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人物、民族、建立的政权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 耶律阿保机契丹族西夏
B. 元昊党项族辽
C. 铁木真蒙古族元
D. 阿骨打女真族金
2、辽圣宗时,萧太后倚重的汉官韩德让,“为相以来结欢宋朝,岁时修睦,无少间隙。”这突出地说明了( )
A.辽统治者重用汉人做官 B.北宋对辽构成重大威胁
C.汉族与契丹族并无矛盾 D.汉族与契丹族在碰撞中融合
3、散曲起源于( )
A. 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 B. 古代的巫祭
C. 原始宗教歌舞 D. 宋代的说唱艺术
4、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大户人家做客,你不可能遇到
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
B.主人家桌子上摆着定窑茶水壶
C.人们乘坐配有指南针的海船
D.主人正在讲西夏灭辽的故事
5、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B.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C.派文人担任地方知州,权力不受牵制 D.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6、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B.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虚心纳谏
C.唐太宗知人善任,尽量做到唯才是举
D.唐太宗创立科举制
7、“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反映了清朝前期( )
A.农业生产发展 B.耕地面积扩大 C.人口的增长 D.商业繁荣
8、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如下表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依次填写的人物是( )
人物 | 主要事迹 |
| 统一女真各部,颁行女真文字 |
| 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
| 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 |
A.忽必烈、阿骨打、铁木真
B.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
C.阿骨打、忽必烈、铁木真
D.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
9、《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大力发展科举制
10、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杜甫
C.张仲景
D.吴道子
11、如表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
A.黄河流域战乱频繁 B.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C.文化重心开始南移 D.北民南迁速度加快
12、有历史学家指出:“明清社会变革的一大特征是商品经济发展,以下史实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出现了晋商微商等大的商帮 B.推行垦荒政策
C.推广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D.人地矛盾突出
13、明朝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有利于
①控制全国政局 ②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
③经营东北地区 ④保证都城粮食供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4、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是
A. 618年
B. 755年
C. 763年
D. 907年
15、17世纪,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为保卫祖国疆土,清军进行了两次雅克萨大战,重创沙俄侵略者。雅克萨之战的组织者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16、时代的变化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各异的文学艺术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下列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是( )
A.《水浒传》-《三国演义》 B.《兰亭集序》-《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红楼梦》 D.《长生殿》-《洛神赋图》
17、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至淮水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18、唐朝时期的男女交往比较自由,可以同行,共饮谈笑唱和。这表明唐朝
A.社会经济发达
B.对外交往繁荣
C.宗教政治开明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19、曾经热播的《武媚娘传奇》讲述了她在家乡的成长到她14岁入宫闱后的权力斗争,到最后登上皇帝的位置,而她的感情故事和政治谋略也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精彩。在封建社会里的她仍属于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主要是
A.代唐高宗视政,初显管理才能
B.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李唐宗室
C.“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往前发展
D.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20、毛泽东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 灭亡西夏 B. 统一蒙古
C. 建立元朝 D. 定都大都
21、宋朝的______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息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巩固;清朝的______政策造成了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2、宋朝的_______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和________。
24、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5、台湾在元朝时被称为________。
26、昆曲和京剧
(1)昆曲: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代表作有汤显祖的《____》、洪昇的《____》、孔尚任的《____》等。清朝前发展到顶峰,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2)京剧:1790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____诞生。
27、戚继光抗倭
(1)______中期,倭寇猖獗,“倭患”严重。
(2)戚继光率领“____”到东南沿海抗倭,南下浙江。1561年率军在浙江_____九战九捷歼灭倭寇一万多人。此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和爱国主义者。
28、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__;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________,提高农作物产量。
29、北宋时期,著名的瓷都是________。
30、中国古代文学在唐朝和宋朝的表现形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人名和事件连线。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答案。
(1)中国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2)清初设置的监督西藏地方政务的机构——
(3)推翻明朝政权的农民起义——
(4)15世纪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弊端,首先就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其次,他还控制了对军队的调动;第三,他还经常推行“更戍法”,使禁军将领经常调动,不得久任。……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既是为了使士兵知艰难、识战斗,更重要的是防止将帅与士兵之间形成牢固的渊源关系,避免骄兵悍将犯上作乱。
——摘编自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卷》
材料二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摘编自吴泰《中国历史大讲堂·宋朝史话》
材料三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摘编自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本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太祖为防止武将专权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太祖派遣怎样的官员来“分治大藩”,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措施所体现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实行的措施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