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台湾宜兰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 经济特区的创办   B.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 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 内地的开放

  • 2、1979年元旦,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成为新时代形象的主要原因是

    A.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

    B.主张“一国两制”,解决统一问题

    C.领导淮海战役,战略决战

    D.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

  • 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上行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C.“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D.“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

    B.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D.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 5、1964年10月17日,一位从台湾退役后前往南非经商的国民党老兵,在乘坐公交车时,被乘务员请到了当时只有白人才能坐的前排就坐(当时南非正实行种族隔离制度,有色人种在公交车上只能坐后排),乘务员说“昨天你们中国爆炸了原子弹,能够制造原子弹的民族应该得到尊重”。从这段材料中不能读取的信息是

    A.中国在1967年10月17日以前爆炸了原子弹

    B.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极大提高了中国人的国际地位

    C.当时的南非存在种族歧视现象

    D.中国爆炸原子弹对南非形成了核威慑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进入了历史的新时代,“新”主要表现在()

    ①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剥削和压迫

    ②各民族间平等相待共同发展

    ③实现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④在所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以生产合作社为改造形式的行业包括(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 8、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突出反映了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中共“十四 大”的热词应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B.“礼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本质”

    C.“解放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9、土地改革的完成(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D.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 10、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性质属于社会主义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

    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可以无限期连任

  • 11、“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 12、建构立体的历史时空认知体系对我们学习历史十分重要。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

    B. 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

    D. 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 13、“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根据是中国共产党在这里(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

    B.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14、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反右派斗争

    D.“两个凡是”的方针

  • 15、下列史实反应的共同主题是

    A.祖国统一 B.外交成就 C.军队建设 D.民族团结

  • 16、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承包经营责任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打破“铁饭碗” D.改革分配方式

  • 17、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 C.科学发展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8、人民军队是保卫共和国的钢铁长城。在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上,组建最晚的是

    A.陆军 B.空军 C.海军 D.火箭军

  • 19、它曾是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我国首批建立的经济特区,它是

    A.南京

    B.上海

    C.深圳

    D.厦门

  • 20、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A.北平和平解放 B.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________年12月。

  • 22、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1)图一人物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

    图二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庆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他是________

    图三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兰考县的县委书记,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是________

    (2)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是________

     

  • 23、2012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_______规定》,要求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_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以________为国旗。

     

  • 25、在上甘岭战役中,________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而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_

     

  • 26、_______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 27、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交接入列;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 28、下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_____发生在_____年,看到此图,你有何感想?

  •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新中国国旗一一

    (2)新中国采取的纪年方法一一

    (3)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制度一-

    (4)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一一

  • 30、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_____________年12月,中国成为_____________的成员。

    (2)影响:为我国参与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哪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思想)?

  • 3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怎样的?

  • 3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强军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武器装备向现代化迈进。试举两例进行说明。

    (民族复兴梦)

    (2)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请阐述这一奋斗目标。

    (3)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国内的主要矛盾已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二反映的会议召开于哪一年?在这次会议上把哪一理论确立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