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玄宗开元年间用人以“任用贤能”为基本原则。下列贤相出现在开元年间的是
①房玄龄
②杜如晦
③姚崇
④宋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②处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 隋朝建立
B. 隋灭陈,完成统一
C. 开凿大运河
D. 隋朝创立科举制度
3、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 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这些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是
A.加强对外联系与交往 B.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与昌盛
C.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4、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5、制瓷是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手工业。两宋时期有关制瓷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②景德镇是著名瓷都
③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的瓷器闻名远近 ④江南地区成为著名的制瓷业中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清初统治者入主中原地区之后,认为“国之大计”是
A.加强中外政策 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C.扩大手工业生产规模 D.大力发展商业贸易
7、隋唐时开创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制,元朝时废除门下省、尚书省,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明朝时废除了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向皇帝负责。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设置变化反映出( )
A.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削弱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中央机构的日益完善
8、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三省六部制
B.大兴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科举制
9、城市的发展是商业繁荣的表现。宋代开封与长安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
A. 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B. 布局严整对称
C. 出现有名的商帮 D. 形成新的商业区——草市
10、历经了1200多年的唐蕃会盟碑至今依然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以下人物中,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A.鉴真 B.玄奘 C.文成公主 D.元昊
11、下列出现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是
①西晋 ②唐 ③元 ④明 ⑤清
A.①③ B.①⑤ C.③④ D.③⑤
12、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全宋朝319年的记录,无非是军事的挫败和退却,所有的例外则是以岁币之名向北方少数民族购得的和平。”这里所涉及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是( )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北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3、被西方研究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大唐西域记》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水浒传》
14、“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符合的是
A.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
B.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标志着中国正式在台湾设立行政区
C. 秦始皇采取“郡县制”——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从秦朝开始
D. 元朝设置“宣政院”——标志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
15、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出现了由印度传入的刀豆、由尼婆罗国(今尼泊尔)传入的菠菜等。这一现象说明唐朝外贸活动频繁。其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 )
A.越南
B.日本
C.新罗
D.天竺
16、在清代,成为城乡民众一种主要文化活动的是( )
A. 戏剧表演 B. 武术表演 C. 诗歌朗诵 D. 小品表演
17、清朝的建立者是
A.皇太极
B.努尔哈赤
C.吴三桂
D.董其昌
18、明朝前期,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明朝中后期,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朝对外交往特点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对外政策的变化 B. 封建制度的没落
C. 军事实力的落后 D. 文学艺术的衰败
19、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是在
A. 西汉
B. 唐朝
C. 元朝
D. 秦朝
20、“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
A.阿保机 B.元昊 C.忽必烈 D.赵匡胤
21、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编成《________》,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现行公历确立早约300年。
22、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__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3、“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________、________。
24、新罗仿唐采用___________选拔官吏;朝鲜的___________也传入中国。
25、人口的增长
(1)清朝前期_____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这是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2)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3)人口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_____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6、朱元璋强化皇权
(1)措施:
①在地方:朱元璋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_____”,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朱元璋还先后分封_____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②在中央: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_____和_____,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③设立_____特务机构: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设立_____。这两个机构合称“_____”,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_____,_____大为加强。
27、南宋抗金名将______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明朝时东南沿海倭寇猖獗,____________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
28、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_______和________。重视兴修水利。
(2)手工业方面
①纺织业品种繁多,丝织业工艺水平最高。
②陶瓷业发达,邢窑_______,越窑_________,唐三彩闻名中外。
③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3)商业方面
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大都市,如都城________,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_______________。
29、元朝境内因民族融合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_________。
30、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_________、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31、将下列图片与相关选项选择搭配起来
①明朝 ②元朝 ③清朝 ④宋朝 ⑤战国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32、请列举出明清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两部。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
材料二:他前往天竺求祛,路经许多国家和地区,回长安后,他口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由弟子辩机将其记录下来,这部书成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材料三:他率领船队远渡重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材料一 “东渡扶桑,终抵奈良”历史人物是谁?这位历史人物主要贡献是什么?
(2)材料二 “前往天竺求法”历史人物是谁?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历史重耍文献是什么?
(3)材料三“率领团队远渡重洋”历史人物是谁?他的远航有什么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