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个人的素质是可以从微不足道的小事中看到的,所以我们应该去尽量完善自己。
B. 毒奶粉事件发生后,乳制品店生意萧条,购买者浩浩荡荡。
C. 这番话说得慷慨淋漓,颇有气吞山河的气概,令人不由自主的热血沸腾。
D. 尽管国际局势扑朔迷离,但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依然能泰然处之。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书法 ,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书法以美的点画、字形和章法传达了书写者的艺术修养、性格气质和精神境界。研习、欣赏书法作品, 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 能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培养 的审美情趣。
A.博大精深 既然 就 高贵 B.博大精深 不仅 也 高贵
C.源远流长 既然 就 高雅 D.源远流长 不仅 还 高雅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专家指出,不要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B.当电影《2012》里每一个微弱的生命不断殊死挣扎时,那种生离死别使人感觉到我们太渺小了,渺小得无与伦比。
C.犯罪分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持刀劫持人质,被我公安干警当场击毙。
D.张一山拍戏遭居民大爷臭骂踹车,他尴尬地笑着,低眉顺眼地躲到一边。
4、下面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主人的性格和优秀品质。
B.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主要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战王的不同形象。
C.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通过描写日常生活琐事塑造了鲁迅革命战士的形象。
D.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
B.新和中学的录播室装修一新,真是蓬毕生辉呀。
C.每一个老兵都有一段历史,每一个老兵身上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D.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很多作品擅长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公输》中墨子的形象惟妙惟肖。
6、下列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尼莫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B.尼摩船长要将死云的同伴安葬在珊瑚丛中,是因为珊瑚虫美丽而多姿,是很好的安息地。
C.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在他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主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D.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教授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海、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浇筑塑胶跑道时使用的溶剂会挥发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气体,人体吸入就有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头晕呕吐等症状。
B.臧克家选取闻一多先生的一些言行片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与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令人敬仰。
C.在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面,杭州积极发扬了综合保护试点市的引领作用,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D.以APP为主要形态的电子家庭作业或许具备即时上传、实时交互、大数据分析,但归根结底还是市场利益在驱动。
8、课内文言文阅读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斯:这) B.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C.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 D.可以调素琴(素琴:素色的琴)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孔子云:“何陋/之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此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请说说作者引用“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
9、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___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7)《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从军后战地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爱国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请你写出连续两句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有刪改)
【1】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环境的不断恶化警醒人们选择低碳生活。
B. 文章从碳足迹的角度谈什么是低碳生活。
C. 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D. 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提高碳排放。
【2】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3】再举两个日常生活中反映“低碳生活”的例子。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刻会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水涌出来,积成一个火山口样的湖泊。你想过没有?还有你设计的飞梯,空中的螺旋状,多么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过那是工程师们的事,不关我的创意。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付邮之前,我说:“可以让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吗?”
他翻了我一眼说:“您是评委吗?”
我只好一笑了之。
很长时间过去了。儿子收到了一个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是那家征文发起部门寄来的。
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
儿子苦恼地说:“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
我说:“还不死心啊?邀请你参加发奖,已是天大的面子。这同电视剧友情出演一样,是助兴之举。”
儿子思忖着说:“妈,您说这发奖会不会给所有可能获奖的人都发请柬,到时候再突然宣布谁是真正的得主?”
我说:“别想那么多了,重要的在于你已参与。”
儿子皱起眉头说:参与固然重要,得奖也很重要。
不久,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那天隆重的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奖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
他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瞠目结舌,停了一会儿才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1】通读全文,请概括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
【2】联系文章语境,说说下面画线语句表现出人物怎样的个性特点。
① (儿子)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②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③ 我说:“别想那么多了,重要的在于你已参与。”
【3】文中母亲对儿子参加创意征文赛的态度前后不同,请用简洁语言归纳母亲态度变化的过程及变化的原因。
【4】儿子如此执著地参加创意征文比赛,其动机竟是为了能去日本买一台游戏机回来玩。对儿子的好玩你是如何看待的?
【5】李欢是初一1班的体育委员。运动会上,他和同学一起参加4×100接力赛的决赛。发令枪响,李欢和同学们铆足了劝,个个奋勇争先。结果以1秒之差输给了初一2班。请以李欢同学的身份,模仿下面例句中儿子的语言风格对同学们说一句话。
例句:他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12、大作文
请以“我在________________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⑵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