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迅先生曾把“早”字刻在桌上,督促自己时时早,事事早。可以说,“早”是他的座右铭。你愿意写出自己的座右铭吗?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完成练习。
1.日积月累。
钟期久已没,__________。
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
“五行”是华夏民族创造的哲学思想。古代先民认为,天下万物皆由五类元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黍、菽、稷合称“五谷”。____、____、____与徵、羽合称“五音”。
2.根据教材内容填空。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诗句中的“九曲”说明了黄河_________的特点,“万里”写出了黄河_________的特点。请你再写两句描写黄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_______,《穷人》中的_______。留意人物的_______、_______、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
两_____三____ 身无__________ 地_____ 人_____
_____ 零八______ 哄堂___________ 随心_________
1.老师讲的故事生动、幽默,逗得大家 ____________ 。
2.在知识的海洋中,你可以 ____________ 地畅游。
4、根据具体语境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 )地读着。
(2)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 )。
(3)我们会成为丰硕( )的果实,多么好的未来。
(4)飞来和花瓣,变成一朵朵馥郁( )的鲜花,开在老师的心田。
(5)亭亭玉立的风筝像鸟儿舒展地起舞,恬静( )的栖息。
5、比一比,再组词。
唇( ) 篷( ) 苔( ) 蔗( )
辰( ) 蓬( ) 答( ) 庶( )
6、课外类文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①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②?
[注释]①长缨:革命武装。②苍龙:国民党反动派。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词句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的革命豪情,流露出红军________________之情。后来,人们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示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描写六盘山秋天景象的词句,并展开合理想象,把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都写到了山,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浪淘沙》,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
(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浪淘沙》。
【2】“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3】判断对错。
(1)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在具体、生动、形象。(______)
(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_____)
(3)这首诗以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精神。(______)
【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崖”,关于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携带泥沙,浪淘汹涌来自天边。
B.“九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曲曲折折,排山倒海的气势。“自天崖”生动地表现了黄河源远流长。
C.这两句诗描写了黄河来自天边、川流不息的壮丽图景。
8、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江郎山和韵
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①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其高。②干:这里指接触。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牛
我对牛是很熟悉的。第一,我属牛。第二,我有只小铜牛,我非常喜欢它。
我十岁生日那天,爷爷对我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属牛,我就把这只小铜牛作为礼物送给你。”说完,就把一只金黄色的小铜牛递给了我。
小铜牛好看极了。它有壮实的身骨,稳健的腿脚,尖利的犄角,灵巧的尾巴。爷爷说:“牛不仅用尾巴来驱逐蚊蝇,还时常用它来鞭策自己啊!”真的,我意外发现:那条牛尾巴似乎在左右鞭打自己,让它的四肢更使劲地朝前蹬。爷爷还说:“牛是踏踏实苦干的动物,是从不喜欢偷懒的。”我越发对这只小铜牛感兴趣了,爱惜地用绸布把它包好,放在写字台上。
从此,每当我坐在写字台前做作业时,总要看看这自觉、踏实、耐劳的“牛”。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又一次坐在写字台前,用双手托着小铜牛。看着,看着,眼前出现了一幅壮观的画面:手中的牛动起来了,走在广阔的田野里。它腿上沾满肥沃的泥土,低着头,鼻孔里喷出热气,尾巴用劲地垦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奋力向前。它的身后是一望无垠的耕作过的土地。在它的身旁又出现了成千上万个同伴,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作者的想象,作者是由生活中牛“( )、( )、( )”这三个特点展开想象的,从作者的想象中,可以看出他平时很注意观察,如果不熟悉牛的习性,也就不可能有如此( )的想象、细致的描写。
(2)作者写《牛》这篇文章的原因是( )
A.对牛很熟悉。
B.自己属牛。
C.为了赞杨生活中的牛自觉、踏实、耐劳的精神。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冰雪人民币
她在冰天雪地里提着包等出租车。一辆一辆从她眼前开过去的车没有空车标志,这样的天气打车很难,她手里的包越来越沉。
她在几个人的争夺中胜出。
拉上她的司机一开口,她就听出他是郊区农民,车上还散发着浓浓的烟味和汗味混合的气味。放在平时,她一定会换一辆车。
冰雪阻碍了车的速度,车用了比往日多一倍的时间才到达。
她以要投诉车内气味为理由少给了司机10元钱,司机和她激烈争吵了将近十分钟。
她像一个受害者,又像一个获胜者。
车子慢慢消失在远方。
一种快感让她感到轻松。轻松时刻,她才发现她的包被她骂的司机带走了。
她呆住了,包里的人民币有十万块!
她找她能找的所有人,别人说你没记住车号,光凭气味恐怕是找不到了。想碰碰运气,可以站在原地等。
夜比以前任何一天早来了许多。冰雪几乎要把她变成冰雕。
一道光柱熄灭,真的有辆车在冷得透不过气的夜里停在她面前。车门里飘出她熟悉的气味。
司机递给她的是她的包,包还是那么沉。
她冻僵的手从包里颤巍巍地抽出一沓人民币给司机。司机不要。
她的泪流出来,在脸上结成了冰。
司机向她伸出手:“你把刚才少给我的10元钱还给我。”
雪又下大了。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合适的一句是( )
A. 她在冰雪之夜拦出租车。
B. 出租车上气味难闻。
C. 她为了10元钱和出租车司机激烈争吵。
D. 出租车司机在冰雪之夜把巨款物归原主。
【2】短文为什么以“冰雪人民币”为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 文章围绕10万元巨款展开故事情节。
C. 巨款的失而复得,突出了司机的高贵品质。
D. 渲染出极端恶劣的环境氛围。
【3】她冻僵的手从包里颤巍巍地抽出一沓人民币给司机。对“冻僵”“颤巍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冻僵”写出了天气的恶劣。
B. “冻僵”写出了她等待的时间很长。
C. “颤巍巍”表现她并不想给司机钱。
D. “颤巍巍”表现她内心激动,所以手发抖。
【4】“她的泪流出来,在脸上结成了冰”?她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基础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
①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②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③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④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写了_________。作者写到了___________等动植物,来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
【3】这篇文章的结构是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农家谚语?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暴露群众和连队主力;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本段节选于(______)这篇课文,本文主要写了(______)。
【2】用“~~~”画出心理描写。
【3】文中写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斩钉截铁”的意思是(______),表现了他们(_______)。
【4】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好的故事(节选)
①我仿佛记得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②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③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⑿。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④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⑤我就要凝视他们……
⑥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⑦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⑧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阅读链接】
一个"昏沉的夜"里,作者于工作之余闭眼休息的刹那间,在蒙胧中看见一幅很美丽的生活的画,其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这一幅美丽的生活图画也绝不是模糊的,而是十分清楚和真实的,它像记忆中的江南农村的美丽景色那样实在,像河岸美景倒映在澄碧的河中那样分明……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
——选自冯雪峰的《论<野草>》
作者憧憬于"美的人和美的事",但现实是"昏沉的夜",没有"美的人和美的事",所以只能梦中看见;醒来却"只见昏暗的灯光","何尝有一丝碎影"。表现了作者的怅惆和失望,也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但作者最后还是坚信他看见了一篇好的故事("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事"),虽然"在昏沉的夜"。在黑暗的现实中,他强烈地追求美好的事物,把美好的事物描绘得非常"美丽,幽雅,有趣"艳绚多姿;表面是在描写风景,春恋故乡的景物,实际是有所象征或寄托……
——选自李何林的《鲁迅<野草>注解》
【1】单选题:本文的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以下说法中有误的是( )
A.本文中的“乌柏”“伽蓝”两个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猜出分别是一种植物、建筑物。
B.本文中的“石油”这个词可以通过注释理解意思。
C.本文中的“泼剌奔迸”这个词可利用工具书查找出其意思。
【2】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请针对上文内容或写法提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上文①~③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能体现“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其中一句,并写一写这个句子表达上的特点以及你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理解上文内容,完成填空。
“昏沉的夜”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美的人和美的事、美好的梦境”象征________________ ,“真爱/总记得好的故事”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4、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面对绝境,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壮士们没有丝毫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准确地表现了五位壮士跳崖时的无畏和悲壮。
【2】五位壮士站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心里一定感到非常欣慰。他们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是对片段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有( )(多选)
A.“这声音”指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B.这两句话赞颂了五壮士的壮举,充分体现出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C.这两句话感人至深,充分显示了五壮士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D.这两句话点明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不会动摇,抗战的力量无比巨大,抗战必定胜利。
15、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正太郎真想替小狐狸解开铁链子。(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狐狸救出了小狐狸。(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大禹治理了洪水。
_________________
②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3分)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我是一片白云,我将尽力去装点蓝天:如果我___ ,我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0、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1.鲁迅在回信中说:“你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曹操的儿子冲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3.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4.詹天佑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21、习作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乐”, 比如一次精彩的活动,一件童年的趣事,一堂妙趣横生的课,一项让你痴迷的爱好……请围绕主题“乐”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