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广西百色五年级(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辞退     忙绿     脊背

    B.乘巧     玲珑     梳理

    C.治疗     煤炭     漂浮

    D.教训     抽像     领略

  • 2、在加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_______”。

    三暮四(zhāo  cháo)   怒(jiē  jié)   众(jū  zǔ)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金碧辉煌   富丽堂煌

    B.牵肠挂肚       应接不暇

    C.成群结对       完璧归赵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中有真情。“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歌颂了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爱国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听闻收复山河时的欣喜之情。诗中有美景:“月出惊山鸟,__________”描绘的是月夜乌啼图。诗中有童趣:《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

    (2)四大名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任务形象,有 _________的武松、_________的周瑜、_________的孙悟空和 _________的贾宝玉。

  • 5、读拼音,写词语。

    chéng qún jié duì______的大雁,在高空中bǐ yì shuāng fēi______,更是叫人感动。xī yáng xī chén______yè mù jiàng lín______,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xīn kuàng shén yí______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不在此,_______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___,记亦__________

    3.有志则________;有识则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如_________,皆无识者也;有恒者___________

  • 7、根据积累填空。

    (1)“_____东入海,_____上摩天”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赞美了黄河与华山。

    (2)王昌龄写的《从军行》一诗中,最能表现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决心的诗句是:“黄沙百战 _____,不破楼兰 _____”。

    (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与“昼出耘田 _____,村庄儿女 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诗句中虽然没有一个“忙”字,却写出了乡村的农忙情景。

  • 8、解释加点的字词的意思。

    1.死去知万事空。__________

    2.但悲不见九州__________

    3.万马齐究可哀。__________

    4.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一样物品,两样感受

    雨伞

    雨伞是人们雨天出行必备的工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伞的国家,从发明之日到现在至少有3500多年的历史,当时被人们称之为“簦”。

    关于雨伞的发明,民间有诸多传说。流传最广而又有文字记载的还是那位神通广大的“鲁班先师”。据说鲁班在乡间为百姓做活,媳妇云氏每天往返送饭,遇上雨天,常常挨雨淋。鲁班为了不让送饭的媳妇让雨淋着,沿途建造了一些避雨的亭子,天下雨了,便可在亭子内暂避一阵。亭子虽好,总不能多设,而且天气如小孩子的脸变化无穷,尤其是夏季雷阵雨的天气,说下就下,以至迅雷不及掩耳。云氏突发奇想,要是有个随身的亭子该有多好?鲁班听了媳妇的话,茅塞顿开。这位本领高强、无所不能的发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样子,裁了一块布,安上活动的木质骨架,装上伞把。于是世界上第一把雨伞就这样问世了。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为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雨伞也在不断地改进、更新。最初鲁班大师发明的雨伞是笨重的木质骨架;到像《毛主席去安源》拿着的粗大、笨重的竹子骨架油纸雨伞;后来人们又把油纸雨伞改为黄色油布雨伞。这种雨伞不光是笨重,不便携带、那熏人的油漆味人们也很难适应。再后来人们用细钢条做成骨架,用不同颜色的布做成雨伞,雨伞又太长,携带还是不太放便,最后改造成现在自动折叠的自动伞。用时自动撑开,不用时折叠后放在背兜里,随身携带,非常方便。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我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能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母亲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母亲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母亲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听了母亲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坚   艰)难,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母亲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扳,“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母亲织了一夜的布。我悄悄地走到母亲跟前,用(颤   颠)抖的声音喊了一声:“娘!”母亲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母亲笑了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终于有一天,母亲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母亲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眉开眼笑地说:“去吧,你要的伞!”

    我惊叫着,从母亲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传)。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母亲那笑得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这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伞的国家,从发明之日到现在至少有___________多年的历史,当时被人们称之为“簦”。

    【2】伞的历史发生了很多变化,从鲁班发明的___________伞、到竹子骨架的___________伞,再到可以折叠的___________伞。

    【3】在文中的括号里用“√”选择正确的汉字。

    【4】母亲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沉思良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之所以沉思良久是因为__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偶一抬头,望见了母亲那笑得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为什么还舍不得扔掉它?

    _________________

    【7】同样是写伞的文章,但是两篇文章却有很大的不同,请你阅读《雨伞》《伞的故事》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T型对比图,从表达方式、描写内容、抒发情感三方面来比较一下。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雨伞》

    比较内容

    《伞的故事》

    _____________

    A.重在说明事物。

    B.重在讲述故事。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A.讲伞的发明过程和发展变化。

    B.讲了母亲为我买伞的故事。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A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B.我对伞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 )的殿堂,也有玲珑(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_____、元、_____、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我能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剔”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

    【2】请把短文第一句中的两个词语补充完整,填在括号里。

    【3】我能在短文第2自然段中的橫线上填写朝代名称。

    【4】判断题,请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句话在文中起过渡作用。 ____

    (2)“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句话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____

    (3)“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圆明园没有什么特点。 ____

    【5】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

    A.因为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能让我们牢记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B.因为想告诉我们如果要重建圆明园,就要记住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样子。

    C.因为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就能更加吸引大家去了解圆明园,明白要保护好圆明园遗址。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分一点阳光给你

    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总会看见一个背着书包的男孩,黑黑的皮肤,厚厚的嘴唇,两只分得很开的眼睛,大约有十五六岁。他站在路边,和过往的每个行人打招呼,不停地叫着:“叔叔好,阿姨好。同事告诉我这是个弱智的孩子。我平时匆匆忙忙,再加上知道他是个弱智,故而从不和他搭话。

    一天中午,太阳出奇的好,因不用急着赶回去替女儿做饭,所以我心情轻松地走在初春的阳光下。

    那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仍然站在路边,伸着脖子叫叔叔阿姨好。我走过他跟前,在他叫阿姨好的时候,对他笑了笑,然后又慢慢往前走。没走几步,身后传来一个怯怯的声音阿姨,我能和你说话吗?”我用心地看了他一眼,就在这刹那间,我看到了那两只分得很开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渴望。我冲他点点头,那双没有神采的小眼晴里闪出了兴奋的光芒:“阿姨,你笑起来真好看。从来没有人对我笑,也没有人和我说话,我只和我家的狗狗说话,可是狗狗只吃肉,不爱听我说话。

    我笑笑问他:“你上几年级了?”“初中。要做化学实验,可是我不会,也没有人教我。

    沿着人行道,弱智男孩一边走一边不停地说着他的学校,他的老师,他的同学,他的小狗,他告诉我他最事欢的是劳动课,因为劳动课上同学都喊他帮忙,他觉得自己真了不起,会干很多别人不会干的活。说这话时,弱智男孩的脸上满是自豪,我的心却像被什么扎了一下,轻轻一哆嗦。

    我和男孩慢慢走着,微笑着听他说着含糊不清的话。他的话语没有任何逻辑性,杂乱无章,有时根本无法听清楚他到底在说什么,但我一直微笑着听。走到拐弯处,我对他说:阿姨要回家了,你也回家去好吗?”弱智男孩依依不舍地看着我,然后点点头:“阿姨再见!”我站在路口,看着他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走远。我抬头看看天,天很远很蓝,阳光很灿烂。

    想必小男孩的心灵深处,此时也是阳光灿烂吧。

    我不知道小男孩心中的阳光是不是我给他的,但我知道,分一点阳光给最需要的人,我们的阳光不会减少。

    1   画出与抬头看看天,天很远很蓝,阳光很加烂相照应的句子。

    2没走几步,身后传来一个怯怯的声音:“阿姨,我能和你说话吗?”怯怯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必小男孩的心灵深处,此时也是阳光灿烂吧中的阳光灿烂指的是_____;天很远很蓝,阳光很灿烂中的阳光很灿烂指的是_______

    4细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认为弱智男孩心中的阳光是作者给的吗?为什么说分一点阳光给最需要的人,我们的阳光不会减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练习。

    一束光的力量

    听过几位去过灾区支援回来的朋友描述,“512”大地震留给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的,除了震惊、伤痛之外,最多的感慨可能就是“好好活着”了。我问朋友们,那些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压在废墟瓦砾下的人,身处在黑暗的世界里,最渴望的是什么呢?他们每个人都仔细地想了想,不约而同地回答:“应该是渴望一束

    光吧。”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同学玩的一个游戏。家乡的水库边有一个防空洞,因为洞里迂回曲折,常常有不明身份的人在里面借宿出没,这个防空洞便成了孩子们探险的地方。

    有一天放学后,我和几个同学来到这里,要比试谁的胆量最大,敢一个人进去走完全程。平素我是个头脑简单,胆大包天的“假小子”,但对于这个防空洞,我也有着难以言表的恐惧心理。碍于面子,我硬着头皮参加比试,并且非常不幸地在抽签环节中抽到了第一个。

    为了不让其他人看出我的忐忑,我一边假装微笑一边往洞里走。越走光线越弱,洞口的声音几乎听不见了,四周一片寂静。在微弱的光线下,我顺着主路一步一步前进,突然一个转弯,我一下子被黑暗包围,这时我才真正知道什么是“伸手不见五指”。在潮湿的空气中,我只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心里极度恐惧。

    不知走了多久,好像有一个世纪那么长的时间,突然,我眼前出现了一束光,从出口远远地照了进来。我心中立刻踏实下来,在那一刻觉得幸福无比,因为我看到了希望。

    我想,这就是一束光的力量,它向那些身处黑暗中的人传递着外界的信息和生命的希望。可以想象,那些在断壁残垣中受困的人们,心中最渴望的,是“一束光”。一束光的力量,哪怕是如此的微弱,也让人感觉温暖,充满力量;哪怕它转瞬即逝,也可以点燃心火,让生命之火,永不熄灭。

    我愿意是那道光,照亮更多人的前程,让处在寒冷中的人们感受到温暖,让处在黑暗中的人们不再困惑,让自己更加充满希望。

    【1】选字填空。

    砾 烁

    ____    瓦____

    慨 概

    ____括 感____

    碍 得

    ____意 阻____

    【2】组词。

    _______________

    _____  朗_____  捡_____

    【3】引号常见的作用有:A.表示引用的部分;B.表示特定的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

    文中“假小子”和“一束光”中引号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作者借地震中的人们对________的渴望,引出了小时候的一次游戏,平素________的“我”怀着________的心情走进防空洞,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潮湿的空气中,“我”心里________,而当看到出口照进来的光时,“我”心中_______。在生活中,“一束光”可以是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给你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___________

    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 )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的,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 ),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了父亲这件事情。父亲又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栏上的洞。这些围栏将永远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了疤痕。( )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 )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给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1】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

    【2】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3】这个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你和他人的相处中有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读了短文后,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不要出现真实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结合短文或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忆读书(节选)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在作者眼里,《________》精彩,《________》人物栩栩如生,所以她喜欢看;《封神榜》_______,《荡寇志》_______,所以她不喜欢看。

    2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是(   )。

    ①故事情节精彩,人物栩栩如生。②带有许多华丽词句、无病而呻的文字。③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3作者选择好书的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理解

    琴声悠扬

    克里斯·克莱斯勒是一位水平高超而且敬业的小提琴手,他做梦都想得到一把史特拉提瓦里小提琴。多年来,克里斯拼命工作,想挣到足够的钱买到他梦寐以求的这把琴。终于有一天,他拿着全部积蓄来到纽约,他寻找了很多家乐器店,经过多方打听,才找到了一家出售这种名贵小提琴的乐器店。店主走进后房,用钥匙打开保险柜,拿出了这把史特拉提瓦里小提琴。

    克里斯的眼睛一亮,激动得心里砰砰直跳,他小心地把这件精美绝伦的乐器放在肩头,拉了起来。琴声悦耳动听,他知道,这确实是他魂牵梦萦的史特拉提瓦里小提琴。但是当问到店主这把小提琴的价格时,克里斯大吃一惊:他的钱还差一半。

    我们能定一个付款协议吗?”克里斯试探着问。

    对不起,我不能。店主回答。

    那您能先为我把它保存一段时间,等我借到足够的钱来买吗?”

    恐怕这也不行,先生。如果有人来付了款,我只能把它卖给顾客。

    克里斯回到家后,马上开始向家人和朋友们借钱。他的进展很慢,但不到一个月时间,终于有人愿意帮助他。他满怀希望地再次来到那家乐器店,告诉店主他可以付款了。

    您晚了一步,店主说,几天前一个富有的收藏家已经买走了这把史特拉提瓦小提琴。

    克里斯沮丧极了,他离自己视若生命的宝贝只有一步之遥,却又失之交臂!在走出乐器店后,他突然灵机一动,返了回来。您能告诉我这位收藏家的名字吗?我问他是否愿意转卖给我。

    店主告诉了克里斯这位收藏家的姓名住址,他马上找到了收藏家。

    能够拥有这把小提琴是我一生的梦想,克里斯对收藏家说,您能把它转卖给我吗?我愿意付给您更多的钱。

    收藏家摇了摇头,然后说:我想帮助你,但我也非常喜爱这把小提琴。它是我的收藏品中的极品,我想把它作为我的传家宝。

    我理解您,克里斯彻底失去了信心,那么,您能允许我用这把小提琴演奏一两次吗?这对我来说太有意义了,我会把这个记忆保存终生的。

    收藏家答应了他的这个请求,把小提琴递给了他。克里斯虔诚地举起琴弓,他知道,自己将再也没有机会用这把小提琴演奏了。他把自己全部的情感都融入进了乐曲中,几分钟后,他把小提琴交给了收藏家,道过谢后,他向门口走去。

    就在克里斯的手碰到门把手时,收藏家叫住了他。先不要走,收藏家说,您演奏的音乐太美了,我从没听到过如此动听的音乐。我买这把小提琴只能把它作为一件摆设,您却能用它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美的享受。这把小提琴是你的了。拿着,请收下它。

    后来,克里斯就是用这把琴在台上演奏,把一首首美妙的乐曲奉献给了无数的听众。

    () 艾伦·科恩 编译:孙开元

    1从文中找出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当克里斯·克莱斯勒听到小提琴的价格时,他(  )。好不容易借到钱,(  )来到店里,却得知小提琴已被收藏家买走,这时,他(  )。他想从收藏家手里买下小提琴却遭到拒绝,这时,他( )。于是,他请求借用小提琴演奏一曲,没想到一曲终了,收藏家竟赠琴与他,此时,他欣喜若狂。

    2读句子,回答问题。

    收藏家摇了摇头,然后说:我想帮助你,但我也非常喜爱这把小提琴。它是我的收藏品中的极品,我想把它作为我的传家宝。

    (1)极品”、“传家宝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收藏家为什么把小提琴赠送给克里斯? _________

    3你觉得收藏家在做赠琴这个决定时,有没有经过短暂的犹豫?试从文中找出依据。

    有两处:一、_________ ;二、_________

    4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说明什么?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心存善念,乐于帮助别人。

    B. 音乐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共同的爱好让收藏家和小提琴手走得更近。

    C. 克里斯演奏水平高超,而且敬业,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好乐手。

    D. 你能够拥有某样东西,靠的不是金钱或权力,而是你对它的爱和你与它在心灵上的沟通。

    5当克里斯听到收藏家说要把琴赠送给他时,克里斯当时会有怎样的神情与动作?发挥想象,写一写。_________

  • 16、阅读课文片断,回答后面的问题。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饱览( )

    【2】写出选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较大篇幅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片段)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十分,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选段中画“ ”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描写 ,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2】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又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3】从“诸葛亮笑着说”中“笑”你读懂了什么?(至少从两方面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文段1】雀形目鹟科的1亚科。本亚科鸟类体形短小或中等;嘴形尖细,有时微具缺刻;体羽大都为纯色,仅少数非洲种彩色较多。共6l属345种,中国有19属83种。是旧大陆著名的鸣禽,仅少数种类(如戴菊莺、北极莺)越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宾和马鲁古群岛越冬。

    ①旧大陆:指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欧洲认识的世界,包括欧洲、亚洲和非洲(全体被称为非洲—欧亚或世界岛)。与此相区别,新大陆主要指美洲大陆。

    ——《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

    【文段2】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鸟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莺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除两三种身上稍有斑点略能点缀,其余的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它们居住在花园里,树丛中,或是种植蚕豆青五等的菜田里,一般在蔬菜架子上栖息;它们在这里玩耍、搭窝,不停地出入,直到收获季节。

    【1】文段1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文段1中写到“体羽大都为纯色”,联系以上文段,我知道莺的体羽颜色大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以上语段,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莺都会越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宾和马鲁古群岛越冬。( )

    ②莺是世界岛著名的鸣禽、它们的叫声欢畅,透出喜悦。( )

    【4】这两段介绍莺的说明文语段语言风格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一种呢?请联系语段中的有关词句说明理由。

    文段1语言风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2语言风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阅读老师下发给学生的《慈母情深》预习单(见下图),完成下面的题目。

     

    1预习单给我们明确提示了________种学习词语的方法。学习词语只有预习单上提示的这几种方法吗?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习单给我们提示了预习的过程,请从每一个环节中提炼出一至四个字写下来。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仿写句子)

    _____

    (2)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_____

    (3)我要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给句子换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_____

    (4)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运用该句子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他刚刚还在讲台上大声喧哗,可老师一来,_____

  • 2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写下来。

    (1) 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 22、按要求写句子。

    (1)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到后来,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越来越大。

    改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扁鹊退了出去。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生活中,我们曾走进许多地方:走进大自然,我们流连青山绿水;走进书籍,我们体验文字的温度和魅力;走进被人遗忘的角落,我们探究曾经的秘密;走进人的心灵,我们感受心与心交融的喜悦……

    请联系生活实际,以“走进 ”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叙事清楚,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字数450字左右。

    题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