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 新罗派遣唐使来华
2、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是
A.文天祥 B.岳飞 C.寇准 D.石敬瑭
3、明代文人冯梦龙的“三言”中有这样一首小诗:“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扰乱五十秋。”这首诗描述的是
A. 战国时期
B. 三国时期
C. 隋唐时期
D. 五代时期
4、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他说的“请我们进去”是指
A.中印建交
B.出席万隆会议
C.重返联合国
D.中美建交
5、公元208年,曹操亲率20余万大军南下,在长江北岸遭到火烧战船而大败。这就是决定“三分天下”的著名战役
A.城濮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6、提出“均田免粮”口号的农民起义是
A.秦末农民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7、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政权有
①隋
②唐
③宋
④金
⑤元
⑥明
⑦清
A. ②③ B. ①⑤⑦ C. ⑤⑦ D. ⑤⑥⑦
8、“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这说明宋代
A. 国家统一
B. 国力强盛
C.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 商业贸易繁荣
9、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朝政,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由盛转衰。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A. 大泽乡起义
B. 黄巾起义
C. 安史之乱
D. 黄巢起义
10、“一场大戏,由黄袍加身开始;一段往事,由崖山之役沉沦;手中权柄,消失在杯酒释兵权;盛世繁华,凝固在清明上河图。”材料“清明上河图”反映了
A.唐朝农业生产的繁荣
B.唐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C.宋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11、600多年前,先后七次远洋航行的中国航海家是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1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最后完成于( )
A.唐朝 B.南朝 C.南宋 D.西汉
13、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14、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全宋朝319年的记录,无非是军事的挫败和退却,所有的例外则是以岁币之名向北方少数民族购得的和平。”这里所涉及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是( )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北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5、有一次,李肇星(我国前外交部长)和美国一位领导人会谈,对方说:“我对中国‘侵略’西藏感到非常不满。”李肇星立刻问他:“你了解西藏的历史吗?”对方摇摇头。李肇星说:“我可以向您解释,但您理解起来可能会有点困难,因为西藏被划入中国版图的时候,还没有美国这个国家。”说到这里,台下响起了长久的热烈掌声。“西藏被划入中国版图”始于( )
A. 元朝 B. 明朝 C. 秦朝 D. 中华人民共和国
16、清朝在台湾设立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通商口岸,后又关闭其他港口,仅保留一处对外通商。当时负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 是()
A.广州十三行 B.市舶司 C.南书房 D.内阁
17、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 )
A. 皇族的后代 B. 外戚 C. 朝中大臣 D. 掌握兵权的武将
18、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板后,陶字拆下还可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的发明
19、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唐太宗统治期间的是
A. 完善三省六部制 B. 贞观之治 C. 鉴真东渡 D. 玄奘西行
20、下列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隋唐—秦汉—宋元—明清
B.秦汉—隋唐—宋元—明清
C.宋元—隋唐—秦汉—明清
D.明清—宋元—秦汉—隋唐
21、“______”后,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成汉,史称“______”。
22、1206年,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_____。
23、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________。
24、 ① 于1260年继承汗位,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并于 ② 年正式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 ③ (今北京)。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 ④ (今杭州),南宋灭亡。 ⑤ 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统一全国大业,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25、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的皇帝是________。
26、明代杰出药物学家李时珍,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被誉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________》是一部与农业有关的著作,是明末清初的宋应星所著。
27、下图人物是______
28、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关内容
A.隋炀帝时,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B.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宰相__________力劝皇帝亲征。
C.元朝时期民族交融,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_。
D.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
E.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设立______,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29、清朝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________,隶属福建省。
30、科举考试的变化
(1)命题范围: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答卷格式: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________”。
(3)特点:内容空疏,形式________,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4)历史影响:应试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________”“________”,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31、请对下列著作与相关作者进行搭配
李白 《长生殿》
苏轼 《水浒传》
关汉卿 《春夜洛城闻笛》
洪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施耐庵 《窦娥冤》
宋应星 《天工开物》
32、请列举出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雍正皇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始皇”在政治上创导的“后世之治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塞外之一统”最早由哪个民族实现?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列说明“塞外之一统,极盛于我朝”。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历史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