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吉林白山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郑国渠

  • 2、唐朝是我国古代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导致其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 3、春秋第一个霸主是 ( )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 越王勾践

  • 4、有一部史书可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该史书是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 5、历史上从元朝开始设置了(   )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度

    D.路府州县制

  • 6、有一首歌唱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元朝,由于中外交往和民族融合的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产生了一个新的成员,这个新的成员是

    A. 维吾尔族

    B. 蒙古族

    C. 回族

    D. 满族

  • 7、下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该著作应是( )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 8、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同类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比较,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知识,纲目并举,有利于识记掌握同类的知识点。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学习后,下列哪一项不是他们的共同点

    A. 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B. 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 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 9、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皇帝是(  )

    A. 唐太宗   B. 唐玄宗   C. 唐中宗   D. 唐高宗

  • 10、下列历史事件中,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是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靖难之役

  • 11、唐三彩闻名中外,其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受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模仿,比如在唐朝同时期出现了“新罗三彩”“波斯三彩”“奈良三彩”等。这种现象说明唐朝(     

    A.中外交流频繁

    B.文化易于模仿

    C.民族关系和睦

    D.陶瓷业较发达

  • 12、“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A. 安史之乱 B. 黄巾起义 C. 宦官专权 D. 藩镇割据

  • 13、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A. 释迦牟尼

    B. 鉴真

    C. 玄奘

    D. 陆羽

  • 14、清政府“因(借助)其教(宗教)不易其俗”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册封“达赖”“班禅”

    B. 收复台湾

    C. 平定噶尔丹的叛乱

    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15、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 掠夺财富 B. 侵略扩张 C. 抗击倭寇 D. 宣扬国威

  • 16、科举制创立于(  )

    A. 魏晋时期 B. 隋朝 C. 唐朝 D. 北宋

  • 17、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 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 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 瓦子”“瓦舍的出现

  • 18、“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唐朝与日本的关系

    B.唐朝与新罗的关系

    C.唐朝与天竺的关系

    D.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 19、《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堪称史学双壁。这两部著作都有可能记述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唐玄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 20、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哪一地区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

    A.海南岛 B.库页岛 C.舟山群岛 D.山东半岛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________年,________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 22、措施:(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___;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置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3)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又在地方设置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宋朝把_____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大大加强。

    知识点2 重文轻武的政策

  • 23、民族交往与交融的表现

    (1)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2)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3)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________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________

  • 24、灭金:蒙古与_____结盟,南北夹击金朝。_____年,蒙古灭金。金灭亡后,南宋和蒙古_____的局面形成。

    知识点3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 25、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___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 2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学发展更显风骚。

    (1)唐朝诗人_____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

    (2)南宋词人_____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的地位。

    (3)元朝杂剧作家关汉卿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最著名的悲剧代表作是_____。

    (4)清代的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_____写的《红楼梦》。

  • 27、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__________”,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流传四方。

  • 28、词在________时出现,兴盛于________

  • 29、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创立__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 30、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的特务机构是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宋代著名的三大词人。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管理,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本地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邹博《中国通史》

    材料三 元朝时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交融在一起。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元朝的建立者是谁?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统治,元朝设置了什么机构?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元朝实行了什么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当时“行省区划”的目的和基本方法是什么?这样划分有何意义?

    (3)论从史出是一种学习方法。根据材料三,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