上的一天”为题目,把你想象到的场景或者奇特的经历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