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彻底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D.抗美援朝
2、195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钢铁元帅升帐,大中小结合万马奔腾,气壮山河,震动乾坤谁说一千万吨不可能?全党办钢铁,全民办钢铁,小高炉布满了城市和乡村。”这篇报道反映了( )
A.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3、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中国梦是我们这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A.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成为经济强国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4、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个飞船(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七号
5、党的十九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最杰出的成就是( )
A.为人类根治传染病“天花”做出贡献 B.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C.为抗击“新冠肺炎”做出重要贡献 D.为抗击禽流感做出特别贡献
7、爱国将领张学良在自己95岁生日时说:“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这样做”。“1936年发动的事变”标志着
A.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D.终结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8、同学们为班会准备了以下素材,下列各项中比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
A.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B.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C.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9、1977年9月,在全国计划会议上,邓小平确定了经济战线的三个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从那种不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地进入国际市场”。受此影响,我国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0、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能为此结论提供佐证的是
A.确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方针
B.确定了“三大改造”的方针政策
C.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1、下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文化繁荣
12、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3、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B.发展才是硬道理股份公司下海经商
C.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 D.中国梦一带一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下列选项中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的中心是增强企业活力
B.不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C.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D.克服了吃“大锅饭”的弊病
15、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朵“磨菇云”在西部地区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此付出毕生心血的科学家是
A.焦裕禄
B.詹天佑
C.袁隆平
D.邓稼先
16、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 ,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这段话反映出( )
A. “一国两制”推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 B. 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C.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D.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7、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8、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不包括
A.深圳
B.上海
C.厦门
D.汕头
19、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始于何时?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20、“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当的是( )
A.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C. “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 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变迁
2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技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具体指“________”。
22、中美建交
(1)原因:随着中国________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过程:
①1971年7月,_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
②1972年,_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________;
③_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4、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人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___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6、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一家一户_______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________建设的需要。
(2)农业合作化方式、道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农业合作化原则和三个阶段:开始时实行______的原则,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4)农业合作化高潮和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____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5)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_。
27、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_______,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_____,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8、重大会议能够帮助人们认清方向,继续前进。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请将代表以下地区的字母填在如图的相应位置。
A、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重庆
D、中国最南面的民族自治区
30、国家对农业、_______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经济体制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
31、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伟大人物。
(1)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
(3)大庆石油工人的“铁人”——
(4)2005年访问中国大陆的中国国民党主席——
32、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请回答以下问题:
(1)1949年,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国家的事件是什么?1951年,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20世纪末,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这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请指出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设置了哪一机构对香港进行管理?
(3)如今台湾尚未回归祖国,你认为当前阻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992年形成的大陆与台湾进行和平谈判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33、毛泽东指出:“国家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什么?建国初期,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我国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什么构想使我国成功收回香港和哪个地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以保障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材料二: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什么大事?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司令员是谁?
(2)材料二中“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是指什么协定?这个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什么?
(3)请写出一名在此战争中出现的英雄人物。
(4)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