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有三位伟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他们分别是指:
A.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 B.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
C.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D.李大钊、毛泽东、习近平
2、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有一个人时代楷模,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他是
A.
B.
C.
D.
3、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A.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B.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C.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D.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战斗在唐县,并且牺牲在唐县的国际友人是
A.姚子青、谢晋元 B.张自忠、左权
C.白求恩、柯棣华 D.马占山、杨靖宇
5、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6、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而采取的措施是
A.设沿海开放城市 B.设经济技术开发区
C.设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首先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国家是
A.荷兰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8、"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与这一歌谣相关的是 (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人民公社化
C. 土地改革 D. 农业合作化
9、下图中的航天员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中国人的身影留在了浩瀚太空。至此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该航天员是( )
A.翟志刚
B.杨利伟
C.费俊龙
D.聂海胜
10、“新中国成立至今7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解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也是科技成果的体现。”材料中的“科技成果”指
A.籼型杂交水稻 B.神五飞天
C.互联网的普及 D.青蒿素的发现
11、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或历史现场遗留下的历史材料。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研究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3、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我们能够梦想成真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教育发展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C.中国科技进步 D.中国外交成果显著
14、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体现的时代主题的共同点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发展国民经济
C.巩固新生政权 D.三大改造
15、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许多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下列科学家与研究领域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学森——石油 B.邓稼先——文学
C.屠呦呦——药学 D.莫 言——美术
16、下图与1997年7月1日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关,该事件应是( )
A.香港回归 B.澳门回归 C.海南设省 D.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17、20世纪的前2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跌宕起伏的时期,在这20年中,可以称得上是里程碑的事件有( )
①兴中会成立
②中华民国成立
③五四运动
④红军长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央政府的支持
B.“一国两制”的保障
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D.投资环境的好转
19、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其标志性事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
20、邓小平同志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倾错误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1、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_____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
(2)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_____”“爱国者治澳”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_____》,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3)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_____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____、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_______;2012年9月,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交接入列。
23、在中国、缅甸和印度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周恩来提出的_____________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24、“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5、_________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___________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________、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____的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8、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____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9、(1)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新宪法成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_______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2)下图中的农业科学家_______成功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改革开放后,为了振兴科技和发展教育,我国先后实施了“_______计划”和_______战略。
30、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食道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1、问答题
(1)什么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3)请你列举出我国建立的5个自治区。
(4)请你说说“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32、上甘岭战役中用胸口堵敌人机枪射口的战斗英雄
33、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1)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果断停止使用“________”的口号;
(3)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中央决定开展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据材料一,此次土地改革,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产量对照表
项目国家 | 中国 | 印度 | 美国 |
钢产量(千克) | 2.37 | 4 | 538.3 |
发电量(千瓦时) | 2.76 | 10.9 | 2949 |
(2)依据材料二,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根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3)依据材料三,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
|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24 | 20370 | 102398 | 42136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343.4 | 1826 | 7073 | 28762 |
(4)材料四中,1978—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速增长,应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带给我们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