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于2001年、2014年两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出我国
A. 加强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协作
B. 积极宣传新型地区安全观念
C. 积极谋求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积极参与地区性多边外交活动
2、上海纺织女工杨秀燕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帐”,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你认为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A.记录者是普通百姓
B.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C.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
D.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3、下图是我国1965年发行的邮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B.会议召开距今已有60周年
C.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团结
D.会议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的大事是( )
A.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
C.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D.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
5、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我们的伟大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追梦开始于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6、1949年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
A.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7、新中国成立后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犯的严重错误主要有三:经济建设急于求成,所有制结构急于求纯,阶级斗争扩大化,给党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其中,“所有制结构急于求纯”的错误是指(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文化大革命”
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解放战争的胜利
9、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主要是因为她领导科研团队( )
A.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发现了青蒿素
C.实现了太空行走
D.发现了青霉素
10、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采取说汉语、用汉姓等汉化政策
B.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C.澶渊之盟有利于民族交往
D.设立西域都护
11、今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大剧院共同出席中俄建交70周年纪念大会。新中国成立之初能见证中俄友谊的史实不包括
A.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毛泽东率团访问苏联 D.共同出兵参加朝鲜战争
12、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B.毛泽东接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C.彭德怀带中国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D.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3、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用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达到的程度。恩格尔系数从高到低将居民生活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和富裕四个阶段,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生活水平越高。目前,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按国际标准计算的 水平。
A. 温饱
B. 小康
C. 发达
D. 富裕
1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科技事业发展,下列科技成果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屠呦呦研制成功青蒿素
②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③袁隆平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15、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革命建设过程中,新中国各民族人民结成的新型民族关系特点不包括
A. 团结
B. 平等
C. 互助
D. 自治
16、1951 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和谈代表团达成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 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标志着(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祖国获得统一③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④西藏进入 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历时两年基本完,农民解放笑颜开。废除地主剥削制,土地所有属农民。”根据此歌谣内容判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抗美援朝
B. 土地改革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三大改造
18、某电影制片厂打算拍摄《让历史告诉未来——第二炮兵部队纪实》影片,介绍了第二炮兵部队的光辉历程。那么第二炮兵部队指的是
A.导弹部队
B.空军部队
C.海军部队
D.陆军部队
19、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1954年《纲要》的内容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历程说明
A. 各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自治
B. 少数民族已完全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 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D.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0、2018年3月29日,第五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烈士建园举行,与68年前的这场战争有关的有( )
①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②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③为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④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21、对台基本方针是“ _________,_________”。
22、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_________的大讨论。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3、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衣:
(1)买衣服要凭____,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____、____的方式。
食:
(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住:
(1)住房比较____,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____和___明显改善。
24、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____________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政治制度。
(3)法律依据: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________。1984年,《________》颁布实施。
(4)5个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国已经建立_______________、新疆、_______________、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5)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____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发展奠定了基础。
2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___________年9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___________道路,一切权利属于___________。
27、读图学史:
(1)图一人物是在__________战争中涌现出的中华英雄儿女,他们发扬高度的_________、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____”。
(2)图二人物是___________,他被称为“中国的航天之父”。他对祖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是研制“_________”。
28、观察《196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将下列所述事件的英文字母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所在地
B.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
29、_______年,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30、为了抗美援朝、_____________,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3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结合所学回答。
(1)1954年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创立了什么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哪一次会议?
(3)制度的创新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港、澳的回归成为哪一制度构想的成功实践?并指出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2、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各是什么?
33、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请根据历史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全会是指哪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哪年?
(2)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指什么?实行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3)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谁?
(4)这次会议召开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3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一步步接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材料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2014年“央网联动寄语国庆”短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二十八年”的起止时间。标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崭新的姿态”的理解。
(3)材料二中“改革开放”政策始于哪次会议的决策?邓小平带领人民开创的道路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说说,“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5)材料三中的“中国梦”指的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