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经济研究局主任汤姆·韦斯特兰:“中国被接纳成为成员国已有20多年,这一事件带来了中国贸易的显著飙升,一场规模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工业转型并崛起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与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3、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A.联合国军 B.中国人民解放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八路军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权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长征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延安精神” ④“渡江精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
6、下表是中国与印度、美国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项目 | 中国(1952年 | )印度(1950年) | 美国(1950年) |
人均钢产量(千克) | 2.37 | 4 | 538.3 |
人均发电量(千瓦时 | )2.76 | 10.9 | 2949 |
A.面对这种局面,中国选择了一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B.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实力远远落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C.知耻而后勇,中国应该在这两个领域奋起直追
D.中国的工业建设受到美国等国家的阻挠破坏
7、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听到“国民经济五年计(规)划”这个短语。下列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错误的是
A.国产解放牌汽车生产成功
B.美国帮助我国兴建项目
C.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
D.鹰厦铁路建成
8、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时的讲话中强调:“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这意在强调影响这场战争形势的因素是( )
A.武器装备
B.历时时长
C.参战人数
D.战斗意志
9、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右图所示英雄人物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 B.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的精神
C.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精神 D.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10、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此格局形成的顺序是( )
A.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1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下列不能体现这点的是
A. 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B.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D. 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12、在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同时,邓小平还称“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反面的教训”是指今后的政府工作应该
A. 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B. 坚持两个凡是
C.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D. 倡导个人崇拜
13、“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与这些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但通过与美国的对等作战完全确立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这主要表明这场战争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中国的军事实力增强
C.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5、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人物是
A.莫言
B.杨利伟
C.屠呦呦
D.袁隆平
16、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17、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全国性反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A.发动辽沈战役
B.发动渡江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18、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歌词“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开国大典的举行
19、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不是“一五”计划期间通向“世界屋脊”的公路有
A. 川藏
B. 青藏
C. 新藏
D. 滇藏
20、为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2006年,哪一条铁路全线通车
A.青藏铁路 B.川藏铁路 C.康藏铁路 D.青海铁路
21、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__”奋斗目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____________”战略布局。
22、请写出以下四幅图画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23、一国两制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____年____月____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4、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_________ ,_________”
25、1952年底________的完成,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6年底,“________”基本完成,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6、导弹部队的发展
(1)____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导弹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____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2)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
27、榜样人物是时代的先锋,学习的楷模。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是________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要看着把沙丘治好”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
28、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29、1992年,党的_______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30、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
31、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在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哪位领导人的照片?
(展览三:开放窗口)
“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请写出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经济特区一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4)结合所学知识及改革开放的成果,你认识到了什么?
32、“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33、一部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建设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政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1949年9月,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党派等各界人士召开了什么会议?这次会议初步建立了哪一政治制度?
34、某校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下面图片
(1)材料一中的图一是中华民族历经浩劫、屈辱的缩影和见证,这一屈辱发生于哪一战争期间?写出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自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目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材料二所述,“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一例即可)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3)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收获与拓展】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请你写出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