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父爱之舟”表面上指姑爹的渔船,实际上指父亲的爱。
B.巴迪认为自己幸运只是因为妈妈鼓励和赞扬了他。
C.《慈母情深》中“我”看到母亲工作辛苦、挣钱不易后,为自己向母亲要钱买书的行为感到羞愧和自责。
2、《青铜葵花》中,为了躲避城里人把葵花接走,青铜与葵花最后躲在( )
A.自己家里
B.嘎鱼家里
C.远走他乡
D.一只船
3、下列引号用法相同的是( )
①郑和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
②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③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 “只拣儿童多出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④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4、选字组词。
5、比一比,再组词。
滑(_______) 粮(_______) 炭(_______)
骨(_______) 娘(_______) 灭(_______)
玲(_______) 拾(_______) 秀(_______)
岭(_______) 捡(_______) 透(_______)
6、带着问题来读书。
(1)“窃”字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意见)。文题“窃读记”中的“窃”应选择第
________种解释。“________”是本文的线索。
(2)本文的作者为了读书想了很多“窃读”的办法:读一本书要到________书店;选择____________的书店;贴在__________________;最开心的是________天。
7、积累运用。
1.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______)
(2)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______)
(3)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______)
(4)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______)
8、填空。
(1)按课文填空。
( )天空中挂着( )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 ),向一匹猹( )刺去。
(2)归纳课文有关内容,然后填空。
从闰土给“我”讲( )、( )、( )、( )等几件事,可以看看闰土是一个( )少年。
9、课内阅读。
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 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 话说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的 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1】给画“ ”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在本文中指___________感到有兴趣。
【3】“含泪上床”说明“我”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一句话在内容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重点段落品析。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用横线分别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
A.动态
B.静态
C.心理
【3】在作者眼里,冬天的美在于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只想送给你温暖
杨晔
迈克尔•格林伯格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纽约人。他( )不是明星( )不是富豪,( )很多人都认识他,尤其是穷人。
他有个雅号——“手套伯格”。他是怎么得到这个称呼的呢?他看上去像一个商人,穿着一身西服,手提着公文包。可这公文包里装的却( )文件材料,( )很多副手套。
寒冷的冬天里,格林伯格不像其他纽约人那样目视前方匆匆赶路。他会边走边四处张望,如果看到有人没戴手套,他就会走上前送给这个人一副,然后继续前行,寻找更多“冰冷的手”。他似乎不善言谈,送人手套时,也没有太多的话语。
年复一年,每个冬天里,格林伯格都不厌其烦地演绎着同样的手套故事。而在一年之中的其他季节,他则忙着买手套。
现在,很多纽约人都理解了他的善举,纷纷送手套给他。大家想让他转赠温暖。
格林伯格坚持送人手套已经有21年了。当年他刚开始送人手套时,还是一个腼腆的小伙子,如今两鬓已有白发。当年,他送人手套时,老人会说:“谢谢你,小伙子。”如今他送人手套时,会拍着人家的肩膀说:“小伙子,其实冬天不是很冷。”
格林伯格的行为不是偶然的。他的家族世代相传着一个理念——帮助他人会使大家都感到快乐。他说,一副手套虽然并不贵重,但它会使你感受到冬天里流淌着温暖的力量。
【1】本文约50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______分钟。
【2】在短文第1、2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从文中来看,迈克尔•格林伯格为什么会被称为“手套伯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迈克尔·格林伯格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A.得到他人的感谢。
B.给人温暖,让大家感到快乐。
C.得到更多手套送人。
【5】由迈克尔·格林伯格的行为,你想到了哪些名言或警句?选一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松坊溪的冬天(节选)
①下雪了。
②雪降落在松坊村了。
③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④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⑤松坊溪的石桥上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
⑥雪止了。
⑦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大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和竹林子,都披着白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
⑧远山拔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好一个白雪世界!从石桥上走过来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桥下的溪水正在淙淙地流着。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我看见桥下溪中的白雪世界间,有一群彩色的溪鱼,接着又有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桥洞,正在游来游去。
⑨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又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的洞隙间游去,都看不见了。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我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溪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1】借助关键语句能提高阅读速度。浏览短文,可以发现文章是从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来写松坊溪的雪景的。
【2】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松坊溪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B.作者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这里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以及雪在空中飞舞的姿态。
C.第⑦段中三个“都披着白雪”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表现了雪后到处覆盖白雪的美丽景色,让语言富有节奏,加强表达效果。
D.第⑧段中“发亮的白雪世界”指的是覆盖着白雪的石桥和溪石。
【3】用“______”在文中画出作者描绘雪中松坊溪溪石的句子。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雪后的白雪世界,为什么还要写水中游动的彩色溪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练习。
一碗水
吴然
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荫,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枯。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不但不浅下去,而且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被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地浸出来,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荫下,坐在石墩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刺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树叶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
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小松鼠来喝水,看见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你信不信,就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躲得远远的,不惊动这些树林里的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竖着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一口水,很快地用脚爪擦擦嘴,“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好甜!”
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大家都飞下来,在泉水边跳着,潮湿的沙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爪印。
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还有野兽的足迹呢!山上的各种禽鸟、野兽,一定常常到这里来喝水,到这里来聚会吧?
这就是“一碗水”,我们村后树林里的一眼小小的泉水。它从不干涸,总是满满的一碗!老辈人说它是一眼灵泉。哦,难怪鸟儿们喝了它的水,唱得那样好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那样机灵;村里的娃娃喝了它的水,一个个又是那样的聪明……还是上中学的阿哥说得好,啊,它是大山的乳汁。哟,它的水多甜啊!
【1】文章第三自然段的三句话都是病句,请修改。
第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仿写句子。
难怪__________喝了它的水,________那样________;
难怪__________喝了它的水,________那样________。
【3】本文围绕“一碗水”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碗水”其实是_________,它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人们和动物都喜欢它,是因为_____________。
【5】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邓政委的棉衣
1947年8月,大别山区已经是寒霜季节。由于我军远离后方,被服供应不上,邓小平政委和十几万将士仍穿着单薄的旧棉衣。战士们心疼地说:“我们没什么,要是把政委冻坏了,还怎么指挥我们打仗?”于是便聚在一起,专门为邓小平同志做了一套新棉衣。
第二天,副官长抱着这套新棉衣走进政委的小屋。他看到政委正伏在桌上聚精会神地看文件,便轻手轻脚地走到跟前,小声说:“首长,这是您的新棉衣。”政委放下笔,搓搓手,看到副官长抱着的新棉衣,一时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副官长说明情况后,政委站起来严肃地说:“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难道你们没有看到大家穿的和我一样单薄吗?棉衣破了,可以补一补再穿嘛!”他看到副官长左右为难的样子,又慈祥地笑了:“这样吧,棉衣既然做好了,就给通讯员小万吧,他年龄小,身体又单薄。”在一旁的小万赶忙说:“不行,不行!这是专门给首长做的。”政委在屋里来回踱了几步,用手指了指门,命令似的说:“就这样吧!”然后又坐下继续工作了。
邓政委的模范行为,为大家所传颂。
(1)给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战士们心疼地说……________
疼:①疼痛 ②关切喜爱
邓政委的模范行为,为大家所传颂。________
为:①做 ②变成 ③被
(2)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画线的词。
①邓小平政委仍穿着里单薄的旧棉衣。
单薄:________。
②小万的年龄小,身体又单薄。
单薄:________。
(3)本文记叙的顺序是
先写:________。
再写:________。
最后写:________。
15、课内阅读。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1】“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一句话表现了母亲( )
A.高兴
B.通情达理
C.爱买书
【2】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中连用了四个“立刻”,说明__________;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材料,完成相关练习。
读书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在传统纸媒和媒上的人均每天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 读报时间 | 看电视时间 |
20.38分 | 12分 | 144分 |
(摘自网络)
【材料三】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其中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选自《人民日报》)
【1】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小宇同学搜集到的。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搜集信息的渠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面的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为了消遣,我们可以阅读各种无用有趣的读物。
B.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读报的时间。
C.书籍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
D.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地感觉闭合。
【3】读完上述材料,关于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一些建议。
如果对父母,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
如果对政府,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 )无儿无女,( )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住。因此,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 )这是有名的住宅,( )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是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提升 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状况不好,他是不会卖掉这栋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
一个衣着俭朴的青年人来到老人跟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但是它的底价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而且现在已经升到10万英镑了。”青年并不沮丧,他(诚恳 诚实)地说:“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散步、聊天。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看 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青年以 赢得了这栋住宅的购买权,梦想成真。
【1】给短文加上标题,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2】在文中的( )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用“√”画出括号内最准确的词语。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就文中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此时此刻,老人在想什么?请把想到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位青年为什么能赢得住宅的购买权呢?请在最后一个自然的横线上写上合适话。
【7】你想对文中的那位衣着朴素的青年说些什么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刷子李(节选)
①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 ),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 )。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踩着( ),和着( ),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②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①秘方 ②鼓点 ③琴音 ④高招
【2】选文第一自然段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方面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技艺高超。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搜索”能换成“观察”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花笔墨写曹小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苏格拉底是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不错的助手。于是,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深情地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de dé děi)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助手连忙答道 明白 您的光辉思想得很好地传(chuán zhuàn)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优秀的传承者。他( )要富有智慧,( )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你帮我寻找和发掘这样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揭 竭 渴)尽全力地寻找,决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温顺地说。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又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可是,导师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助手的肩膀,说:“真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山山水水 五湖四海 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那位优秀的人,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又是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边。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就闭上眼睛。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优秀的就是你。( )你不敢相信自己,( )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字和词并打上“√”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我的蜡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在这句话中,第1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第2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4】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
【5】“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助手说自己“明白”了导师苏格拉底的意思。你认为他真的明白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哲学家的故事中,你收获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这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缩句)
2.我想起外祖父。(扩句)
3.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改为陈述句)
4.前天早上下了一上午的雨。(修改病句)
21、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②这样的玻璃其实早已问世了。
22、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作
感恩是为人的基本准则,拥有感恩之心才能不断荡涤灵魂;同时感恩之心又有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与呵护。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