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
A. “一五”计划时期 B. “大跃进”运动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某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松绑”“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A. 全行业公私合营
B.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国企改革
D. 农村改革
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自2012年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脱贫攻坚上花的精力最多。26次国内考察,15次涉及扶贫开发,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以上材料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深化改革
D.不断为民造福
4、以下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时间顺序是( )
①“三个代表” ②科学发展观 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5、“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资不姓社”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的部分内容,这些谈话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
A.如何进行城市改革
B.如何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C.如何打开外交工作局面
D.如何开展民族工作
6、周恩来是中外闻名的外交家。下列外交成就与他直接有关的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是
A. 王淦昌 B. 邓稼先 C. 王进喜 D. 钱学森
8、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此格局形成的顺序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内地—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9、“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者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习近平
10、某同学藏有一些1969年发行的毛主席像章,可以断定它们是( )
A.建国初期的 B.抗美援朝时期的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D.改革开放以后的
11、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哪项不是土地改革的意义
A.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12、中共十八大以后进行的强军改革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
A.国共政权对峙时期 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3、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的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渡江战役
C.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 D.新中国成立
14、如图是我国某一时期发行的股票凭证。该股票凭证的历史价值在于
A.见证了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开展 B.反映了新中国改造民族资本的创举
C.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说明了建国初期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15、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A.北平和平解放 B.新中国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香港澳门的回归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权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这表明
A. 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比其他地区的人民更勤劳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民族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D. 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
1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 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完成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8、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 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 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 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19、歌曲《我和2035有个约》中反复唱到“我和2035有个约”,这个约定是
A.2035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2035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杨利伟 D.袁隆平
21、第一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共同纲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_______;2012年9月,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交接入列。
2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_______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开始时间和法律依据、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3)完成: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____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5、______________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26、填空题: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每空,
(1)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2012年,________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即“中国梦”。2013年,他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合起来称为“________”。
(3)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_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7、全方位外交:举措
(1)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中国积极拓展________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3)中国广泛参与________、社会领域的活动。
(4)多次举办各种国际会议。
28、______________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获得的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9、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调动农民的______,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起来的标志是________。
31、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
(2)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非洲兄弟们跳起了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该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新中国成立时实行什么外交政策?1972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该原则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33、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是什么?
34、习近平主席在安徽风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请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如何变化的?刘少奇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材料二 中央发出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数的96.3%,其中加入以土地和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又占总农户的87.8%。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6年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953-1956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变化?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安徽省农村发生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改军,其中风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严俊昌、严宏昌等18户农民是最初响应这次变革的。
(3)材料三中“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改革”指的是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哪一项重大改革?这项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
(4)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请你为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