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阳冈打虎的是( )
A.林冲
B.武松
C.宋江
D.李逵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江山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B.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C.节日的东方路,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到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D.杨绛先生翻译的《堂吉诃德》,已大概累计发行大约70多万册。
3、选自崔颢所作的《黄鹤楼》里的诗句是( )
A.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B.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C.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4、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跟随作者的如花妙笔,欣赏了许多美丽的景色:________的钱塘江大潮、________的“鸟的天堂”、________的火烧云……我们也认识了许多有趣的小动物:________的蟋蟀、________的老舍先生家的猫、________的白鹅……
5、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完整______ 茂盛______ 笨拙______ 仔细______
6、拼音写词。
jiù fù zhǎn duàn wú xiàn kǎi xuán zhū gě lià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ù shuō shèng shuāi fán suǒ zhì pǔ piān zhā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充句子或按要求填写。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万事功到自然成。
3、悠悠天宇旷,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本来看好我们国家的男子篮球队的,可自从开赛以来,球队一直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歇后语),令我失望透了。
8、按要求答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诗句)
2.松树长在山崖边。(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有一座寿阳山,形状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太空“清洁工”(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就到了设计寿命极限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能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些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dái)。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的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会遭殃。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极大。而且因为外层空间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它们环绕地球飞行好多年也不会坠入大气层烧毁。
有没有办法清除掉太空垃圾呢?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清洁工”。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4台摄像机,能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旦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淘气包”,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速飞行,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起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剧烈的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假如垃圾的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坠落地点,让它的残骸掉到沙漠或海洋中,既不会威胁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有了太空“清洁工”,外层空间会干净许多,航天器的运行也安全多了。现在的做法还只能让“清洁工”和太空垃圾“同归于尽”。虽然造价不算太贵,但是清理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还是不合算。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能够在消灭掉一个太空垃圾后,再去寻找别的垃圾,多次完成清理工作。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这篇短文的说明对象是太空“清洁工”。( )
(2)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不大。( )
(3)目前太空“清洁工”造价不贵,清理一件垃圾只需一个“清洁工”,比较合算。( )
(4)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能够多次完成太空垃圾清理工作。( )
【2】把从短文第二自然段中获得的有关太空“清洁工”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清除太空垃圾?请结合短文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碗水的愤怒
在我生命里曾经流淌过一碗水,是这碗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愤怒。
暑假时,久居都市的我与朋友结伴西北行。七月如火,车子在高高的黄河大堤上爬行。黄河河底龟裂,河水时断时续,给人一种苟延残喘的感觉,全没有“黄河在咆哮”的气势。在黄河拐弯处好不容易才见到了一个村子,村子因树而得名,叫“五棵树村”。在村头有个苗圃,绿绿的一片,让长途跋涉的我们略感一丝凉意。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树苗根上小心地地滴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轻抚摸睡梦中的婴儿。“小姑娘,能不能给点水?”我不停地用毛巾擦着好像永远也擦不干的汗,渴望能洗一把被汗水渍疼的脸。
小姑娘迟疑了一下,转身走向苗圃后面的屋子,屋子里的椅子上坐着一位老妇人,脸上带着世事洞明的安详。小姑娘轻轻对她说了些什么,老妇人点点头从腰间“哗啦”一声摸出一串钥匙一这时我才看见在屋子和苗圃之间有一眼水窖,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儿,木盖儿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
只见小姑娘轻盈地走到水窖前,熟练地打开大铁锁,用一个小木桶小。小心地汲出一点水,倒进一个干净的陶瓷碗里。她双手捧着那碗,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走到我面前说:“走远路渴了吧,快喝吧!”我看了一眼,那水里竞漂浮着一些细小的杂物,在白瓷碗里显得更浑浊。
本来我是想洗把脸凉爽一下。喝的水我们自带了许多瓶纯净水。等小姑娘转过身去继续 “滴”她的水后,我让同伴把那碗水倒出来,开始洗脸。
听到水落地的声音。老妇人和小姑娘不约而同地投来愤怒的目光。老妇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喊了声:“作孽呀!”突然摔倒了。小姑娘却不去扶老妇人,只是惊叫着冲到我身边,一把抢过我同伴手中的水碗,然后竞倒在地上,伸开双手用力挖起我脚下那一点被水浸湿的土,捏成一个泥团,迅速跑到苗圃旁新栽的小树边,深挖了一个坑,把湿泥团贴着树根埋下,这才急切地叫着“奶奶”向老妇人跑去,慢慢把她搀扶到椅子上。
我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良久,我们才从小姑娘口中知道,这村周围黄河大堤旁的小树苗都是那位老人家培育出来的,这水窖也是老人家挖的。前年大旱, 水窖里也难以存住水了,为了让刚栽上的小树苗能够成活,老妇人翻山越岭到二十余里外的地方去挑水,不料半路上一脚踏空,瘸了一条腿。
老妇人叹了口气,意味深长地说:“不是我小气,这样热的天,我的苗圃一天才用一瓢水,你们不知道缺水的苦,这样糟蹋水,我心疼呀!”
【1】在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清澈________ 缓慢________
停止________ 暂时________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成语。
①事先没有商量却说出相同的话或做出相同的事。________
②内容深刻含蓄,耐人寻味。________
③比喻勉强维持生存。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描写黄河干旱的句子。
【4】读下面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儿,木盖儿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姑娘伸开双手用力挖起我脚下那一点被水浸湿的土,捏成一个泥团,迅速跑到苗圃旁新栽的小树边,深挖了一个坑,把湿泥团贴着树根埋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小姑娘为什么不先扶摔倒在地的奶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老妇人为什么那么愤怒?从中看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绿 色 建 筑(12分)
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推出“绿色建筑”,令人耳目一新。
德国建筑学家制造成功的一种“向日葵”式旋转房屋,内装如同雷达一样的红外线跟踪器,只要天一亮,房内的马达就会启动,使整座房屋迎着太阳缓缓转动,始终与太阳保持最佳角度,使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屋内。夜幕降临,房屋又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复位。这种房屋既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驱动房屋运动,保证房内的日常供热和用电,又能将明媚的光能储存起来,供阴天和夜晚使用,设计构思十分巧妙,独具匠心。
澳大利亚悉尼市为迎接举世瞩目的2000年奥运会,特意设计了世界第一家跨世纪的绿色体育馆,使人能处处体会到环保的气息:供电——由设在馆顶上的1 000组太阳能电池完成;座椅——90%由废料制造而成;纸张——即盛会期间准备张贴或使用的所有海报、入场券等,全以再生纸印刷。更奇特的是,无论是建筑的造型,还是墙壁上的装饰图案或大厅中的雕塑,均以地球、波浪、年轮、阳光、水草、叶脉、藤蔓或珍稀动物为主,使整个建筑表里如一,内外和谐。它向世界各国的人们发出忠告:热爱大自然,热爱养育我们的地球。
(1)德国建筑学家设计了一种_________,它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_ ___。(2分)
(2)澳大利亚建筑学家设计了一种_______的建筑。它的奇特之处体现在:____ __。(3分)
(3)读了这篇短文,你认为什么是“绿色建筑”?(2分)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2分)
(5)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其中一个口号就是“绿色奥运”。你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精神吗?(3分)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针鼹
①针鼹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一种哺乳动物。针鼹和刺猬最大的不同是针鼹有锐利的爪子,善于掘土。它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澳大利亚每年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这一因素在内。
②针鼹长着一支管状的长嘴。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它的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晚上它睡在灌木丛中的土地里,空凹的原木中,石头缝里,甚至野兔和袋鼠的洞穴中,因为这些动物均奈何它不得。当然,它不去争夺别人的食物。冬季蛰伏,它十分迟钝。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长达28周。其实,澳大利亚的冬季并不冷,更无冰天雪地,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封区的气温还有零上15摄氏度呢。在春天的开头几天出洞找食的针鼹动作较迟缓,出来次数较多。针鼹走动速度较慢,如滚动状,但奇怪的是,它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漂在水上,样子十分逗人。
③8月至10月,是针鼹袭击大型蚁穴的季节。蚁穴中有许多带翼的肥壮蚁后,这些蚁后准备了充足的脂肪养料,准备飞出窝,建立新的家。此时,针鼹用长鼻嘴猛袭蚁巢,伸出它充满黏液的舌头,粘住食物,卷入口腔。在粘住蚁后的同时,也会带入许多脏土屑,但这没有关系。针鼹每天吃许多脏土,脏土既帮助消化,又含有稀有元素。针鼹的胃表皮粗糙,和别的哺乳动物很不同。吃了这样丰盛的晚餐,小针鼹长得很快,春夏时一下子大了许多。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蛰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迟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这篇选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针鼹的食物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针鼹找食物主要是靠鼻子,它能探测到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
B.第③段通过描述见闻生动地说明了针鼹的“绝活”,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C.“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中的“据估计”表示数目不确定,这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要求不符,应删除。
【4】选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 )(多选)
A.作比较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举例子
【5】下面句子中的“一般”能否换成“一定”?为什么?
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澳大利亚农民们为什么喜欢针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窃 读 记(节选)(10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贪心——( ) 喜爱——( )
(2)根据选文填空。(4分)
“我”害怕的是_______________,“我”喜欢去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最令“我”开心的、高兴的是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对作者 _ _______和____ _______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课外阅读。
永不凋谢的玫瑰
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②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③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④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⑤“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_______。”
⑥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1】在文段中找出表示下面意思的词语。
(1)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
(2)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 )
【2】简要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
_______
【3】读中品味。
(1)文中“惊讶”一词出现两次,同学们第一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第二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
(2)认真品读第⑤⑥段,想想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再把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补充在文中“______”上。
【4】读中感悟。
(1)你认为题目“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
(2)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
15、阅读。
空城计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惊失色:____________________
笑容可掬: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掩饰过失的猫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是我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把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糊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目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就沉没(méi mò)了。
走吧 同伴们说 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qiǎn qián)水了
(1).用“√”在文中标出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说说“百般掩饰”的意思。
(3).将“捉它还不容易?”改为陈述句。
(4).在画线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5).这则寓言写了猫掩饰过失的几件事?请用简要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6).这只猫最后为什么被淹死了?
(7).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个故事给你的启发。
17、课外阅读。
选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眼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1】联系上下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放心不下眼前的事,焦急到了极点,睡也睡不着,吃也吃不好。( )
(2)意思是指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
【2】仔细阅读短文,完成填空。
(1)他到处求职都因___________连连碰壁,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2)第⑥段中画“ ”的句子属于对人物的_______描写,表现了父亲________的心理。
(3)文中父亲和儿子都流泪了,儿子流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父亲做了两次“选择”,请概括说说父亲的“选择”是什么?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在第⑧段中画出一个最能表现他听了父亲的话深受感动的句子。
【5】结合短文,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是因为父亲用无声的语言责备了他。
B.“当天,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其实父亲是愿意留在老年公寓的。
C.我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我要照顾年迈的父亲。
D.这篇短文主要是赞扬父爱的博大深厚、伟大无私。
18、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和初升的太阳一样,慢慢长高了,也更加懂得留住今天的太阳。人要活得充实和有价值,就必须学会留住今天的太阳。尽管人不可能真的留住太阳,但是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或两步,甚至三步四步,这几步看起来似乎很微小,但意义却非常大。
如果说我有什么秘诀透露给你们,那就是——学会留住今天的太阳。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充实( ) 微小( ) 秘诀( )
【2】从片段中带点的关联词语中选择一组,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人可以比太阳走得还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学会“留住今天的太阳”了吗?你打算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摘下翅膀,送给学生飞翔
①“爱身边的每个人。没有什么索取,就是奉献。”父亲常常笑着这样提起她。
②“她在身边总感觉有一种温暖围绕。”同事常常笑着这样提起她。
③“老师的批语写得比我的作文还长。”学生常常笑着这样提起她。
④她就是张丽莉。美丽的丽,茉莉的莉,花一样的名字;1984年出生,28周岁,花一样的年龄;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语文教师,园丁一样的职业。
⑤张丽莉出身于一个教师世家。小时候,她的大眼睛经常盯着爷爷案边那一本本已被翻旧的教科书,很羡慕;长大了,她的耳边经常回响着父亲与爱徒们谈至兴起时的喝彩声,很渴望;高中毕业,她的报考志愿表第一栏填写了师范类院校的名称,很自豪;工作了,她用青春年华放飞师爱,在三尺讲台收获成长,很开心……
⑥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一个让人心痛的时间。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挤满了刚刚下晚自习的初三学生,四辆汽车停在校门口,学生正排队上车准备回家。“我刚出校门惨祸就发生了。”十九中学生刘晔目击了惨祸,当时有的学生在过马路,有的学生在上车。门口一辆黑D08139金龙大客车突然启动,撞向前面的那辆大客车,当时有几个学生背对着大客车走着,完全没意识到危险。“张老师冲了过去,救出两个学生。这时,前面这辆大客车撞到了一辆依维柯客车,而张老师已被碾到车底下去了。随后,依维柯客车又撞向了对面的一辆本田轿车。”回忆起出事的那个晚上,第十九中学初三七班班主任李金茹的眼泪还是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当时李金茹距离站在车旁疏导学生的张丽莉仅几米远。事发时张丽莉向前一扑,用手将车前一名已经吓傻的学生推到一边,自己却被猛冲过来的客车撞倒在地,沉重的车轮在张丽莉身上碾轧了过去。
⑦面对疯狂冲向学生们的大客车,丽莉其实可以选择原地站住或者后退,这其实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但她选择了向前。她不顾自身安危,凭着一种师者父母心的本能,迈开腿、伸出手,救出两名学生,而她自己却被卷入车下,双腿截肢。那一瞬间,她1米68的高挑儿背影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线,镌刻在中华大地。她用刹那间绽放的大善大爱大勇大美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
⑧摘下翅膀,只为让学生飞翔。
【1】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索取——( ) 轻松——( )
【2】文中①~③自然段运用了( )(A.反复 B.排比 C.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用“她”而不直接点明姓名“张丽莉”的作用是( )
A.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B.简明表达
C.为了结构对称
【4】品读画线句子,将文中具体描写“那一瞬间”的语句用波浪线画下来。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是指( )
A.她个子高挑,从后面看,背影很美,是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B.她救学生时动作优美,形成了美的风景线
C.她不顾自身安危救学生的行为形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线,永远刻在了人们的心里。
【5】文章结尾“摘下翅膀,只为让学生飞翔”的意思是_________,这样结尾的特点是__________。
【6】你最喜欢你们学校的哪位老师?学习第⑧段的写法,写写他(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注意运用动态或静态描写的方法)
过了一会儿,太阳落山了。
_______________
22、蔺相如对秦王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那一刻,我 了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那一刻,我 了”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