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广西桂林初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生态中国,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让日常生活与绿色环保水乳交融。

    B. 《流浪地球》的特效制作令人叹为观止,《老师·好》的剧情则让观者笑中含悲。

    C.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衰草连天的景象。

    D.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必须和剔除糟粕同时进行,不能厚此薄彼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纹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

    B. 这篇散文诗写的是雪,却是别出心裁地从描写雨来开篇的。

    C.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D. 消息灵通的报社记者们很快就打听到了这件事,一马当先地开着小汽车赶来了。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神情与苏、黄不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演讲旨在调动起听众情绪,并引起听众的共鸣,传达出你的思想、观点、感悟,因此不应该使用叙述的表达方式。

    B.李白有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鹏”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在《逍遥游》中塑造的神鸟形象。

    C.“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写人、叙事、状物、记景。《小石潭记》《核舟记》都是以游记的形式来抒发作者情感,表达主张。

    D.“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人常用这句话做座右铭。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的“丧乱”指“安史之乱”。

    B.语言华丽、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2赏析诗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蒹葭采采, 。(《诗经·蒹葭》)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③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其五)》)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农家社日将近的句子是“ ”。 

    ②杜甫在《春望》中用“ ”一句写出了将士因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当保尔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颈部,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翅膀曾经碰过他三次。但保尔的生命力十分顽强。每次,经过几个小时提心吊胆的等待之后,达雅总是发现丈夫尽管脸色如同死人般惨白,可是毕竟还活着,而且跟往常一样镇定和蔼。

    “别担心,亲爱的。要我进棺材可没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硬说我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咱们还是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重返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1)以上选段出自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该书中的主人公保尔因 而在12岁的时侯就被迫离开了学校,做起了童工,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   的影响下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

    (2)该选段写的是主人公因伤病接受手术时的情景,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文中“一条道路”具体指的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转角处那两株桃花

    杨鹏

    ①“我家楼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桃树,另一棵还是桃树。”每次给朋友讲楼下桃树的事,我都是这样开头,每次都窃窃地愉悦着。这份窃窃,根深于大文豪那篇《秋夜》,“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少时不懂事,觉得大文豪也有词穷的时候,窃窃地笑,直到上大学后细读大咖的著作,才能体味文意一二。

    ②话说回来,我家楼前这两棵桃树,被喻为“中山区开花最平的桃树”。前两天惊蛰那声春雷过后,这枝头已经泛起点点的桃红。刚搬来那两年,我也纳闷,虽然身在楼口转角向阳处,花期也不至于提前10天吧?楼下开小超市的大哥给我解了谜,原来,桃树不远处就是地下热力管网,天然地暖啊!

    ③我家这片是中山区的老楼。听三楼的奶奶说,当年这里是日本房,一个楼里住好几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为改善居住条件,这里推倒旧楼房,建了新楼。居民们和开发商展开了好几轮协商,楼里的老姐妹像“马大姐”一样轮班守护,才保留了房前屋后一棵玉兰树、一棵松树、两棵柏树、两棵桃树,还有一丛白丁香。如今楼后的玉兰树,已经有五层楼高了,桃花开过之后,它就是主角。

    ④古时候有井水处就有八卦,后来办公楼的咖啡间、复印机身代替了井边,成了八卦的新闻源,我家社区的新闻源应该是在桃树下。

    ⑤春日午后,总有六七个大爷拿着小马扎坐成圈,平均年龄80多岁的他们,很少说话,就那样坐着,看看人,看看车,看着桃花开,看着老伙伴,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然后把小马扎往大哥家超市门口一放,挂着拐杖各回各家。周六午后,我家小伙上课回来,进门就汇报:“爷爷们又在楼下晒太阳了,我看见二楼的爷爷,还有左边单元的爷爷,爷爷们的局还在。”这些爷爷是看着小伙长大的,从小学看到高中。爷爷们的局还在,真好!

    ⑥接下车场看车的大叔来这里打工有三四年了,他平时不忙的时候,喜欢坐在桃树下看看书。大叔看起来六十多岁,人很好,他在楼下,会把邻里邻居的车安排得井井有条。谁家老人生病了,车要停在楼口,不然走太远不方便;谁家孩子上学早,送完回来哪里有车位,他脑袋里绝对有一个社区车位地图。有一天,大叔在桃树下看书,我好奇地上前问,看的啥书?翻书皮一看,不得了,是本老版的《古文观止》,书边儿磨得都起了毛,大叔说:“这本书,我走哪都带着,做人的道理都在这书里,比手机里的游戏有意思多了。”

    ⑦最爱夏日的夜晚,桃树下会聚集好几拨乘凉的邻居,聚在一起打滚子的、开瓶冰啤互相吹牛的、遛个弯儿回来在桃树下歇歇脚的,张家长李家短,日子就这样一年又一年。

    ⑧又到一年桃花开的时节了,桃花夭夭,平安喜乐。

    (选自《大连晚报》2019年3月10日)

    1阅读文章,根据给出的提示,结合文章所写的有关桃树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与树相关的人物

    表现

    上世纪九十年代

    ______

    像“马大姐”一样轮班守护,保留了桃树

    现在的春日午后

    六七个大爷

    ______

    三四年以来

    ______

    不忙的时候,喜欢坐在桃树下看看书

    现在夏日的夜晚

    好几拨乘凉的邻居

    ______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2)如何理解第⑧段的含义?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写了“我”家楼前转角处的两株桃树以及和桃树有关的人们的生活,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作者一方面写了“我”家楼前两棵桃树是中山区开花最早的树,另一方面还详写了桃树下是“我”家社区的新闻源,人人都愿意在此看桃花、拉家常,体现了这两棵桃树的与众不同。

    C.“楼里的老姐妹像‘马大姐’一样轮班守护”中的“轮班守护”表现了楼里的老姐妹为了保留下房前屋后的树木和花草,像“马大姐”一样善良热心、恪尽职守的品质。

    D.第⑦段中的“最爱”体现了桃树只有在夏日的夜晚才真正发挥作用,带给人们欢愉。

    4请你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文章开头的表达作用。

    (链接材料)“在我的后园,可以着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先生劈头一句即以奇特的反复凸现枣树,如奇峰突兀,赫然而立,十分醒目。这种特写镜头式的表现手法既强调了两株枣树卓然独立、凛然不可侵犯的精神风貌,又形成了全文整体意境中的脊骨,特别鲜明突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路上,你是否有过困惑要向父母倾诉,有喜悦要与父母分享,有感动想要要表达而苦于开不了口,经历了挫折想要求助而错失机会……

    请你敞开心扉,选择最想表达的一点,请以“一封家书”为题,用书信的形式与父母交流。

    要求:①500字以上。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