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中国梦”就是实现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人民幸福
④公平法治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下列人物中,是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的是
A.王进喜 B.黄继光 C.焦裕禄 D.董存瑞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
①政府指挥企业经营
②分配制度“大锅饭”
③经营承包责任制
④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D.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中共十八大以后进行的强军改革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 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 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
A.国共政权对峙时期
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6、“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以上感动中国颁奖词最适合的人选是
A.杨利伟 B.屠呦呦
C.莫言 D.蒋道平
7、“有一个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首打油诗应首先出现在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8、1941年12月,《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指出:“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为……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可能的原因是
A.中日两国实力过于悬殊
B.拖延时日,等待有利的时机
C.日军停止进攻正面战场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形成
9、下列不属于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提出的“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的是
A.建立中国共产党
B.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C.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D.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三大改造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11、在历史学习中,“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长达十年之久的文革结束了
12、阅读表格,你认为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收入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1980年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元 |
A. 人民公社的建立 B. 生产方式的改革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手工生产的进步
13、表格为1953—1957年各国工业增长速度情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效果明显 B.“大跃进”期间浮夸风盛行
C.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突出 D.中国工业化水平已超过英美
14、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一重大事件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于( )
①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②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③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
④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造成巨大损失,我们从中不能得到的经验教训是
A.发展经济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B.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反对个人崇拜 D.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占农村70%-80%土地阶层是( )
A. 贫雇农 B. 中农 C. 小资产阶级 D. 地主、富农
17、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 “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 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 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自然灾害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8、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如期举办,北京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既主办过夏季奥运会同时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这主要得益于( )
A.国家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运动
B.北京地处沿海的区域优势
C.群众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D.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19、下图是1972年3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B.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工业生产总值的变化图。从图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呈现出来的特点是
A.过程一帆风顺 B.在曲折中前进
C.水平大幅提高 D.总体达到小康
2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_______,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_____,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2、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邓小平的___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3、陆、海、空军的建设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____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交接入列。
(4)人民空军是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面临____战争的考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官兵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取得了辉煌战绩。
(5)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____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____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6)____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24、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___________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全国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_______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1988年,_____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
25、________年秋,在________的主持下,“文化大革命”中废弃的高考制度被重新恢复,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上了正轨。
26、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创新促进社会的进步。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 ______________ 体制并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______ 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_______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是______。
(2)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______。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事件是______。
28、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举措:
(1)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_____,保障了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2)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深入实施“_____ ”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
(3)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中国各方面政策的实施具备雄厚的_____和精神力量。
(4)事例:
①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建设(“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②筹建和成立_____银行。
③加快_____试验区建设。
④推进人民币_____进程。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中国人尊称为“国父”。他是__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他受共产党派遣到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是________
(3)《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________
30、______年底,周恩来在接见 ________ 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列举甲所说的这场战争中的一位英雄。乙见证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是指什么? 丁所说的“西藏人民的喜事”是指什么?
(2)请按照历史事件结束的时间先后把甲、乙、丙、丁排序。并归纳它们的共同作用。
32、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在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哪位领导人的照片?
(展览三:开放窗口)
“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请写出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经济特区一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4)结合所学知识及改革开放的成果,你认识到了什么?
33、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会议提出了我国进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这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中共十九大召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34、 阅读材料
材料一: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农民诗(1958年)
材料 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己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6日)
材料三: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
——《河南日报》(1985年9月9日)
(1)材料一反映出“大跃进”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三中水稻亩产四万多斤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大跃进”中的哪一种错误?
(3)针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我们党是如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