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词语填入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今天上午还是艳阳高照,下午( )下起倾盆大雨。
A.居然
B.偶然
C.果然
D.猛然
2、为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A.nán B.nàn (2)A.cháo B.zhāo
难民( ) 难事( ) 朝霞( ) 上朝( ) 朝气( )
(3)A.xiāng B.xiàng (4)A.tiāo B.tiǎo
相识( ) 宰相( ) 挑唆( ) 挑选( ) 挑战( )
3、传说为了帮助人们寻找可以种植的粮食,尝遍百草的是( )
A.伏羲
B.神农
C.黄帝
D.大禹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最喜小儿无赖(顽皮、淘气)
B.屏息凝视(抑制)
C.不胜其烦(胜利)
D.无限风光尽被占(都)
5、下面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红润 谴责 跨越 血脉 B. 协调 骨髓 暂停 台湾
C. 俗语 间隔 懒惰 凋零 D. 山洪 期待 联结 历害
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B.他饿得可以吃下一头大象。
C.他的声音大极了,简直能震碎人的耳膜。
D.她的话仿佛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
7、下列对课文的主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月亮》《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写的都是童年趣事,都充满着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
B.《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告诉我们:生命能创造奇迹,生命的价值在于给他人带来希望与快乐
C.《麻雀》写了一只老麻雀不畏惧猎狗,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事情,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8、按要求把内容补充完整。
(1)______,复照青苔上。
(2)______,不肯过江东。
(3)______,骚人阁笔费评章。
(4)千里黄云白日曛, ______ 。
(5)______,欲饮琵琶马上催。
(6)______,十场秋雨要穿棉。
(7)大自然的美景可以入诗,如“ ______ ,露似真珠月似弓”。朋友的真诚祝福可以入诗,如“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
9、课外类文阅读。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用“ ”画出描写所见的诗句,用“________”画出描写所闻的诗句。
【2】读了诗的前两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写景转为抒情。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4】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 )。顿时(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起来。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课文先描写了潮来时的( )如( ),又描写了潮来时的( )像( ),同时从侧面间接描写了人群,( )、( )这两个词语突出了钱塘江大潮带给人们的强烈震撼。
11、阅读理解。
一年四季不用“换”的衣服
衣服的未来将是什么样的呢?有人预言,未来的衣服将是四季通用、不用洗涤和多功能的。
未来的衣服将由一种热反应纤维制成,它对温度非常敏感,可以随体温而变化。如果在聚合物溶液或熔融体中加入许多极微小液滴,三九严寒,这些纤维中的液滴分解出气体形成气泡,造成纤维膨胀,织物孔眼关闭,从而使衣服变得膨松;三伏酷暑,气泡重新变成液滴,纤维收缩,使织物的孔眼张开,衣服又变得稀疏、凉爽。这样,就可在衣着上摆脱“换季”的麻烦,只着重式样的变换就可以了。
“不用洗涤的衣服”就是不会沾染灰尘的衣服。既然不会沾染灰尘,当然就不会用洗涤了。据科研人员研究,只要清楚纤维的电性,它就不会吸附灰尘;进行预污性处理,用无色或与织物相同色的人造“污”粒使织物吸饱填满,再也没有玷污的余地;纤维表面高度光滑,封闭纤维分子结构中的活性基因,就可使一切污垢无隙可乘。这样变省去了洗衣的麻烦。
“多功能衣服”有防水、透气、变换颜色、医疗等功能。
下雨时,织物沾水会产生膨胀,使纤维直径明显增粗,经纬交叉中的间隙得到填充,雨水便不会透过织物;天晴时,织物又会变干,间隙便会自动露出,衣服具有良好的透气功能。
用在医疗上的衣服,现已研制出止血织物、促进血液循环的织物、缓和静脉曲张的织物、抑制细菌生长的织物、抑制皮肤过敏的织物等,据说效果不错。
此外,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可合成超自然的纤维,不用纺织成衣,直接模压成型;利用遗传工程学,有细菌代劳生长制作纤维,有吸湿、透气、抗电等性能。
未来的衣服不再需要针线缝合,而是由粘结剂来粘结衣料。未来的衣服将采用低导热纤维,薄薄一件变具有绝佳的保暖效果。
未来的衣服还会根据阳光的强弱和房间的亮度改变颜色,如一条裙子在室内是红色的,到了阳光下却变成了白色。未来的衣服还可夹杂可吸热的物质,让你在盛夏期间也毫无暑意犹如置身于空调房间。
千奇百怪,五彩缤纷,是未来衣服的生动写照。
【1】从文章中找出三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查字典。
“无隙可乘”中的“隙”和“乘”两个字按音序查字法分别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和(______),音节分别是(______)和(_____);用部首查字法分别查部首(______)和(_____),分别再查(______)画和(_____)画。
【3】“衣服的未来将来是什么样的呢?有人预言,未来的衣服将是四季通用、不用洗涤和多功能的。”这句话是( )
A.反问句 B.设问句 C.否定句 D.比喻句
【4】填入适当的关联词。
①(_____)不会沾染灰尘,当然(_____)不用洗涤了。
②(_____)清除纤维物的电性,它(_____)不会吸附灰尘。
③(_____)未来的衣服将采用低导热纤维,(_____)薄薄一件便具有极佳的保暖效果。
【5】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打“╳”。
⑴未来的衣服由热反应纤维制成,就可在衣着上摆脱换季的麻烦。(______)
⑵文章倒数第2自然段只表达了一方面的意思。(_______)
⑶“不用洗涤的衣服”是因为未来的衣服不会沾染上灰尘。(_______)
⑷“多功能衣服”有防水、透气、变换颜色、医疗等功能。(_____)
【6】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C.总分总
12、塞翁失马
①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直爽,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②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然,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③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我灾祸呢?”
④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⑤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人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⑥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1)释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边塞(sài sè) 相邻(lín ling)
喜不自禁(jīn jin)乐此不疲(pí bǐ)
【3】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表达塞翁性格的句子。
【4】用“=====”在短文中画出这个寓言说明的道理。
【5】读了这个故事,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材料二:
(调查数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精选案例)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时,天天待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1】下列选项中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
B.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少数受访者认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D.书法教育可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
【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就“学习书法”这个话题对小学生说几句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观潮
我在很小的时候,便听人家说:盐官的潮水十分盛名,是难得一见的天下奇观。稍大一点时,我读了一篇文章,题为《观潮》,这文章写得颇有风度,就这样,钱塘江成了我最向往的地方。然而,几年后,才知,原来盐官就在海宁市内,乘车半小时便到了。于是,我年年看潮,但百看不厌,今年也不例外。每每看见“观潮”二字,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几个月前的景象。
今年的农历八月十六,可是个好日子。虽然天气已渐渐入秋,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家的看潮热。都说:“十八潮,如山倒,像白浪飞跃的黄山云海,像日光下潋滟生辉的雪山银涛,使人惊叹不已。”又听大人们讲:“今天风狂浪大,潮是十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嘿,我不由地暗暗高兴,这下,我可以大饱眼福了!
约摸12点50分,潮来了。在眼间的尽头,霎时间,出现了一条白色的带子,这条带子越来越宽,由东至西缓缓移动。潮从“S”形,慢慢变成了一条直线,朝我们这边涌来。潮头已经挟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地来到眼前,惊湍跳沫,大者如瓜,小者如豆,似满江的碎银在狂泻,后浪推前浪,前浪引后浪,浪拍云,云吞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似是千军万马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这便是著名的一线潮。在观潮中,我们一家更和睦,更融洽。
满满的潮水不正像漫溢的幸福吗?潮汐有升有落,幸福也不能永远停留,当它满满地呈现在面前时,唯一该做的就是静下来,坐下来,观察它,享受它和感激它……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停留——_____ 感激——_____
高兴——_____ 飞快——_____
【2】“在眼间的尽头,霎时间,出现了一条白色的带子,这条带子越来越宽,有东至西缓缓移动。”“白色的带子” 指的是_____。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本体是____,喻体是____。
【3】作者在观潮时感悟到了什么?用文章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
【4】潮来的时候,声音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
【5】盐官潮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
15、根据语境填空。
中秋节的夜晚,出差在外地的爸爸看到天上明亮的圆月,不禁吟诵道(杜甫的思乡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同事张叔叔也吟诵道(王维的思乡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今天我读了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写的。
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伤了。
17、修改病句。
陈叔叔以惊人的毅力,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熟练地电脑的程度设计。他的老师赞叹道:“你们中国人真了不起!”经过克苦努力,陈叔叔以全优的优异成绩收到了博士学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同学们讨论了总结课文主要内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你上台领过奖吗?你参加过班干部竞选吗?你一个人在家里待过吗……心情怎么样?选一件令你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写一写。
要求:(1)题目自拟。(2)写清楚事情的六要素,重点写清楚经过和当时心里的感受。(3)尽量用上合适的名言警句,不少于 35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