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黑龙江佳木斯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如表所示内容表明郑和下西洋是

    时间

    船队规模

    船载物品用途

    最远到达

    1405—1433年

    60~200多艘

    慷慨送礼、贸易

    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A.研习交流的远行取经

    B.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C.传播文明的远渡弘法

    D.开疆拓土的远道征伐

  • 2、“辽阔的大漠草原上,有一匹铁骑在奔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威震环宇撼九霄。”下列关于成吉思汗的说法有误的是

    A.建立了元朝

    B.建立了蒙古汗国

    C.“他”就是铁木真

    D.统一了蒙古各部

  • 3、在现代社会中,手机微信等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出现在我国北宋时期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 美元

    B. 英镑

    C. 会子

    D. 交子

  • 4、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今天见到的比较完整的长城,主要是明长城。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辽东,西到临洮 B.东起京城,西到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D.东起京城,西到嘉峪关

  • 5、如图人物率军抵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对南宋的进攻?

    A.西夏 B. C. D.

  • 6、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②设置通判

    ③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④设置转运使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 7、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

    A.中俄双方贸易争端 B.两国西北部边界问题

    C.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 D.蒙古地区的归属问题

  • 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朝代建立的情况,搭配正确的是(  )

    A. 秦朝﹣﹣﹣﹣﹣221年﹣﹣﹣﹣﹣嬴政

    B. 唐朝﹣﹣﹣﹣﹣618年﹣﹣﹣﹣﹣李世民

    C. 北宋﹣﹣﹣﹣﹣960年﹣﹣﹣﹣﹣赵匡胤

    D. 元朝﹣﹣﹣1271年﹣﹣﹣﹣铁木真

  • 9、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D.中共八大的召开

  • 10、下列叙述错误是(   )

    A.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B. 茶树的种植遍及大江南北

    C.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D.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首位

  • 1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但是水稻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是在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 12、《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启蒙读物。它虽然只有568个字,却包括504个姓氏。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就是一张绝佳的名片,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A.炎帝、黄帝 B.夏朝 C.秦始皇 D.孔子

  • 13、元朝戏剧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杂剧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 融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体

    B. 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C. 关汉卿是著名戏剧家

    D. 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

  • 14、17世纪,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为保卫祖国疆土,清军进行了两次雅克萨大战,重创沙俄侵略者。雅克萨之战的组织者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 15、导致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 黄巢起义 B. 藩镇割据 C. 安史之乱 D. 靖难之役

  • 1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段词的作者是

    A.曹操

    B.霍去病

    C.岳飞

    D.文天祥

  • 17、11世纪初,定居于黑龙江流域的完颜部,不断扩充军备,势力逐渐强大,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金。建立金政权的民族是

    A.突厥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回族

  • 18、“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A. 农业的发展

    B. 手工业的进步

    C. 商业的繁荣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 19、据史书记载,唐都西市固定商铺4万多家,外国商铺鳞次栉比,外国商人络绎不绝。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农业生产发展

    B. 经济重心南移

    C. 民族交往频繁

    D. 商业经济繁荣

  • 20、宋朝时的瓦舍指的是(  )

    A.农村的娱乐场所   B.城市的娱乐场所

    C.农村的集会场所   D.城市的集会场所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高僧是________

  • 22、到秦汉时期,中国传统节日中,基本定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明代杰出药物学家李时珍,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_____

  • 24、明朝的北京城是在_______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

  • 25、科举考试的变化

    (1)命题范围: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答卷格式: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________”。

    (3)特点:内容空疏,形式________,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4)历史影响:应试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________”“________”,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 26、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朱元璋是_____朝的开国皇帝。为加强皇权,他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______制度和中书省;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________ 以监视官民。

    (2)图二人物戚继光的主要功绩是平定了我国东南沿海的“____________”,他统领的军队被人们誉为“________________” 

    (3)图三人物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____________家,他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___》这部药物学巨著。

  • 27、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__,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 28、宋元时期中外交通概况:宋代由于_______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_______建立后,海路和陆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 29、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1644年,清朝统治者顺治帝进入_____

    (2)清军消灭残余势力,建立起_____

  • 30、明朝末年______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提出了______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拥护。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材料一:(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内容体现了“太宗”什么思想?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2)请你列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3)材料三中的“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唐朝是怎样加强与这个民族的关系的?(列举两件典型史实)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被称为“诗圣”的是——

    (3)六次东渡日本的高僧是——

    (4)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

    (5)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政策往往对国家产生很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

    (2)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3)材料二反映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又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4)历史上这位皇帝开创的治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5)从他的统治思想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