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省”作为我国地方一级行政区,元朝设置了多少个行省( )
A.23个 B.10个 C.8个 D.15个
2、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诞生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3、新学期开始,某班转进一位新同学。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他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一样”,他姓
A. 王
B. 秦
C. 夏
D. 周
4、元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地方设置了
A. 司农司
B. 行中书省
C. 宣政院
D. 中书省
5、《中国历史十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 休养生息
B. 轻徭薄赋
C. 重文轻武
D. 闭关锁国
6、元昊即位时,注意吸收汉族地主阶级的统治经验,并多方争取宋朝境内的失意士人为其 所用……又和大臣野利任荣等一起模仿汉字创造了西夏文字。这说明
A.西夏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B.西夏经济发展迅速
C.宋朝士人地位十分低下 D.西夏开始出现文字
7、下列制瓷基地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
A.江西景德镇 B.河北定窑 C.河南汝窑 D.浙江越窑
8、宋代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兴盛,在广州、泉州等地都设有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海外贸易。这里的“专门机构”是指
A. 市舶司 B. 澎湖巡检司
C. 宣政院 D. 西域都护府
9、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之一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认为“华夷(‘夷’指外国人)深交必生变乱”。由此可见,清朝统治者实行该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清朝统治 B.发展经济
C.稳定边疆地区 D.与民休息
10、“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 国家繁荣,社会稳定
B. 统治暴虐,人民抱怨
C. 人民安家乐业
D. 社会急剧变化
11、王小明同学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他想了解唐朝和五代的有关史实。你认为他可查是:
A.《史记》 B.《梦溪笔谈》 C.《论衡》 D.《资治通鉴》
12、下列哪一事件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
A. 戚继光抗倭 B. 郑和下西洋 C. “三角贸易” D. 新航路开辟
13、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的口号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均田免赋”
C.“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D.“等贵贱,均贫富”
14、唐朝时期,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是
A.开封 B.洛阳 C.长安 D.北京
15、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她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
A. 市舶司 B. 平湖巡检司 C. 宣政院 D. 广州十三行
16、“弘法僧盲志未移,终成东渡写传奇。”“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三首诗词、对联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鉴真、郑成功、岳飞
B.戚继光、鉴真、张骞
C.玄奘、郑成功、戚继光
D.郑和、岳飞、鉴真
17、“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A. 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B. 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C. 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D. 有利于形成重武风气
18、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地方割据问题,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①分割相权 ②地方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 ③文臣掌地方行政 ④转运使控制地方财政 ⑤设通判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在杜甫《忆昔》这首诗中“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前期
20、台商区百奇乡是少数民族回族的主要聚居地,你知道回族最早形成是在
A.隋朝
B.元朝
C.宋朝
D.唐朝
21、“罄南山之竹书罪无趣,决东海之波流而难尽”痛斥的是________;________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2、台湾在元朝时被称为________。
23、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____。
(2)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____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4、____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____》的作者是明代杰出科学家宋应星,该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25、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是一部_____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记述了从_____到_____共1 3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2)司马光的《_____》与司马迁的《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26、唐与吐蕃
(1)吐蕃概况: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________。
(2)唐蕃和亲
史实 |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________嫁给他。 |
意义 |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27、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的基本内涵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振兴、_____________。实现它的途径是必须走________________,弘扬__________________,凝聚中国力量。
28、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
目的 | 从________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
时期 | 康熙、雍正和________三期 |
做法 | 从知识分子的________、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 |
影响 | 禁锢了人们的________,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
(2)文化专制: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________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________,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________,收缴并销毁。
29、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______(人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______的发明影响了欧洲的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0、公元960年,______ (人名)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
31、根据所学,连一连
北宋李时珍 活字印刷术
元朝毕昇 《授时历》
明朝郭守敬 《本草纲目》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
(1)吸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最后统一全国——
(2)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3)开创行省制度——
(4)“澶渊之盟”——
(5)创立殿试制度——
33、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太湖流城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已占全国首位,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两浙的丝织产品已跃居全国首位。……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宋代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三: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出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摘自《最是一朵奇葩——元曲》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①、②处政权建立者的名字。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曲中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