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A.1950年的《中国土地法》
B.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1年的《中国土地改革法》
D.1949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2、潇湘电影集团、北大星光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南省文联等单位联合投资制作了讲述袁隆平院士传奇一生的影片《袁隆平》.电影中会提到他开创的伟大事业是( )
A.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 B. 研制导弹、原子弹,获得成功
C. 开发大庆油田 D. 治理“三害”
3、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
A.开国大典 B.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三大改造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4、下面图片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流行一时的宣传画,它反映了
A. 我国农业产量大大提高
B. 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改善
C. 经济建设忽视客观规律
D. 经济发展出现繁荣景象
5、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在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57年
6、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快速发展的领域包括
①钢铁
②煤炭
③电力
④机械制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三大运动不包括( )
A.大跃进运动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运动
D.镇压反革命运动
8、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9、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和强大中国。我国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二大
10、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展开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11、站在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高度,将“中国梦”明确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是( )
A. 习近平 B. 江泽民
C. 邓小平 D. 胡锦涛
12、针对下列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 | 中国(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钢产量 | 2.37kg | 538.3kg | 4kg |
发电量 | 2.76kwh | 2949kwh | 10.9kwh |
A. 没收官僚资本
B. 进行土地改革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13、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哪一次会议的召开为她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4、某校举办“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的图片展。其中属于外交成就的是
A. B.
C. D.
15、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发生在这一年的有( )
①第一届全国人大胜利召开 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③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④“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6、2016年4月1日,由韩国政府移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批烈士遗骸在沈阳安葬。这些烈士牺牲在下列哪次战争中
A.甲午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7、下列红军长征中发生的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 )
①占领遵义②冲破四道封锁线③四渡赤水河④渡过金沙江⑤强渡大渡河⑥与陕北红军会师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①④⑤③⑥
D.①②④③⑤⑥
18、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力排众议,率领起义军向湘赣边地区的罗霄山脉进军,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陕甘革命根据地
D.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19、1965年我国高等院校有434所,后中央对高校进行撤并,到1971年减少为328所,其中6所政法院校全部撤销,18所财经院校只剩2所。对高校的“撤并”将
A.减轻“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 B.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C.优化政法与财经院校的结构比例 D.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水平
20、在今年的抗击疫情中,千千万万勇敢的最美“逆行者”,谱写了一曲感人篇章。六十多年前,在朝鲜战场上谱写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篇章的是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人民解放军
21、新中国建立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将下列对事件和人物的梳理补充完整。
(重大事件)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杰出人物)
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22、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巩固、充实、_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23、“提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标志着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__。
24、以下人物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堪称“中国脊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人物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①雷铎 ②邱少云 ③焦裕禄 ④袁隆平 ⑤王进喜 ⑥黄继光
(1)为保证潜伏战友的安全,烈火焚烧不动摇____________;
(2)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____________;
(3)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__;
(4)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_;
(5)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____;
(6)“杂交水稻之父”____________。
25、_______年,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26、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物:
(1)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2)舍身堵抢眼的志愿军英雄:
(3)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4)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
(5)中国首位进人太空的航天员:
(6)中国首位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
27、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创新促进社会的进步。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 ______________ 体制并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______ 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_______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8、强军保障:强调军队_____________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9、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30、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________
31、有人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1)邓小平和袁隆平为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2)两位解决“吃饭”问题所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除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外,两个人的上述贡献还有什么共同作用?他们能做出上述贡献,说明他们所具备的共同精神特质是什么?
32、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其他三个是什么地方?
33、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
(2)新中国成立时实行什么外交政策?后来又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该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1972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5)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一直在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终在哪一年成为WTO的一员?近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请问当前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未来中美关系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34、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对国家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论人们对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对要改革的对象。
——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
材料二:中国1957~1960年工业、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比例关系
材料三 我国1978年-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柱形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是怎样开展“现代工业革命”的?此时我国发生的“工业革命”有何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1978-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政策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