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
A.乡镇企业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分配制度改革 D.私有企业改革
2、2019年是新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东海舰队 B.南海舰队 C.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3、“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新时期,中国的经济腾飞开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创新。这里的“创新”指的是( )
A.“大跃进”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分田包干到户
5、1950-1952年进行的土地改革,使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在这次土地改革中,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平均地权”
(2)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6、1982年,一位外商想到福建去考察经济特区,投资办厂。请你告诉他应该去
A.深圳 B.厦门 C.汕头 D.珠海
7、中国军民进行抗美援朝的原因是( )
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②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③美国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⑤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下列属于中国梦内涵的是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自治 ③民族振兴 ④人民幸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A. 国有企业的改革
B. 企业的股份制改选
C. 把企业推向市场
D. 所有制变革
10、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C.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
D.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11、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建立
A.50周年 B.60周年 C.70周年 D.80周年
12、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人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的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发展战略是( )
A.进行土地改革 B.制定一五计划
C.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开展“大跃进”运动
13、导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的原因是(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急于求成④苏联撕毁合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几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5、抗美援朝雄辩地证明: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正义的斗争,捍卫了祖国的安全,援助了朝鲜人民,从而保障了我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这表明抗美援朝
A. 使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B. 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C. 改变了美国对新中国敌视的态度
D. 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6、1984年被称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很多驰骋一时的公司,如海尔、联想、健力宝等均诞生于这一年。这直接得益于(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
17、有记者记述了1900年天津火车站这样的一幕:“每一次射击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他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向车站前进。”这描写的是
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B.邓世昌为国捐躯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林则徐销毁鸦片
18、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下表是我国1949年和2018年入学率、文盲率情况对比表,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大跃进” B.“文化大革命” C.高考恢复 D.颁布《义务教育法》
19、“南海吹来改革风,九天降下开放雨”,这是一副广为流传的对联。它反映的史实包括
①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②我国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③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市场,这个中性词语,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我国建立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计划经济体制
C.公有制经济
D.私有制经济
21、抵制抗争:________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22、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重视少数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3)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2006年,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3、1953年开始的_______标志着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4、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_______规定》,要求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___。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____、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6、根据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7、会议内容:
①思想上: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______的决策。
③组织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8、“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________,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9、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________”其艰苦创业精神被称为“铁人”精神,“县委书记的榜样”是________。
30、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调任兰考任县委书记时,正值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等“三害”最严重的时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______________始终坚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31、列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
32、请认真研读新中国大事记:
1949年9月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1949年10月1日 | 开国大典 |
195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
1953—1956年 | 三大改造完成 |
请回答:
(1)“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是在上述哪件大事中决定的?
(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向全世界宣告了哪一政府是新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哪部?该宪法确定了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3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简要写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按要求填写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项目 |
重大举措 | |
改革 |
农村 |
推行 制 |
城市 |
国有 的改革 | |
开放格局 |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
(3)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党的十五大是在哪一年召开的?大会通过的党章中规定的党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34、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最高利益”编制了什么计划,并说明这个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本次会议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举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