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段歌词中的三位领导人是( )
A. 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 B. 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
C. 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 D.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2、八年级某班同学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下面是他们拟定的实践调查项目,据此判断他们的调查主题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城市( )
公园自行车道的修建 高架修建以来的交通状况 高铁修建后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 |
A.居住环境的变迁
B.娱乐方式的变化
C.电信网络的发展
D.交通设施的完善
3、下图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该品牌企业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一行为的主要时代背景是( )
A.经理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B.同仁堂为抗美援朝捐款捐物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出现了公私合营的高潮
D.作为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贺礼
4、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那次会议,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主要是因为它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5、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6、外国朋友称赞:“深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胸前的一枚耀眼的勋章”!深圳的快速发展,得益于40年前我国实行的什么政策?( )
A.对方开放
B.一国两制
C.土地改革
D.经济体制改革
7、华声在线新闻网站报道:浏阳农民肖敦山回忆,1981年村里分田分地,1982年他家早晚稻一共收了2000多公斤,上交完集体150公斤,刨去吃饭,还有富足!据此判断,1981年在湖南农村实行的政策是
A.没收地主土地
B.成立农业互助组
C.吃“大锅饭”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战斗英雄是: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杨根思
D. 罗盛教
9、下列与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井冈山会师
②百团大战
③淮海战役
④南昌起义
⑤抗美援朝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②①③⑤
C. ③④①②⑤
D. ④①②③⑤
10、王博同学在阅读一本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历程的书籍,下图是该书的目录节选,以下属于第一章内容的是
《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在艰难调整中前进(1961—1966) ◆第五章“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1966—1976) …… |
A.土地改革
B.万隆会议
C.“双百”方针
D.中日建交
11、“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A.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的意义 B. 闭关自守,急于求成导致国家的落后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12、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人物,人民分别给予了他们许多光荣的称号,下列人物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雷锋 王进喜 邓稼先 焦裕禄
A.善于改革,勇于创新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反腐倡廉,崇尚节俭
D.艰苦创业,乐于奉献
13、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4、据央视新闻2017年4月26日电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今天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
A. 华东军区海军 B. 北海舰队 C. 东海舰队 D. 南海舰队
15、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在21世纪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
A. 中国重返联合国 B. 中日邦交正常化
C. 中国加入APEC D. 中国加入WTO
16、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A. 台湾、西藏
B. 深圳、珠海
C. 汕头、厦门
D. 香港、澳门
17、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贫富差距加剧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中国和发达国家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D.沿海和西部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18、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提问:“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 他意味深长地说:“这台设备原来姓‘资’,因为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现在它姓‘社’,因为在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这段话
A. 强调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C. 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D. 指出了姓“资”姓“社”的标准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19、1970年4月24日,从太空传回的《东方红》乐曲响彻神州大地,这是中国成功发射了
A. 第一颗探月卫星
B. 第一艘载人飞船
C. 第一艘无入飞船
D.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下列哪项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
A.经营承包责任制
B.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
C.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D.企业经营好,职工收人就多
21、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______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4年召开了________会议,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3)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________的高潮,国家采用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4)中共中央提出“_____巩固、充实 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22、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________”战略布局,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3、空军:
(1)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_____________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______________。
24、他艰苦创业,带领钻井队开采出了大庆油田第一口井,被誉为“铁人”。(____)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首次胜利的战役是________
(2)1947年夏,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战役是________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_____
(4)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标志是________
26、我国虽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一些失误,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下图中的模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924年,_____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孙中山又创办了_____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28、请将代表以下地区的字母填在如图的相应位置。
A、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重庆
D、中国最南面的民族自治区
29、科技成就:
1967年6月我国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_______、
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_______。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
30、①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第②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④,对建设有⑤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
31、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解放区开展了怎样的斗争?这一斗争的开展给我国农村阶级结构带来怎样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中共八大是在怎样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中共八大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还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我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从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底,我国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3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三大行业分别是什么?
33、举例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
3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一个地主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材料二:“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解决水利问题,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有些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什么?通过这次“改革”要把土地分配给谁?
(2)为了完成材料一中的“改革”,国家出台了哪项法律文件?
(3)材料一的“改革”对当时的中国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4)为了解决材料二中提到的困难,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措施是什么?改造完成之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