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这句诗描写的是宋代的什么节日?

    A. 元旦

    B. 中秋

    C. 清明

    D. 寒食

  • 2、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能深刻反映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A. 玄奘西行

    B. 鉴真东渡

    C. 文成公主入藏

    D. 遣唐使来华

  • 3、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之一,凌云同学从下列图片中获取的信息最完整的是

    A.经济繁荣 B.民族融合 C.社会开放 D.盛唐气象

  • 4、1271年,蒙古族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即今天的

    A.南京

    B.杭州

    C.北京

    D.洛阳

  • 5、清朝设立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南书房 C.军机处 D.枢密院

  • 6、《长恨歌》是白居易创作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与其诗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有关的皇帝是( )

    A. 唐太宗   B. 唐高祖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 7、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北宋,下列情景有可能看到的是

    A. 东京郊外有规模宏大的船坞

    B. 辛弃疾的词作传唱大江南北

    C. 人们可以在瓦子中观看京剧

    D. 占城稻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

  • 8、“一场大戏,由黄袍加身开始;一段往事,由崖山之役沉沦;手中权柄,消失在杯酒释兵权;盛世繁华,凝固在清明上河图。”这段材料描述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9、内阁的出现是明朝的政治大事。下列关于内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宰相制度废除后

    B.六部是内阁的下属机构

    C.明成祖时期正式出现

    D.内阁不是法定决策机构

  • 10、学习唐朝历史后,有同学认为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下列文物能支撑这位同学观点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杜甫的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状况

    A. “文景之治”时期

    B. “贞观之治”时期

    C. “光武中兴”时期

    D. “开元盛世”时期

  • 12、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入选“盛唐篇”的是

     

     

     

     

     

     

     

     

     

    ①秧马

    ②曲辕犁

    ③筒车模型

    ④罗盘针模型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13、宋朝时期在城市的某种场所里面,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非常热闹。该场所当时被称为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好汉比武的擂台

  • 14、川北广元有大面积的经济林木,朝天区在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中大力种植的经济林木是( )

    A. 漆树 B. 油桐树 C. 核桃树 D. 杜仲树

  • 15、如图为福建省泉州市灵山的一座碑文拓片.据此判断此碑始立于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 16、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他们分别对应的少数民族是

    A.蒙古、吐蕃、匈奴 B.契丹、党项、女真

    C.满族、鲜卑、回纥 D.匈奴、回纥、吐蕃

  • 17、“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唐朝灭亡 D.藩镇割据

  • 18、唐太宗统治时期,名将、名相辈出。下列属于贞观名相的是(  )

    A. 姚崇、房玄龄   B. 房玄龄、杜如晦

    C. 宋璟、杜如晦   D. 姚崇、宋璟

  • 19、“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的《无家别》描绘了下列哪个历史事件造成的灾难

    A. 玄武门之变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藩镇割据

  • 20、“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与这一诗句内容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杨坚

    B.赵匡胤

    C.李世民

    D.李渊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生活在我国_______地区的党项族,原属________的一支。唐朝时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

  • 22、雍正年间,为加强君主专制,设置________

  • 23、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____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的明长城。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_____。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____。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和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2)北京城:明清两朝的都城。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又称_____,现在称为_____,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 24、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_________、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25、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在________时期。

  • 26、唐代劳动人民对生产工具作了重大改进。新耕犁有______灌溉工具有___;唐朝手工业也很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业珍品的是_________

  • 27、填空题

    (1)隋炀帝在位时开通的是_________以为 _________ 中心,北抵_______________, 南至____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水系,全长_____多千米。

    (2)唐朝时,东渡日本的高僧是___________ ;西游天竺的高僧是____________

    (3)“五代十国”的割据政权有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 “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割据政权是_______________

     

    (4)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农业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唐朝的手工业发展水平很高著名的有越窑的_________, 邢窑的___________和闻名中外的____________

  • 28、盛唐之时,气象万千。

    (1)唐代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 和筒车。

    (2)唐代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 如冰如玉,郉窑的 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   ”之称。

    (4)唐代书法、绘画名家辈出,最著名的书法家有 和欧阳询;著名画家有   和吴道子等。

  • 29、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公里。

     

  • 30、党项族:(1)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_____的一支。(2)建国: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史称____。(3)统治:仿效_____,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知识点2 辽与北宋的和战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写出三位唐代著名的诗人。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成就是劳动人民辛勤创造与智慧的结晶。

    (发达的农业)

    材料一  如图

    (1)依据材料一的三幅图片,结合所学,分别说明它们在古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高超的手工业)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的一组图片,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突出的三个方面。

    (繁荣的商业)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所示图片并结合所学,说出清朝两大著名商帮的名称并分析出现商兴帮盛的条件。

    (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四 

    (4)阅读材料四的一组材料,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期并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