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福建漳州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统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地区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①设西域都护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设伊犁将军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 2、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长城是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滇长城 D.明长城

  • 3、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A. 建立北宋

    B. 统一蒙古

    C. 统一全国

    D. 灭掉南宋

  • 4、论从史出,要避免文不对题和以偏概全。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唐朝长安城人口上百万,所以长安城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B.杜甫被誉为“诗圣”,所以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C.《全宋诗》作品数量约是《全宋词》的10倍,所以诗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D.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所以出现了元曲,关汉卿为这一时期最优秀的剧作家

  • 5、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就。下列关于这一时期农业方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湖区的圩田、山区的梯田面积不断扩大

    B.原产越南的占城稻,在这一时期引进并得到推广

    C.玉米和棉花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D.少数民族学习先进的农耕技术,边疆地区农业得到发展

  • 6、对盛唐气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手工业商业均获得繁荣发展

    B.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密切

    C.不允许其他民族或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D.诗歌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领域成就享誉世界

  • 7、宋代都市中的“瓦子”是(     

    A.专门的商业区兼生活区

    B.专门的手工业区兼商业区

    C.专门的办公区兼生活区

    D.专门的娱乐场所兼商业区

  • 8、从1980年开始,我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下面的四个特区中,与其他三个性质明显不同的是(        

    A.澳门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 9、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这一数据反映出

    A.科技教育成为私学的主要内容

    B.理学传播成为官学主要教育内容

    C.官员选拔标准制约官学教育内容

    D.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 10、梁启超指出:“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竟无第二之郑和”的根本原因是

    A.八股取士的影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闭关锁国的限制

    D.封建制度的落后

  • 11、“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这描绘的生产工具是(   )

    A. 竹排 B. 曲辕犁 C. 筒车 D. 翻车

  • 12、宋朝时为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派文臣去做知州 D.削弱宰相权力

  • 13、下列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开凿大运河 B.三次征辽东

    C.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D.建立隋朝

  • 14、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牛李党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朱温代唐

  • 15、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搜集了如图中的三幅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

    B.宋朝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

    C.南宋经济的快速发展

    D.宋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 16、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很早就对台湾进行了行政管辖。其中,在元朝时期设立的管辖台湾的行政机构是

    A.市舶司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安西都护府

  • 17、小明发现了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看到“辽阳行省、岭北行省”的字样。这张地图应该是哪个朝代的(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 18、在北宋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宋朝实行重文武轻政策,压抑武将

    B.连年征战,民不聊生

    C.政局稳定,不鼓励参军

    D.每年拨放的军费少

  • 19、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风豪迈而飘逸。下列词作家与苏轼词风相似的是

    A.李清照 B.辛弃疾 C.关汉卿 D.马致远

  • 20、关汉卿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他的代表作是( )

    A.《窦娥冤》 B.《资治通鉴》

    C.《史记》 D.《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北宋。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2.瓦舍、勾栏是唐代市民的娱乐场所。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3.明太祖时设锦衣卫监视官民。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4.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5.昆曲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22、根据提示列出相应的历史人物或相应的内容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________

    (2)统一蒙古族的首领________

    (3)建立元朝的人是________

    (4)被誉为“诗仙”的人是________

    (5)被誉为“诗圣”的人是________

    (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________

    (7)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________

    (8)元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________

    (9)北宋实行________的政策。

    (10)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________

  • 23、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_______民族的生活。

    (2)与北宋对峙,定都兴庆府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1227年,它被_______军队所灭。

    (3)1115年建立政权,1127年灭亡北宋,这个政权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它在______年被蒙古所灭。

    (4)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__________

  • 24、下图中人物是_____

  • 25、《红楼梦》这部________强、________高的小说已成为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虽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始终无法禁绝。至今,被译成多种文字。

  •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古代民族首领

    (1)统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

    (2)创制了西夏文字的大夏皇帝

    (3)建立女真政权,颁行女真文字

    (4)统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

     

  • 27、填空题:(5小题)

    (1)司马光的____________与司马迁的_______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______________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火药和烟火在_______世纪传人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3)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______________、甘薯、______________、花生和____________等农作物。

    (4)明朝的科技名著有李时珍的_______________、宋应星的____________和徐光启的_____________

    (5)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___________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_________,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____________修筑的。

  • 28、隋朝大运河以______为中心;戚继光率军抗击倭寇,在______(地点)九战九捷。

  • 29、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____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_》。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_____________”。

  • 30、遣唐使

    (1)背景:____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________,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3)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__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请对下列著作与相关作者进行搭配

    李白           《长生殿》

    苏轼           《水浒传》

    关汉卿          《春夜洛城闻笛》

    洪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施耐庵          《窦娥冤》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列出相对应的内容。

    (1)唐朝创制造型精美,色彩艳丽,闻名中外的瓷器_____

    (2)爆发于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_____

    (3)南宋和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_____

    (4)宋朝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经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文化是经济、政治发展的表现。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而生生不息。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宋代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dī根基),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状况?

    材料二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

    (2)材料三中清朝前期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举出清朝前期两个繁华的工商业市镇。

    (3)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促使了商帮的出现。请举出两个典型例子。

    材料三:培根在评价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时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4)这三种东西分别是指什么北宋哪位发明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的?

    (5)“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此司马光编写了哪部史书?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作者是南宋的豪放派词人,他是谁?

    (7)明朝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请从医学和工农业生产两个方面,举出科技巨著的例子。

    (8)明朝哪部小说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9)明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哪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